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答案家 学孔堂记(胡缵宗)阅读答案附翻译,学孔堂记(胡缵宗)阅读答案附翻译

火烧 2021-07-28 17:28:21 1046
学孔堂记(胡缵宗)阅读答案附翻译,学孔堂记(胡缵宗)阅读答案附翻译   胡缵宗  学孔堂记  天不可以象名,孔子之道不可以科名。日月星辰,象也 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科也。谓天尽于日月星辰,是小天矣

学孔堂记(胡缵宗)阅读答案附翻译,学孔堂记(胡缵宗)阅读答案附翻译  

  胡缵宗

  学孔堂记

  天不可以象名,孔子之道不可以科名。日月星辰,象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科也。谓天尽于日月星辰,是小天矣。谓孔子之道尽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小孔子之道矣。学孔子者,不得其全而各得其性之近似,乃名之以科,而不知孔子之道,何可以科名哉?虽然,学孔子者非得其门,吾未见其入也。

  苟不欲知天则已;苟欲知天,在璇玑、玉衡,以观日月星辰,几乎天矣。夫苟不欲学孔子之道则已;苟欲学孔子之道,由博文约礼以达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几乎孔子矣。言子游,孔子之高弟也,其优于同列也以文学,而其治武城也以礼乐。礼乐固文学之见乎其外者也。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序焉之谓礼;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和焉之谓乐。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夫礼乐,孔子之道也。学礼乐以入道,孔门之教也。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学至于子游,具孔子之一体矣。吴之先启于泰伯。泰伯以让风,子游以礼乐风,吴之文,实彬彬矣。夫岂后世之所谓文哉?亦岂后世之所谓学哉?后子游而与起者,唐有若陆公贽宋有若范公仲淹。贽曰:上不负天,下不负所学。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功业越一世,虽未敢上拟孔门,其亦学子游而有得者,与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故吴之文称盛者,曰:泰伯贤。曰:子游先。曰:敬与希文焉尔,其以文擅当时名。故有学道书院创于宋、复于元,迨至今……湮废已久,缵宗①忝守兹邦,乃因佛废之隙而鼎建之。外为书院,内为堂,旁为周庐。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冀诸士子学敬与希文以至于子游,学子游以至于孔子,亦庶几矣。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其尚勖之哉,其尚勖之哉! (有删改)

  【注】:①缵宗:作者自称。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不序焉之谓礼 序:次序

  B.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 所以:用来……的途径

答案家 学孔堂记(胡缵宗)阅读答案附翻译,学孔堂记(胡缵宗)阅读答案附翻译

  C.缵宗忝守兹邦 忝:谦辞,有愧于

  D.其尚勖之哉 勖:勉励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孔子之道是博大精深的,不等同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具体的类别,否则就是看小了孔子之道,看小了天。

  B.作者认为知识广博、遵守礼仪,从而实现有德行、善于政事、精通言语和文学,这就是孔子之道。文学不过是礼乐的外显。

  C.吴地文化最先起于泰伯。泰伯谦让之风教化了吴地,而子游用礼乐教化吴地,所以吴地的文学不是后世所说的一般的文与学。

  D.作者推举陆贽和范仲淹,他们文章功业都超越一时,虽然不能和孔子之徒比,但也是学习子游而有所收获的,并且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子游是一致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

  (1)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2)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

  9.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建立学孔堂的目的。(4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