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遗迹 关于遗迹的对联
关于遗迹的对联
1、泉城济南趵突泉美景
上联:云雾润蒸华不注;下联:波涛声震大明湖。
这幅对联形象的描绘了泉上雾霭氤氲,一团团水气不断腾起,又被新升起的水雾推开,阳光朗照,变幻出各种华彩,奔泉流溢,涌入大明湖中,激起波涛阵阵,声至九霄。
2、扬州二十四桥
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下联: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吹,有人吹到月三更。
胜地淮南水映云,云映水,秋水秋云难以分辨,足见天清水平,真乃为平分秋色。
一叶扁舟穿桥而过,悠然自得,箫声四起,是那般清脆悦耳,秋风微微吹拂,人们在皎洁的月夜里正欣赏着这迷人的夜色,聆听着欲醉的箫声笛音,不知不觉已近三更,好一幅恬淡、优雅的扬州月夜风情图。
扬州的二十四桥,是指一座桥呢,还是指二十四座桥?说法不一。
指一座桥的例证居多。
有这么一种传说。
隋炀帝的游船到了扬州的西郊,看到一座小桥,问叫什么桥。
太监说不知道。
一个宠妃就说了:“我来给它起个名字,就叫二十三桥吧。”游船上的公主、妃子有二十三个,称为二十三娇。
“娇”和“桥”韵母相同,右半部分也相同。
听了宠妃说的缘由,一个太监报告皇上,说船上有二十四娇———有一个妃子肚子里有一娇,她怀孕了。
因此,这一座桥就叫二十四桥了。
3、甘肃贡院
上联:边塞起风云喜紫气东来会有輶轩随雁度;下联:苍生盼霖雨问黄河远上此中多少化龙才。
同治年间开始,西北非常不平静,陕甘内乱,阿古柏盘踞新疆。
有幸紫气东来,这是称赞左宗棠来主持西北军政大局。

百姓盼望甘霖,而甘肃有了独立的贡院,那黄河边上,会涌现多少跳龙门的人才呀。
4、岳阳楼
湖南岳阳岳阳楼
上联:水天一色 洞庭西下八百里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下联:风月无边 淮海南来第一楼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水映天,天映水,在这里范仲淹写出了“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风在不停的吹着,伴有月光光辉映衬,在这里杜甫写出了“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的欣喜。
5、杜甫草堂
上联:十年幕府悲秦泪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下联:一卷唐诗补蜀风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十年幕府悲秦日”是诗人对十年幕府生活中看到朝廷昏庸,国家混乱,民生疾苦而疾首痛心,哀惋叹息的总结;“一卷唐诗补蜀风”指出诗人希冀用一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胸臆,企求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来实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
对联分类:
1、名胜对联(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
2、历史古迹门楹
3、名人志士留下的石刻、碑文等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扩展资料
对联特点:
1、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3、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4、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语言。
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
5、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
6、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
7、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名胜古迹对联
百度百科-专业解读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