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战陈友谅 打败劲敌陈友谅以后,呲牙必报的朱元璋,为何会如此善待其家人?
打败劲敌陈友谅以后,呲牙必报的朱元璋,为何会如此善待其家人?
提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除了雄才大略,恐怕就是残忍了。太祖皇帝起于微末,在元末天下大乱之际,能够力挽狂澜,雄踞一方,大败各路义军,最后成功取代蒙古人统治天下,实在是古今少有的奇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传奇皇帝,在夺得天下以后对待自己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们,在建国以后也是残忍的拿起了屠刀,一时间功勋元宿颗颗人头落地,这也是后世之人对太祖皇帝颇为诟病的一方面。就是这样一位杀人不眨眼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待自己曾经最大的敌人的亲属,他又是如何呢?是否也是凶残无比呢?
朱元璋剧照
话说朱元璋能够在元末天下大乱之际,最后能够成功夺得天下,少不了的和各路起义军互相争斗。这其中实力最强,手段最为残忍,最叫朱元璋恐惧的人莫过于陈友谅了。
陈友谅,原姓谢,湖北沔阳人。家里世代从事捕鱼工作,所以家境比较贫困,后来迫不得已入赘陈家,才有了陈姓。他早些年因为读过一些书本知识,尤其是一手丹青写得相当漂亮。所以后来得以在县城里担任一个笔吏。这个人虽然出生于贫苦人家,但却是胸怀大志向,一直不肯久居人下。他一直在等一个就会,一个可以施展自己雄伟抱负的机会。
陈友谅
都说乱世是给不安分之人最好的机会,老天没让他等久。后来随着徐寿辉在南方起义,起义军因为深得人心,很快就来到了陈友谅的家乡沔阳募兵,陈见到眼前天赐良机,果断披上了行囊,参加了徐寿辉的起义部落。因为平日里也喜欢研究兵法等,来到了徐寿辉部的陈友谅,很快就被徐寿辉的丞相倪文俊看重,所以陈也是一路青云直上,实力渐渐壮大。
但熟知历史的我们也知道,陈友谅这个人不光能力强,杀死人来也是毫不手软,是个有名的阴狠毒辣的主。在徐寿辉部逐渐壮大的他,渐渐杀掉了曾经的伯乐倪文俊。不光如此,对于自己的主子徐寿辉,他同样没有放过,他派人将徐的脑袋用铁锤砸碎而致死,从而自己做了皇帝,并定国号为汉,改元大义。
倪文俊剧照
在成功斩杀了徐寿辉以后,陈友谅并没有满足于做一方诸侯,他带领着自己的全部家当,开始向自己最大的敌人朱元璋开始进攻。这次陈友谅的进攻可谓空前绝后,他前后出动了几十万大军,数百艘巨大战舰朝着朱元璋的大本营奔涌而来。这是一场注定不公平的战争,陈友谅的战船每艘船都是高数丈,里外用丹漆粉饰,船身上下三层,并设有马棚,可谓应有尽有。船体之大,上下船舱之人喊话都听不清。
而朱元璋的战舰可就相当“小气”了。准确的说他的战舰算不上是战舰,顶多是个大点的渔船。他的这种小船,在陈友谅面前可能就是个小玩意,一撞就碎的小东西。看到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胜负早已料定。然而,世事无常,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无数次的以小胜多,小虾米战胜巨无霸的例子在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人身上又再一次发生了。
朱元璋船队
准确的来说,东汉末年的火烧赤壁再一次呈现。陈友谅这个人可能喜欢雄伟壮观的场面,自己的船队虽然庞大,但还不够雄伟。所以他命人将船队都用铁锁连接在一块,这样一个古代版的航空母舰横空出世。
陈可能对历史不是太熟悉,没有学过火烧赤壁的故事,最后朱元璋使用火攻,一下子击败了陈友谅的庞然大物。这件事也告诉我们,历史的重要性呀。人类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任何的教训。这句话无论在何时都不是一句空话。
赤壁之战场景图
在陈友谅兵败撤退到湖口这个地方,很快就出现了粮食短缺的问题。这时他开始想着冒死突围,然而因为之前士气早已经大落,再加上朱元璋的全力围攻。一代枭雄在这次突围中不幸被流箭射中头颅,当场死亡。
在陈友谅死后,太师张定边在匆忙之中带着陈友谅的次子陈理撤退到了今湖北武昌一带。重新立了陈理为得寿皇帝,企图东山再起。朱元璋也是一鼓作气,没有给他反扑的机会。在这之后不久,朱元璋分别两次带兵围剿陈理部。自从陈友谅死后,属部早已经失去了抵抗的机会。所以,没费多大功夫,就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给一举消灭了。
陈友谅方进攻图
兵败后的陈理,看着大势已去,并没有做太多的顽强抵抗,很快就打开了武昌城门迎接朱元璋进程。此刻,他早已经做好被杀的准备了,因为他知道作为朱元璋最大的政治敌人陈友谅的后代,在朱元璋进城以后,肯定会杀了自己来泄愤。

然而让人出乎预料的事,朱元璋在见到陈理以后,并没有去杀害和惩罚陈理,反而以其年幼,尚不知事为由,封他为归德侯。不光如此,对于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他也是封其为承恩侯,就连在鄱阳湖大战中死去的陈友仁(陈友谅弟)也被追封为康山王。至于陈友谅的其他兄长,如陈有富、陈友直等人也被分别封以伯爵之位。同样的,对于早已经死去的陈友谅他也没有忘记,命有关官员立庙祭拜他。
陈友谅弟陈友仁
对于曾经的敌人,让自己吃尽了苦头的陈友谅,朱元璋为何如此大度呢?在子钰看来无非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收买人心。
打败了陈友谅以后,朱元璋还有很多的对手没有被消灭,比如雄居长江下游的张士诚,明国珍等人。他如果此时急于报复陈友谅,誓必会为将来自己攻打其他人带来很大的阻力,他们肯定会誓死抵抗。从后来他同样善待明国珍的儿子明升我们就可以看到。同样,在乱世之中他的这种所作所为,也会让天下人歌颂他的仁义,以德报怨,从而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其二,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
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个人的关系,早已经是突破一般的敌我关系了。在这乱世之中,两个人能够在战火中强大,并且雄踞一方。并且让对方互相敬畏,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他们在交战中,彼此之间互相成长,互相变得强大。可以说,朱元璋能够如此强大,少不了陈友谅这样强大敌人的刺激。出于这种感情,朱元璋不会不敬佩他。
这点有点像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和楚云飞。他们之间从一开始的并肩合作,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到后来的兵戈相见。虽然迫不得已,但他们还是非常欣赏对方的。只是因为战场上,因为各自的职责不同,才迫不得已在兵戈相见。私底下,他们依然可以是很好的兄弟哥们。
而陈友谅和朱元璋又何尝不是呢,面对着共同的敌人元朝,后来为了各自的军队国家,又不得不火拼,但他们之间的那种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是永远都存在的,也是最真实的。
陈友谅与其子陈理
其三,给自己留后路
乱世之中,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就一定是那个最后的胜利者,做事向来稳打稳扎的朱元璋,知道凡事不可做绝。他也希望通过此举,能够起到一个好的榜样,假如自己将来兵败之后,也能够享受如此的待遇。这种心理在历朝历代的帝王中最常见。他们在建国以后,往往对先朝皇帝的陵墓都是加以严格保护,也是防止王朝不再,自己灭于被抛尸掘墓。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朱元璋在陈友谅战死以后,还如此善待他的家人就足以为怪了。
参考文献:
《明史.陈友谅传》
《明史.陈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