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清代漆器特征 明清漆器賞析 真品圖片及價格
明清漆器賞析 真品圖片及價格 明清漆器漆器是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重要發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漆器就已出現,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曾發現最早的朱漆木碗;戰國時期,漆器空前繁榮,漆器生產更是被列為國家重要的經

明清漆器賞析 真品圖片及價格
明清漆器
漆器是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重要發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漆器就已出現,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曾發現最早的朱漆木碗;戰國時期,漆器空前繁榮,漆器生產更是被列為國家重要的經濟收入,並有專門機構管理。歷代漆器之中,尤以雕漆工藝最為繁複。據成書於明代隆慶年間的我國現存唯一一部古代漆工專著《髹飾錄》記載,雕漆技法至遲在唐代就已出現,至元代達到爐火純青,張成、楊茂等人的傳世作品被公認為代表元代雕漆最高水平。
永樂帝酷愛雕漆,遷都後甚至在皇城內建立了專為皇家服務的漆器作坊——果園廠,由元代雕漆巨匠張成之子張德剛組織全國能工巧匠專事雕漆製作。乾隆帝亦酷愛雕漆,料不厭精,工不厭細,使雕漆在工藝上達到頂峰。當今漆器收藏雖然是個小門類,但好者亦眾,且不乏大家。
大明?格古
保利12月5日在北京四季酒店(A)廳拍賣了一批明清漆器,請大家賞析
Lot 5244
元 黑漆梅花式盤
W8cm
RMB: 150
000-200
000
備註:日本藏家舊藏
此漆盤製作工謹,宛如盛開的花朵,五瓣均勻,口沿鑲銅,簡約高雅,品格不凡黃總18033401459。此種花口盤的造型取梅花之形,流行於宋朝。宋人喜愛素色之器,盤體通髹黑漆,既富光澤,且內斂幽謐,漆面斷紋自然。
Lot 5245
元 黑漆嵌螺鈿人物故事盒
D20.3cm
RMB: 700
000-1
000
000
備註:日本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此器呈圓形,子母口,整體造型規整大方。器身通體髤黑漆,光亮潤澤,其上以螺鈿鑲嵌紋飾,外壁上下層各有四開光,內飾花鳥,開光外為六棱花。蓋面嵌繪仙人故事圖案,遠景仙雲層巒,近景山石松竹,畫面正中有福祿壽三星圍桌下棋,下方一仙女手捧壽桃,後有二仙童持扇相隨,右隅一童焚香,仙鶴展翅回首,瑞鹿駐足昂首。整幅畫面構圖層次分明,布局繁而不亂,人物臉部、服飾鑲嵌精緻,神態兼備,衣褶表現自然逼真。黑漆色澤典雅莊重,間配以螺鈿裝飾,色彩變化多樣,絢麗斑斕,於古樸器型之間呈現優雅富貴之態。此器圖繪 因螺鈿博巧而色彩紛呈,集人物、花卉景物於一器,為同朝作品中之佳作。
Lot 5246
元 張成制剔紅菊紋蓋盒
D8.5cm
RMB: 200
000-300
000
盧葵生款 剔紅郭子儀賀壽圖屏風
213.7×375.9cm
「漆器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之一。目前所見對漆器的最早記載,是《韓非子·十過》中秦穆公與由余問對。黃總18033401459由余說漆器自古就與高貴、權力、財富聯繫在一起,其製作工藝複雜,製作時間長,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都較高,歷來深受人們青睞。」
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張榮介紹,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國家。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漆器於1977年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遺址出土,名朱漆姆木碗,碗高 5.7厘米,距今已有7000多年歷史。內蒙古漢旗大甸子出土的兩件薄胎朱漆器,距今也有3500多年歷史了。晚商時期在殷墟也有豆、罍等已朽的漆器出 土。西周漆器,在陝西長安、河南洛陽、浚縣等墓葬中都有發現,其中有彩繪漆器,還有嵌螺鈿漆器,只是完整的器件很少。
清中期 剔彩荔枝紋漆盒
漆器收藏從漆藝發展史角度看,有兩次高峰:第一次在戰國、秦漢時期,湖北江陵包山楚墓出土過一件彩繪漆奩,它描繪的是楚國貴族出行的場面。第二次高峰在明清時期,明代漆工藝家黃成寫了一本《修飾錄》,書中把漆器工藝分為14大類、101個品種。
戰 國至西漢,是漆器發展的鼎盛時期。戰國漆器的製作,經歷了一個由初級向高級發展的階段,漆器作為飲食器具,為統治階級所喜好,當時製作極盛,在一定程度上 取代了金、玉、銅等容器。由於漆器製作工序複雜,且價格昂貴,在這一時期,能擁有製作精美的漆器可說是地位和財富的象徵。魏晉以後,貴族階層的日用器具漸 由瓷器代替了漆器。唐宋元時期,漆器雖然失去了往日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但製品種類增多、技藝更精,除了傳統的一色漆、彩繪漆和嵌螺鈿漆器之外,又創造了 金銀平脫、金漆、戧金、描金、犀皮、雕填、雕漆,可以說漆器的主要品種到此時已基本齊全。
明中期 剔紅梅花紋漆盒
明清兩代是漆器藝術的又一 巔峰時期。明永樂年間,御用監在皇城內設置了御用漆器作坊果園廠,擴大雕漆、填漆等漆器的生產,此舉推動了明朝漆器的生產發展。清代也十分重視漆器藝術, 雕漆工藝開始應用到大件的傢具上,其顯著特點就是顏色鮮艷喜慶、紋飾精緻華麗。以後一直延續到大清朝滅亡,漆器這門宮廷藝術才開始走向民間。
很赞哦!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