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相与防卫大臣 相士对大臣说:从面相来看,你是长寿之人!结果大臣当天遇刺身亡
相士对大臣说:从面相来看,你是长寿之人!结果大臣当天遇刺身亡
古人对上天非常敬畏,一旦发生灾祸,皇帝就会认为是自己做了错事,从而惹怒上天,求神拜佛的帝王不在少数。在古代,人们对迷信于鬼神,甚至觉得生死都有定数,所以相士在当时比较吃香。世间几乎没有能断人生死的相士,西汉大臣袁盎,相士说他能够长寿,开心到忘乎所以,结果当天就遇刺身亡。
袁盎出身不是太好,由于父亲曾经做过强盗,靠打家劫舍为业,从小就被乡里人瞧不起,即使父亲改过自新,这种情况仍旧没有好转。为了躲避异样眼光,举家迁到陌生的地方,袁盎很少与人交往,整日书不离手,长大后成为满腹经纶的大才子。
吕后的亲侄子吕禄,当时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府中养着很多幕僚、谋士,正在求职的袁盎前去应征,其才华打动了吕禄,从此在将军府任职。吕后刚去世,周勃跟陈平商量后,将吕氏家族一网打尽,原本袁盎也要受到牵连,幸亏哥哥替他求情,才算躲过一劫。
汉文帝登基后,袁盎在哥哥的帮助下,被皇帝任命为中郎,虽然官职不是太高,但对于袁盎来说已经很难得。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袁盎自从入朝为官后,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晋升的速度堪比坐火箭,很快被汉文帝视为心腹大臣,经常召见他商议大事。
如果你觉得袁盎的成功,凭借的是阿谀奉承,那就大错特错了。袁盎从不溜须拍马,性格非常耿直,不仅敢直接反驳丞相周勃,怒斥风头正盛的宦官赵同,还在一次宫廷宴会中,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当场指责宠妃慎夫人过失。
当时窦皇后和慎夫人分别坐在汉文帝左右,群臣或许也认为违背礼节,毕竟皇后的身份高于妃子,两人不可并排而坐,却无人敢提出来。袁盎不管三七二十一,起身对皇帝说:自古尊卑有别,慎夫人只是个宠妾,有什么资格与皇后同席而坐,难道陛下忘记戚夫人之事了吗?”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袁盎彻底把皇帝和贵妃惹怒了,汉文帝饭也不吃就转身离开。第二天上朝时,汉文帝怒气全消,当众表扬了袁盎,称赞他昨日的举动,并提拔他为吴国丞相,辅佐王爷刘濞。袁盎看出刘濞有谋反之心,如果继续留在吴国,到时候有理也说不清,找个借口辞官回家。
果不其然,因为汉文帝推行削藩策略,不久后就发生七王之乱,袁盎连夜入宫面见汉景帝,并且说道:“陛下只要杀掉御史大夫晁错,各位王爷就会主动退兵,叛乱之事迎刃而解。”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将晁错处死,却并未彻底解决此事,最终周亚夫出马才平定叛乱。
窦太后非常疼爱儿子梁王刘武,多次劝说景帝把梁王立为储君,景帝是个大孝子,接受了母亲的提议,而袁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因此梁王对他恨之入骨,派刺客解决掉袁盎这个眼中钉。刺客知道袁盎是个忠臣,不忍心加害于他,临走前告诫道:“即使我不杀你,梁王也不会杀罢干休,以后要处处小心。”

袁盎了解梁王的为人,此后日夜提心吊胆,得知京城有位料事如神的相士,亲自登门拜访,请相士给他算一下吉凶。相士对袁盎说:“从面相来看,你是长寿之人,最近不会有危险,尽管放心。”袁盎高高兴兴地离开,结果在半路上被刺客一剑刺死,不知他死前有何感想。
参考文献:《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汉书·袁盎晁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