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忽必烈东征日本 忽必烈為何折戟日本?

火烧 2022-03-02 06:00:57 1037
忽必烈為何折戟日本? 蒙古帝國征服金朝以後,負責漠南漢地事務的忽必烈於1260年在中原即位稱帝。同年,高麗元宗向其稱臣,高麗成為其東藩。1264年忽必烈定鼎燕京,以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建立元朝,定都

忽必烈為何折戟日本?  

蒙古帝國征服金朝以後,負責漠南漢地事務的忽必烈於1260年在中原即位稱帝。同年,高麗元宗向其稱臣,高麗成為其東藩。1264年忽必烈定鼎燕京,以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並於兩年之後要求高麗派使者奔赴日本,希望與日本「通好」。 其實忽必烈並非想真的與小國「通好」,只是想把日本當成另一個像高麗那樣的藩地。

(征日將領。網路圖)

由於日本孤懸海外,大浪滔天,元使一行竟渡了幾次也沒到達日本本島。忽必烈又命高麗國王派人轉送,「不得其要領而歸」。元使又往,在對馬島為倭人所拒,只得捆上兩個當地人當「舌頭」回來復命。最後,還是由於懂日本話的通事曹介升等人引路,元使趙良弼一行才得達日本。當時的鐮倉幕府根本不知道蒙古人是什麼物種,無知者無畏,連見也不見,把趙良弼一行晾在太宰府。

第一次東征

見日本方面無回音,忽必烈大怒,於1274年(至元十一年)十月,任命征東元帥忻都、右左副帥洪茶丘和劉復亨統率蒙漢軍2萬人、高麗軍5000人、水手6700人.計3.23萬人從高麗合浦出發。

首戰攻擊非常順利,對馬島的倭軍被全殲。

蒙古軍在肥前遭到頑強抵抗,但一當擺出火炮轟擊,手持大刀身穿大肥免襠褲的倭兵將頓時就傻眼了——在此之前倭國從來就不知道世上還有火炮這種東西。

蒙軍在博多灣登陸後,連日奮戰,上下皆感疲累。特別令蒙古兵將失望的是,日本這疙瘩根本不是傳說中的「遍地黃金」。如此貧瘠海島,腥風劣土,且日本人長像也不怎麼地,獐頭鼠目,個頭比蒙古人還矮。如此,元軍貪欲一失,戰鬥力和求勝心立時下降。高麗將領勸忻都一鼓作氣直殺太宰府,忻都不同意,下令全體士兵離岸上船,見好就收,準備班師。

(倭寇鐮倉幕府八代執權北條時宗。網路圖)

不料,當夜意外台風刮翻元軍200多艘兵船,忻都連夜乘剩餘船只撤退回國。

消息傳至幕府,憂心忡忡的北條時宗喜出望外,連連叩頭感謝上蒼,嘴裡不停地念叨:「神風!神風!」此役,日本稱之為「文永之役」。南宋遺民聞知此訊,很是「幸災樂禍」,作詩道:「涉險應難得命還,倭中風土索蠻頑。縱饒航海數百萬,不直龍王一怒間!」(《元賊謀取日本》,鄭思肖)

第二次東征

1275年(至元十二年),忽必烈遣禮部侍郎杜世忠等人為使,再去日本宣慰。不料,元使一行千辛萬苦到達日本後,將軍北條時宗依仗上次打了勝戰,不再害怕蒙古帝國了,一揮手,下令把這一群神色傲狠的元使皆押出去砍了。忽必烈非常惱火,開始積極籌劃第二次進攻。

忽必烈东征日本 忽必烈為何折戟日本?

1279年元軍征服南宋之後,於1281年春發動了對日本的第二次入侵。

元軍的這次入侵規模大於第一次,其中由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領的江南軍就有十餘萬人。元軍艦隊因供應和人員登載問題而推遲了起航。他們的高麗盟軍先行進發,在對馬島慘遭失敗而返。

蒙古將忻都貪功,自忖輕舟熟路,首先從合浦起航,擁千艘戰艦打下壹岐島。然後,他也不等江南軍的到來,徑自撲向博多灣。但是,元軍忽然發現日本人早已在沿海灘頭砌築了層層石壩,戰艦根本靠不了岸。無奈,元軍只得強攻志賀島,得手後卻無任何便宜可占。由於補給困難,疫病流行,忻都只得又撤回壹岐島,與范文虎的右路軍會師,伺機再戰。

此時一場持續兩天的台風,也就是現在非常有名的「神風」,襲擊了元軍艦隊並摧毀了大部分的船只。

(1281年的戰鬥中日本武士登上元軍戰船。網路圖)

風息之後,日本人來了精神,揮著大刀嗷嗷沖殺過來。元軍體弱力疲,大部分戰死,最終剩下兩萬多人,皆為倭人所俘。

於是,這大群元軍俘虜被押至八角島依次甄別,凡是蒙古人、高麗人、北方漢人,皆就地殺頭,只留下幾千新附軍,倭人認為這些江南人是「唐人」,「不殺而奴之」,充當奴隸使用。

范文虎、忻都等人將殘軍回合浦,上報忽必烈說途中遇風,數將不聽節制,暫時回軍,隱瞞大敗的實情。

不久,被倭人俘為奴隸的江南漢人於閶逃回國內,盡報實情,忽必烈這才得知,他的征日十萬大軍被范文虎等人皆棄於波濤狂浪之間。

忽必烈於1286年試圖第三次出征日本,但因同時在南方發動的對越南陳朝的進攻受挫造成國力匱乏而停止。(微信號:songshugonghui)

本文來源:松鼠公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