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玻璃能做成浑身是孔吗

火烧 2016-11-18 12:19:21 1072
玻璃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透光,但不透气、不透水。可是人们最近制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浑身是孔”的玻璃,在这种玻璃里面有着数不尽的孔,这些孔极小,它们的直径一般只有几百万分之一毫米,所以人的眼睛直接是看不见的,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显出它的原形。人们把这种存在着微细

玻璃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透光,但不透气、不透水。可是人们最近制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浑身是孔”的玻璃,在这种玻璃里面有着数不尽的孔,这些孔极小,它们的直径一般只有几百万分之一毫米,所以人的眼睛直接是看不见的,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显出它的原形。人们把这种存在着微细小孔的玻璃,叫做“微孔玻璃”。

微孔玻璃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

首先是制造原始玻璃,它采用和制造普通玻璃一样的办法,把硼砂、石英砂、烧碱等原料烧熔,再很快冷却制成,这样的原始玻璃里还没有微孔。

然后再把这种原始玻璃加热到摄氏500〜600℃,玻璃里的原子会重新“排队”,经过这样的“热处理”,一部分原子就聚在一起,而其他一些不同的原子又另外结合在一起,这时的玻璃里就好象出现两种“小集团”,它们的“脾气”很不一样:一种“小集团”不怕酸;而另一种“小集团”却非常害怕酸。把这种玻璃浸入酸溶液时,怕酸的“小集团”就会被酸拉到溶液中去而离开了玻璃,结果,在玻璃中留下无数个空洞,这就得到了所需要的微孔玻璃。如果改变原始玻璃的成分和后来热处理的条件,就会得到各种不同大小微孔的玻璃。

因为微孔玻璃里含有无数的小孔,而且这些孔又是“四通八达”的,所以它很象海绵。别看它小小一块,却有相当可观的表面积,1克微孔玻璃竟有100平方米左右的表面积!它的多孔、表面积大等特点使它获得了许多新的应用。

微孔玻璃里的无数孔道,好象一根根微小的管子,会把空气中的水分吸进去,凝结在里面,因此这种玻璃就有很大的吸潮本领,并它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灰尘。在一些要求较高的地方,臂如生产光学仪器、半导体材料的车间里,一方面要求很干净,一方面又要很干燥,这时就可以用它来吸收空气中的潮气。

把微孔玻璃浸在浓的蔗糖水中,然后再经过适当的处理,用这种玻璃就可以做成一种特殊的温度计,用来测量摄氏零下二百多度的超低温。

将微孔玻璃烘干以后,在高温下烧结,就能得到无色透明的玻璃,这种玻璃不怕高温,能透过紫外线,是制造宇宙飞船窗户的好材料。

如果往微孔玻璃的微孔中渗入一些特殊的“离子”,然后再在高温下烧结,这样得到的玻璃不怕高温,红外线与紫外线都透不过,是一种很好的隔热玻璃。

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有的酶可以把玉米变成糖,把葡萄糖变成果糖。酶在工业上的应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它都是溶解在水中的,反应后不能从产物中分离出来,也就是说它只能使用一次,近年来人们已经研究成功使许多种酶在这种微孔玻璃上“安家落户”,做成了“固定化酶”,这样酶就可以反复使用,生产过程也可实现连续化、自动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