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 如何规避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对会计实务的负面影响

火烧 2023-04-07 09:02:36 1073
如何规避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对会计实务的负面影响 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特点1.交易成本的相互性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指的是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是被计量对象能予以数量化的特征

如何规避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对会计实务的负面影响  

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特点

1.交易成本的相互性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指的是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是被计量对象能予以数量化的特征。

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具有交易成本的相互性的特点,使得人们的交易之间的信任度提升,可以共同加大合作金额,一起赚取更多的利益,有益于我国经济的流通发展。

2.后续计量的简便

后续计量是对经初始计量后价值变动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的新起点计量,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进行反映,还要对因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进行反映,后续计量中一般不存在时间段的问题。

企业对各个财务环节的各个过程均会采用后续计量,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后续计量方法比较简单、合理,而且计算结果较为准确。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成本计量的缺陷,使其更好地发挥其优越性。

3.决策可靠性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具有决策可靠性的优点,使得企业得到更多的信任,从而获得更广泛的项目范围,为企业的自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优势作用。

会计行业是需要与各种数据打交道的,这些数据的存储计算过程很容易出现差错,历史成本计量比较简便,且可靠程度较高,便可有效地避免其出现差错,使得其在会计领域被广泛的应用。

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对于会计实务的影响

1.收入与成本不适合配比计量

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其历史成本,即资产取得时的实际资金消耗,而且一经确定不得更改;而在实际计量过程中则不然,很少有人会按着规定来进行历史成本的计量,这就难免造成收入与成本不适合的配比计量。

随着市场的变化,历史成本处在经常性地变化之中,这就导致收入与历史成本不适合配比计量,为实际经济工作造成困扰。

2.对于资金流转的展示不具有准确性

历史成本会计模式首先假设会计核算要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来统计各会计要素,这里的货币通常是各期的名义货币单位,因为货币具有一般等价物的特性和价值尺度职能。

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可使不同质的财务相加减,并使收入与费用相互配比以计算利润,以此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会计信息。

但在企业的实际会计管理中,资金流转的展示的准确性不高,很难找到实质的具体依据。

资金流转的展示不具有准确性使得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实物产生负面影响。

3.不能合理出示用户收入

历史成本模式在计量收益时遵循配比原则,它将营业收入与为取得该项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或成本配合比较,超过部分确认为收益。

但是用户有保持秘密的权力,这就造成工作人员无法统计用户收入的局面。

收入是当期实现的,按现行价值计量,而成本或费用是按历史成本结转的,因物价变动,资产的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重置成本)可能相差很大,所以计算出的利润难以说明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

再加上,用户实际收入的难以确定,使得企业的真实收入更加难以辨别。

三、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改革

1.完善收入与成本的计量内容

现如今,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以现时重置成本对资产进行计价,解决了历史成本会计由于资产购置年代的不同,计价上存在较大差异的不合理现象;现时成本会计可以避免历史成本会计所产生的虚假利润;加大对用户收入的调查也可以对企业的具体收入予以了解。

这样,就充分的完善了收入与成本的计量内容,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融合

对于初始计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两者是一致的,如果市场不发生大幅变化,一般情况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不会产生严重的背离。

历史成本侧重于解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公允价值侧重于解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为了实现对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改革,将其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合理的融洽整合可以有效的提高二者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 如何规避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对会计实务的负面影响

将其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融合可以有效的减轻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对会计实物的负面影响。

供参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