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顺序列表 皇帝下了一道必杀令,太监偷偷改掉一个字,拯救上千人性命
皇帝下了一道必杀令,太监偷偷改掉一个字,拯救上千人性命
太监,又被称为宦官、内臣、寺人,根据历史学家考证,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宫内就有干杂活的太监,可见其历史非常悠久。对于古人而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不是被逼无奈,正常人都不会入宫当太监,但也有例外情况发生,比如明代恶贯满盈的魏忠贤,自己挥刀自宫,然后开启备受唾弃的宦官生涯。
一旦皇帝昏庸无能,不理朝政,极有可能出现宦官干政的情况,且屡见不鲜。赵高算是宦官干政的典型人物,他与李斯联手篡改始皇遗诏,逼死本应登基的扶苏公子,拥立不务正业的胡亥继承皇位。秦二世胡亥对赵高言听计从,赵高设计处死李斯后,当上秦朝丞相,加重苛捐杂税,百姓苦不堪言,加速了秦朝灭亡步伐。

除了赵高和魏忠贤之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名声很臭的太监,唐代的李辅国、高力士,明代的王振、刘瑾,以及清朝的安德海、李莲英等。生而为人,务必善良,太监并非都可恨,他们之中也有非常仁义的,甚至比文臣武将都让人敬佩,譬如心地善良的张居翰。
张居翰,出生于中晚唐时期,河北清河县人,究竟他何时入宫做太监,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二十三岁时,唐僖宗在京城待不下去了,无奈逃亡蜀中,落魄的凤凰不如鸡,见到皇帝如此狼狈,有些大臣选择离开,张居翰却不离不弃,照顾唐僖宗的饮食起居,其忠心日月可鉴。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张居翰所做的一切,唐僖宗全部看在眼里,等到稍微稳定下来,他任命张居翰为容南护军判官。自从以后,张居翰有了官职,却没有骄傲自满,尽心尽力工作,人品也无可挑剔,皇帝对他称赞有加,跟大臣们的关系不错,职位也随之提升,迁枢密承旨、内府令,并被特赐穿着绯色衣服。
由于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皇帝对他们不放心,派心腹监督节度使的一举一动,张居翰以监军的身份被派往幽州。按照常理来说,监军很难与节度使关系融洽,毕竟一个是监督者,一个是被监督者,但张居翰凭借过人才华和人品,和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建立深厚友谊,情同手足。
朱温向来与太监形如水火,一直寻找机会把得宠的太监铲除,包括没有得罪过他的张居翰。几年后,朱温带兵进入京城,唐昭宗敢怒不敢言,宫内上百位太监被朱温杀掉,刘仁恭提前得到消息,把好友张居翰藏在隐蔽之处,并写信告诉朱温:我已按照你的要求,将张居翰斩杀!就这样,张居翰躲过一劫,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唐朝灭亡后,进入战乱纷纷的五代时期,在刘仁恭的举荐下,张居翰被李克用赏识,在作战中功劳卓著。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瑁灭掉梁国,而后登基称帝,建立后唐,依然对张居翰十分器重。
前蜀国君王衍,知道抵御不住后唐军队的进攻,主动递上投降书,李存瑁欣然接受,并赐诏书:“固当列土而封,必不薄人于险,三辰在上,一言不欺。”王衍带着家人,以及前蜀文武大臣上千人,马不停蹄赶往洛阳,这也是李存瑁的要求。
恰逢李嗣源作乱,李存瑁心急如焚,赶紧派精兵前去平乱,有人趁机进谗言:“如果此时王衍反悔,一旦和李嗣源联手反叛,后果不堪设想,不如把王衍一行全部杀掉。”李存瑁听其言,下了一道必杀令:“王衍一行,并宜杀戮。”幸好被张居翰看到,他觉得李存瑁的做法太残忍,又不能不执行。
思考片刻,张居翰想出对策,偷偷把“行”改为“家”,意思就变成只杀王衍一家人。一字之差,含义大不同,虽然王衍和家人被杀,却拯救了上千人性命,张居翰功德无量。佛说:善有善报!张居翰的善意之举,为自己积德福报,后来辞官回乡,活到七十二岁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