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科书歪曲历史的证据 日本教科书历史
日本教科书历史
1.日本历史教科书上是怎么描绘侵华战争的
以下是新版教科书部分与以往版本不同、变本加厉歪曲历史的内容。
“臣下之国应中国皇帝的要求,被加上了出兵和朝贡的义务,皇帝给朝贡的首领授予国王称号,承认其统治权。卑弥呼时代,日本已经被卷入了以中国皇帝为中心的东亚的严酷的国际关系中。”
(中日历史交往) “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
(中日甲午战争) “由于政府的外交方针无法解决日本人在满洲受到的不法行为的伤害,国民日益不满,有很多人支持关东军的行动,陆军收到了巨额援助金。”(“九·一八”事变) “满洲国在五族共和,建立王道乐土的口号下,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进入,实现了迅猛的经济增长。
大量的中国人流入,满洲国建国逐渐成为既成事实。”(伪满洲国)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
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七·七”事变) “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1937年的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
(南京大屠杀)[3] 把现行版本中日军“杀害了众多俘虏和居民”修改为“波及俘虏和居民,出现了众多死伤者”(南京大屠杀) 1、小学6年级《新社会》,2010年审定,2012年再发行。 资料:明治维新和北海道·冲绳。
政府主张琉球是日本领土,设琉球藩,以琉球王为藩主。1879年,压制中国(清)及琉球人的反对,设置冲绳县。
其国王被移至东京,琉球王国灭亡(第109页)。 副课文:占领首都(南京),杀害很多放下武器的士兵,以及妇女、儿童在内的很多中国人。
对于这件事,当时的日本国民并不知道。日本原想占领南京后,尽快结束战争。
但是,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侵略进行了坚决抵抗,战争比日本预想的要长得多(第129页)。 资料:战争和朝鲜人民。
长期的战争,使日本的劳动力严重匮乏,为此强行从朝鲜和中国带来很多劳工,迫使他们在工厂和矿山从事十分艰苦的劳动。另外,强迫朝鲜人改用日本名、参拜神社,男性加入日本军队,年轻女性则进入工厂服务于战争(第131页)。
2、初中《新社会·历史》,2011年审定,2012年再发行。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课文:满洲事变与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孤立。 1932年3月,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傅仪宣布建立满洲国,实质受关东军控制(第202页)。
课文:日中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控制满洲,进而侵入中国北部。
1937 年(昭和12)7月7月,以日中两国军队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附近的武力冲突为契机,日中战争爆发(第204页)。 课文:战争泥沼化。
战火从北部扩大到中部,日本军同年占领首都南京。期间,杀害包括妇女、儿童、一般民众和放弃抵抗者等很多中国人。
(第204页) 课文注释:该事件受到国际谴责,被称为“南京大屠杀”。不过,当时的日本国民并不知情,直到战后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裁判),人们才了解到这一事件。
关于被害者的人数虽然有各种调查和研究,但仍不能确定。 3、高中《日本史A》,2007年审定,2012年再发行。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第115页)。 注释:针对俘虏、妇女及一般民众的暴行、掠夺、集体屠杀。
有关人数,在日本有数万到10万以上等多种说法,中国政府主张30万人以上。当时,日本国民并不知道南京大屠杀,只是到战后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才披露此事(第141页)。
课文:1939年,开始对重庆进行无差别轰炸,3年间有200余次(第141页)。 课文:日本军加强对抗日运动的彻底镇压,对中国北方抗日根据地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还违反国际法使用生化武器(第149页)。
资料:731部队(第149页)。 扩展资料2015年4月6日,日本中学生教科书的审定结果显示,这次通过审定的教科书将钓鱼岛和独岛(日本称竹岛)都称为是“日本固有领土”。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副主任吕耀东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日本未听取国际舆论的谴责,一意孤行,这次又在教科书中“去侵略化”,可以看出历史修正主义在日本社会已从思潮变为实际行动。 受到右翼教科书的煽动,很多日本人被强烈根植了中国和朝鲜是“对日本的加害者”的意识。
无数日本年轻人受到编撰会势力的煽动,网上充斥着反朝和反华的言论。早稻田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学生甚至举行了将侵略行为正当化的集会,他们不知道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将从军慰安妇正当化的意义,单纯地将亚洲各国的反对看成干涉内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本教科书事件。
2.阅读下列材料:近年来,日本政府审定通过右翼学者编写的初中历史
(1)卢沟桥的日军为非法驻军,中国守军当然要护卫领土,在1937年7月7日之前,日本军队也曾开过枪;而且到目前也没有史实证明中国士兵首先开枪。
(2)1937年12月13日凌晨,日军攻陷南京城,对南京市民犯下滔天罪行。“二战”后东京法庭已经认定日本的犯罪事实,当时说的数字是20万以上,而事实上学者的研究是30万以上;后来,也有很多资料史实证明南京大屠杀日军的暴行。
(3)日本否认侵华历史让中国人寒心。我们要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居安思危,不忘国耻,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大力发展国家的实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3.我想知道日本课本里的中国历史
你好!我的孩子在日本的学校读书,也是初中生。在帮助孩子复习考中学时,看过他们的历史课本,有很多和中国有关的内容。
最早的有关内容,是中国的《三国志》中记载了日本的卑弥呼女王,因为那时的日本还没有文字,更没有历史记录,所以那时候的历史考证只能从中国历史书里找。卑弥呼女王曾经派使者到魏,得到中国皇帝授予“亲魏倭王”称号和金印。这是有据可考的第一次中日间的交流。也是日本历史书里很重要的内容。
之后,详细地讲述遣隋使,遣唐使,讲述了日本在文字、文化、艺术、政治、建筑等各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这些也是考试重点。
从公元600年的第一次遣隋使,至838年的最后一次遣唐使,日本的历史几乎就是吸收中国文明的历史。
之后,日本独自发展,有关中国的内容也比较少,之后在1592年,当时的实权派(不是天皇)丰臣秀吉梦想征服朝鲜后占领中国,自己当中国皇帝,进军朝鲜,连战连胜。这时明朝派去援军对抗,最终讲和。在1597年也有过一次朝鲜出兵,也没有成功。这段侵略史,日本的课本也使用了“妄想”这个词,不是正面评价的。
近代历史,讲到了清朝,和侵华战争。
说清朝被欧洲列强瓜分,被八国联军侵略等等,和中国的内容差不多,就是简单一点。本来在那之前日本始终认为中国很强大的,可是强大的中国竟然如此下场,日本害怕了,才有了开放海港,和明治维新运动,开始转向西方。这个理由,不是我分析的,是课本里这样写的。
侵华战争,日本称“日中战争”,也讲到了占领东三省成立伪政府,日本课本里也称”傀儡政府“,卢沟桥事变(日语”卢沟桥事件“),南京大屠杀称为”南京事件“,都有记述,说卢沟桥事变是某些军人的自作主张。南京大屠杀说了日本的立场,最后加一句中日的观点有分歧。这个侵华战争一般不会考试。
日本小学中学的历史书都是到中日建交为止,这个内容也经常在考试里以填空形式出现。
简单地说这些,不知是不是你想要知道的。
4.我想知道日本人的历史书是怎么样的
将历次战争责任全推给中方 《新历史教科书》中把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历次战争都归咎于中国。
关于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右翼新教科书称:“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
关于“九·一八”事变,右翼新教科书变成:“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

主语变成了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而不是老版说的日本的步步进逼,表明是关东军精心策划的句子也被删除了。 在《日中战争》一章中,《新历史教科书》比2001年版增加了“西安事变”一节,着重指出:“共产党获得了喘息,共产党员潜入国民党内部,大肆推进将日本引入战争的破坏和挑衅活动。”
关于卢沟桥事变,新版教科书称:“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
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也就是说,旧版本尚承认日本大规模派兵在先,新版本则将卢沟桥事变完全算成中国的责任,是中国方面扩大了事态。
侵略变借道屠杀未提及 《新历史教科书》对日本自古至今的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从来不用侵略二字,对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也称为出兵,右翼学者可笑地辩解说,为何不用侵略,是因为丰臣秀吉根本没把朝鲜看在眼里,不过是借道,真正的目的是征服中国明朝。 对于殖民统治朝鲜,新旧版本都强调朝鲜像一只手一样伸向日本,如果被其他国家控制,日本将受到威胁,并且将沙俄在朝鲜北部建立的伐木场称为军事基地,为自己吞并朝鲜正当化制造借口。
唯独对于苏联在二战后期出兵中国东北,教科书毫不吝啬地用了侵入、侵攻等字样。 对于日本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新历史教科书》仅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
对日本军队所犯罪行提也不提。 关于南京大屠杀,2001年版的教科书在《日中战争》一节的正文中的括号内加了一句话:(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
但是,在《新历史教科书》中,括号中的那句话也被删除了,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重复了上面的那句话。也就是说,教科书进一步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
《新历史教科书》还提到,苏联撕毁日苏中立条约,侵入满洲,不断发生掠夺、杀害日本平民的暴行,包括日军俘虏在内的约60万日本人被强制带到西伯利亚,被迫从事严酷的劳动,约有10%的人死亡。 同时,《新历史教科书》继续把盟军对日本的统治称为占领统治,而且用与正文等大的字体介绍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非法性,为战犯鸣冤叫屈,同时指出直到今天,评价也未确定,显然是企图否认东京审判的合法性。
《新历史教科书》还大力宣传日本造福了亚洲,是亚洲的恩人。如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增加介绍了八田与一在台湾南部兴修水利的内容。
在赞颂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的同时,2001年版教科书和此次送审本都企图否认中国自古以来对台湾的主权。 把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历次战争都归咎于中国 关于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2001年版教科书不提日军首先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而用暧昧的“日清两军发生冲突,日清战争开始了”。
这次送审本则更进一步:“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
关于“二十一条”,这次送审本宣称:“中国方面期待列强的介入,向国内外泄露了极为机密的谈判内容,而且在5大条款中,将并非正式要求的事项也列入,制造了‘二十一条要求’的名称,中国国内的反日舆论开始高涨。”也就是说,新送审本称当时的反日运动完全是中国政府制造谎言引起的。
关于“九一八”事变,送审本称:“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
主语变成了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而不是日本的步步进逼。 在《日中战争》一章中,新送审本比2001年版增加了“西安事变”一节,着重指出:“共产党获得了喘息,共产党员潜入国民党内部,大肆推进将日本引入战争的破坏和挑衅活动。”
也就是说,新送审本称中日战争是共产党阴谋挑唆起来的。 关于卢沟桥事变,送审本指出:“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
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也就是说,卢沟桥事变完全算成中国的责任,是中国方面扩大了事态。 此外,新送审本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