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连弩威力多大 別只知道諸葛連弩,丞相還是三國時期的刀劍巨頭
別只知道諸葛連弩,丞相還是三國時期的刀劍巨頭
諸葛亮,一直是人們眼中智慧的化身,在《三國演義》一書中,諸葛亮設壇借東風,又借點七星燈續命,已是「 ”多智而近妖”的形象。而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不似小說家言這般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但也是名文武全才,文能治國安天下,武可提兵出祁山,被當世名士司馬徽譽為是識時務的俊傑,和「 ”鳳雛”龐統並列,稱為「 ”卧龍「 ”。
▲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卧龍、鳳雛。——司馬徽

諸葛亮雖有定國安邦的能耐,但其卧龍之才卻不僅限於軍國大略,各路史書中的記載無不顯示諸葛亮除了是個軍事家、政治家之外,還是個發明家、文學家、書法家等等,除此之外,他還是三國時期的刀劍巨頭。不要以為諸葛亮只有羽扇綸巾,運籌帷幄的書生形象,實際上,這位蜀漢丞相「 ”身長八尺,容貌甚偉”,非但不是個手無寸鐵的文人,還尤愛刀劍,蜀國的刀劍行業就是自他而盛。
▲諸葛亮隱居於隆中,好為《梁甫吟》,常以管仲、樂毅自比,在劉備三顧茅廬後出山,自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蜀漢章武元年,劉備在金牛山一帶采得鐵礦、精金,以此為原料,請匠人鑄造了八柄皆為三尺六寸長的寶劍,其中一把由劉備自己攜帶,其余七柄則賜給了眾子及其各位有功之臣,又命丞相諸葛亮為八劍取名,篆刻銘文,於是「 ”蜀主八劍”乃成。《古今刀劍錄》載:「 ”蜀主劉備,以章武元年歲次辛丑采金牛山鐵鑄八劍,各長三尺六寸。一備自服,一與太子禪,一與梁王理,一與魯王永,一與諸葛亮,一與關羽,一與張飛,一與趙雲。並是亮書,皆作風角處所,有令稱。”這把章武劍,即是諸葛亮權力地位的象征。
▲劉備不僅在《三國演義》中擅使雙股劍,在歷史上,劉備也是個用劍高手,其顧應法和馬超的出手法並列。
蜀漢滅亡後,蜀主八劍下落不明,直到唐時,青州刺史李師古偶得一劍,經過多方考證,此劍就是昔年的蜀主八劍之一,是諸葛亮所佩的那一把,於是李師古將其據為己有,還把他改名為師古劍。《博物志》載:”唐人尚書郎李章武,本名方古,貞元季年,為東平帥李師古判官,因理第,掘得一劍,有「 ”章武”字。方古博物亞茂先,曰:「 ”蜀相諸葛孔明所佩劍也。”師古為奏請改名章武焉。蓋蜀主八劍之一也。「 ”
▲三國時期的君主都有一把名劍作為權力象征,曹操有倚天、青缸,袁紹有思召,孫權有「 ”吳六劍”。
除了劉備所賜的章武劍,諸葛亮亦有自己的佩刀,在三國時期,各國都有大量鑄造環首刀軍用的記載,孫權在黃武五年曾造劍十口、刀萬口,而曹丕不僅大量造刀,還命人精心鍛造出了「 ”文似靈龜,理似堅冰,狀如龍紋”的寶刀,將其贈予諸子,認為此乃「 ”百煉利器,以辟不詳”。而蜀漢這邊就更不得了了,《太平御覽蒲元傳》中提到,諸葛亮曾命三國名匠蒲元造刀,蒲元在斜谷開工,以蜀江江水來為刀刃淬火,得以造出三千口非常精良的刀,其質量甚至在當時被世人稱之為「 ”神刀”。《古今刀劍錄》中就有個關於諸葛亮和他佩刀的故事,其中寫道「 ”諸葛亮,定黔中,從青石祠過,遂抽刀刺山,投刀不拔而去,行人莫測。”諸葛亮雖不是完全的文人,可也不是什么猛將,竟能「 ”抽刀刺山”,可見蒲元神刀之威。
▲浦元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刀劍名匠,首創淬火技術,曾為諸葛亮打造三千把削鐵如泥的「 ”神刀”。
諸葛亮以一人之力護持幼主,保衛蜀國,為填補和曹魏的國力差距,諸葛亮一心在軍事技術上尋求改進,浦元的「 ”神刀”只是其中之一,諸葛亮還曾改進連弩,改制鎧甲,為蜀漢勞心勞力,《三國志》作者陳壽素以言語簡略著稱,但對諸葛亮不僅單獨列傳,還毫不吝惜筆墨,其中稱諸葛亮:「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於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傑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納。……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又言蜀漢滅亡乃是:「 ”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