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塞琉古帝国都城 曾经的「 ”中央帝国都城”阿力麻里

火烧 2021-05-06 23:46:49 1061
曾经的「 ”中央帝国都城”阿力麻里 1980年,新疆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一团二连的职工正在农田里耕种,突然他们在农田里发现了一枚奇特的石块。石块上不仅刻有文字,还刻着一个十字架的图案。今天,在伊犁哈萨克

曾经的「 ”中央帝国都城”阿力麻里  

塞琉古帝国都城 曾经的「 ”中央帝国都城”阿力麻里
1980年,新疆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一团二连的职工正在农田里耕种,突然他们在农田里发现了一枚奇特的石块。石块上不仅刻有文字,还刻着一个十字架的图案。今天,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块石头。准确地说,这块石头是一块石碑,高三十六厘米,宽二十五点三厘米。石碑上半部刻着一个十字架和三行文字,十字架图案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它可能与基督教有关。 专家解读,石碑上所刻的字是古叙利亚文,记录的是关于景教教徒的姓名和他的身份。 那么,景教又是一种什么宗教呢?景教正是古代基督教的一个派别,起源于今天的叙利亚。大约在公元五到六世纪,由叙利亚人从波斯传入中国新疆。 在梳理了景教石碑的出土情况后了解到,不仅在新疆伊犁州先后出土过多个此类石碑,在整个中亚七河流域,一共出土了六百多件叙利亚文景教石碑。专家们通过对碑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石碑是景教教徒死后所立的墓碑,从其中一块石碑上专家们发现了石碑上的铭文注明墓主人的籍贯为阿力麻里。 阿力麻里遗址出土的元代青花凤头流扁执壶 01 阿力麻里究竟是一个什么地方呢? 翻开尘封的历史长河,阿力麻里跃然纸上。根据记载,阿力麻里曾经是中亚地区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在全盛时期绵延周围25公里左右,被欧洲人誉为「 ”中央帝国都城”,中亚乐园。它不仅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荟萃之地,在世界史占有重要地位。 曾经三次来到阿力麻里的波斯历史学家志费尼,在他撰写的《世界征服者史》中评价阿力麻里说,「 ”察合台的宫阙成了全人类的核心。”这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它究竟有多么繁华和富裕,使得历史学家能给予如此之高的评价。 「 ”阿力麻”,突厥语为苹果之意,「 ”里”,突厥语为城之意,可见阿力麻里当时的苹果树数量之多,名气之大。 阿力麻里最早是一个叫葛逻禄部落所建立的王城。葛逻禄部落是一个说突厥语的游牧民族,最早游牧于阿尔泰山南部,8世纪中叶迁徙至锡尔河流域、七河流域、伊犁河河谷与费尔干纳盆地。葛逻禄部一度臣服于突厥汗国的统治。由于这个部落地处东西突厥之间,常随东西突厥之兴衰而叛附不常。 西突厥汗国于657年被唐朝灭亡之后,葛逻禄部依附于唐朝逐渐强盛起来。一百多年后,唐帝国经历了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对中亚的控制一落千丈,失去了西域千里之地。 这时,蒙古高原的回鹘人大规模地向西迁徙,其中一支向西进入葛逻禄部地区,建立起回鹘新王朝史称喀喇汗王国。 大约在公元1041年起,喀喇汗王朝正式分裂为东西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占有河中地区及费尔干西部,后附属于塞尔柱帝国;东喀喇汗王朝以喀什为活动中心,居住在阿力麻里的葛逻禄部人,于是臣服于东喀喇汗国。 葛逻禄部是中亚一个小国家,这样的小国生存之道就是在大国之间寻找平衡。 公元1125年,当辽国被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灭亡之后,辽国贵族耶律大石率部逃亡到今天的中亚地区建立国家,自称菊尔汗,他希望恢复重建一个强大的辽国,因此历史上称耶律大石建立的王朝叫做西辽,西方史籍多称为喀喇契丹。 耶律大石的军队一路向西,先征服了东喀喇汗国,随后又大败西喀喇汗国。西喀喇汗国大汗逃回撒马尔罕,向塞尔柱帝国求援。塞尔柱帝国是公元十一世纪在中亚、西亚建立的伊斯兰国家,并最终形成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公元1141年,塞尔柱帝国苏丹桑贾尔号召了近十万多骑兵,浩浩荡荡向东开拔。据说仅仅整合和检阅完这些部队,他就整整地花费了六个月的时间,联军的第一个目标是进攻葛逻禄部。葛逻禄人大惊,急忙派使者向耶律大石求救。 塞尔柱使者来到了耶律大石的行营,拿出桑贾尔写给耶律大石的书信,十分傲慢地宣读起来。信中,桑贾尔称自己的军队能用箭截断敌人的须发。耶律大石听完塞尔柱使者读完书信后,下令拔下他的一撮胡须,然后给他一根针,让他当场示范针穿透胡须,结果使者无法做到。耶律大石说,细小的针尚且不能截断胡须,箭又怎么能截断须发呢?于是,他下令进兵,在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北面的卡特万草原与桑贾尔纠集的中亚联军决一死战,这就是世界著名的「 ”卡万特战役”。 当时的塞尔柱帝国威震西亚、中亚,它的军队中个个都是天生的勇士,在军队人数上也超过西辽至少三万多人。面对强敌,耶律大石很镇定,他仔细观察了对手的布阵情况后,充分利用了草原依山的战场地形,将塞尔柱军队诱入长长的峡谷之中,居高临下地击溃了联军。对此,《辽史》有详细的记载。联军的阵亡者横尸数十里,损失惨重。桑贾尔带残兵侥幸夺路而逃,从此一蹶不振。耶律大石成功地征服了西喀喇王朝,达到了他事业上的巅峰时期。 卡特万战役在西方影响很大,当时正是十字军东征时期。西方盛传,东方有一位约翰王打败了塞尔柱国的国王哈里发,这位传说中的约翰王,目前西方学者都认为应当是指西辽的耶律大石。这一战让契丹人扬名世界。现在在中亚的很多地区,称谓中国依然是契丹。 实际上作为一名名传千古的契丹族后人,耶律大石最大的愿望是东征复国,但他向东的征战并不顺利,倒是一路向西的开疆拓土战功连连。 西辽的疆域东起今天新疆吉木萨尔境内,西至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咸海,北至新疆塔城市塔尔巴哈台山西端,南抵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耶律大石以楚河、伊犁河流域作为西辽帝国的政治中心,阿力麻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对于变化了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耶律大石的政权经营实行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儒家治国原则。辽国本是一个汉文化色彩非常浓郁的王朝,通晓了汉文化的耶律大石把在中原实行的很多制度都搬到了西域。整个西辽时期的西域实际上是中原文化和制度的恢弘。 耶律大石创立西辽之前,西域正经历着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同信奉佛教的于阗、高昌回鹘之间的血腥宗教战争。耶律大石统一西域以后,严禁宗教间的相互攻击和宗教战争。 公元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他在位共二十年,西辽帝国一共传了五位君主。 阿力麻里遗址出土的元代青花瓷 公元13世纪初,在蒙古草原上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和世界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那就是「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崛起。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们在漠北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 ”成吉思汗”,建立起强大的蒙古政权。 直到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派哲别率兵攻灭西辽,西辽故地顺理成章地并入了蒙古汗国。阿力麻里也迎来了更加辉煌的发展时期。 历史上关于察哈台汗国的记载并不多,但在新疆各地出土的察哈台汗国的钱币却大大补充了史书记载的不足,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繁荣程度和社会安定状况。 那么察哈台汗国又是怎样一个国家呢? 公元1225年,蒙古汗国在兼并中亚和南俄以后,成吉思汗开始册封诸子。其中西辽原属地包括天山南北路即今河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封给了二太子察合台,察合台由此建立了察合台汗国,以阿力麻里城为首都,奉入主中原的元朝为宗主。 当时的阿力麻里城得以迅速发展,是中亚地区著名的大都市,地处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为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城市。 察合台汗国立国四百五十年里,几乎每一位汗王在位期间,都会发行自己王名的货币。从出土的数千枚钱币上,人们发现表明的造币地点涉及有9处以上,其中,阿力麻里是造币最多的地方。这和它始终是汗国政治、金融中心所在地大有关系。 对于阿力麻里城市的情况,长春真人丘处机的记述较为详细。成吉思汗曾诏丘处机到他的中亚行宫,一去一回,丘处机两次经过阿力麻里。他提到城内有中原传来的汲水器,不由地赞颂城里的中原人心灵手巧。另外,阿力麻里种植了大量的棉花,这种棉花鲜洁细软,可为线、可为绳、为帛、为绵,可做成御寒的衣服,可见当时阿力麻里的农业和纺织业都很发达。 当年,在阿力麻里这座国际大都市里,突厥语民族、蒙古人、汉人等其他民族民众共同生活,它受到伊犁河水的滋润,天山为它阻挡了来自南疆沙漠的干热风,形成了一个丰美湿润的草原生态环境。 随着蒙古汗国的领域从草原地区逐步向更加广阔的农耕地区扩张,蒙古贵族们开始分化,为了抢夺更加有利的发展地域,战乱四起,地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阿力麻里首先深受其害。察合台王国后来的王位继承者们,为了争夺领地于1346年分裂称东、西两个察合台王国。由于阿力麻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条件,东察合台汗国首府依旧设在这个古城。 吐虎鲁克·铁木尔汗是黄金家族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汗的后裔。公元1348年在阿力麻里,年仅18岁的他登上了汗位,成为东察合汗国的第二位可汗。 东察合台汗国的大部分时期正是中原的明朝。元朝被朱元璋灭亡后,蒙古贵族退回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由于经历了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崩溃,各种势力纷争和各地的统治者都明显趋向于保守。 吐虎鲁克·铁木尓登基之时,元朝正在换乱的改朝换代中,趁着元朝统治者无暇西域时,这位凶猛善战的可汗统一了诸部,曾两次出兵把察合台领地重新统一起来,恢复了过去蒙古人在一地区的统治权。 当然,人们产生了疑问,作为一个蒙古汗王,吐虎鲁克·铁木尓为什么会修建一个伊斯兰教式的陵墓呢?它究竟是什么促成了这一切的转变呢? 实际上,蒙古军队每次对新领地的征服在宗教信仰方面都有被当地宗教同化的情况。在吐虎鲁克·铁木尔登上汗位之前,他就身处伊斯兰教的势力范围内,时刻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他意识到察合台家族一直游移在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之间,未能作出最终的选择,这种局面并不利于他的统治。于是他决定对东察合台诸部和将来要扩张的领土上,以军事征服作为主要手段,辅之以接受当地的宗教来减少敌对面。在他的命令下,察合台诸部十六万蒙古族部众按照天山南路伊斯兰教教长的吩咐,将帽子扔到了河里,然后又从河里拿起帽子戴在头上,表示皈依了伊斯兰教,完成了东察合台蒙古人伊斯兰教化的重要转折。 在东察合台汗国伊斯兰教化的同时,西察合台汗国也在其君主的领导下,走上了伊斯兰教化的道路,是伊斯兰教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也是中国和世界宗教史上的大事件。 在东察合台汗国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吐虎鲁克·铁木尔的名字始终是与阿力麻里城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的。在他最初的治理下,阿力麻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使者和商旅往来不绝。但这场强迫蒙古贵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斗争却产生了另一种后果。 公元1359年前后,阿力麻里的基督教徒等组织了反对强制改信伊斯兰教的行动。正在征途中的吐虎鲁克·铁木尔汗返回阿力麻里,镇压了城里的骚乱,至此,伊斯兰教成为阿力麻里城唯一的宗教。 大约在公元1363年至1364年,年仅三十六岁的吐虎鲁克·铁木尔汗在阿力麻里病逝,葬于现今霍尔果斯市东北十余公里处。 吐虎鲁克·铁木尔汗病逝以后,他的后代都在极力地传播伊斯兰教,由于地处整个汗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阿力麻里不可避免地在王位继承,宗教及权利的争夺中,一次次地被战火毁坏,又在短暂的和平中艰难地重建。 公元十六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信奉了伊斯兰教的察合台汗国贵族后裔退居于南疆绿洲地带,从此,这个被遗弃的中央帝国都城逐渐走向了衰落,只留下一片废墟和废墟旁映着夕阳晚霞的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陵墓成为见证阿力麻里古城的最显著的遗址。 历史造就了阿力麻里,时间又将之毁灭。没有一座都城像阿力麻里消失得这样彻底。昔日的城堡、沙场已杳无踪迹,阿力麻里如何从辉煌走向没落并没有清晰的历史记载,只能留给人们猜测。 02 阿力麻里,如此赫赫有名的历史名城,它到底会隐身何处呢? 为了找到这座名城,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物局,邀请陕西省文物保护院对阿力麻里遗址区域进行科技勘探。他们首先通过卫星多光谱遥感探测技术对遗址区域进行密度、湿度、温度和碳性的探测,然后再利用传统勘探手段,进行分析总结,终于在霍城县西北的克干平原上发现了它的踪迹所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阿力麻里会给人们再次展示它曾经的兼容并蓄,它曾经的繁花似锦,它曾经的风雨飘摇…… 03 一部草原的历史是血与火的历史,更是融合与发展的历史。如今的阿力麻里古城遗址地上除了一座陵墓,其他已基本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的薰衣草田地。每当夏季,那些淡紫色的薰衣草花浪起起伏伏轻柔地抚慰这片曾经因为战乱而流血的土地。花的清香喷薄欲出,淡到了极处,却又深深地刻在人们心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