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苏联是一个国家吗 苏联1970到1980历史

火烧 2022-06-06 07:00:37 1054
苏联1970到1980历史 经济正是在这段时期里,苏联的经济实力翻了一番,苏美之间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这段时期,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提高。1965年苏联国家职工月平均工资为96.5卢布,19

苏联1970到1980历史  

苏联是一个国家吗 苏联1970到1980历史

经济

正是在这段时期里,苏联的经济实力翻了一番,苏美之间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这段时期,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提高。

1965年苏联国家职工月平均工资为96.5卢布,1981年则提高到172.7卢布;1965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月平均劳动报酬为51.3卢布,1981年提高到120.6卢布。

此外,苏联人均居住面积由1965年的10平方米,提高到1981年的13平方米。

1974年苏联的第二条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有3100公里通车,油气可以沿这条铁路线西去俄罗斯欧洲部分、东欧国家和西欧,东去太平洋。

大量的石油运到国际市场,使得苏联赚到大量财富,可以进口大量的粮食、食品和日用工业品了。

于是,勃列日涅夫宣布降低物价。

1977年,他进一步阐述说,“成熟的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是从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道路上一个相当长的发展阶段”,这个社会的宗旨是“依靠强大的先进工业,依靠大规模的高度机械化农业,把越来越充分地满足公民的多方面需要作为社会发展的直接的主要目标。”

政治

70年代中期以后,勃列日涅夫放弃了集体领导原则,加强个人权力。

1977年,勃列日涅夫取代波德戈尔内兼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勃还兼任国防会议主席),独揽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力。

此外,勃列日涅夫还开动宣传机器,大肆宣扬自己的功绩。

军事

苏联军事实力的迅速膨胀,逐步改变了美苏军事 力量的对比。

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海军在由近海防御舰队扩建为一支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武装力量;战略核武器方面,拥有洲际弹道导弹1300枚,首次超过了美国1054枚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

70年代初,美苏军事力量基本达到均衡,此后日益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

这样,苏联只花了不足10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对美国的战略均势地位,步入超级大国行列。

苏美在军事力量上的势均力敌,进一步加剧了双方在全球范围内的争霸。

外交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军事实力的膨胀以及国际形势有利于苏联的发展,到70年代中期,苏联的国家战略开始转向了,进攻性战略开始出现在苏联领导人的讲话中了。

苏共中央书记波诺马廖夫于1975年6月发表的讲话时就曾说道:“我们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发起稳固的不可逆转的历史性进攻的时代”。

勃列日涅夫在同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也提道:“经济力量和防御力量的加强使苏联胜利地在国际舞台上展开积极的‘攻势’”。

1971年5月苏联与埃及签订《苏埃友好合作条约》,向其提供50亿美元的经济、军事援助,派遣军事专家顾问达18000多人。

当然苏埃友好合作条约也拥有所有友好合作条约中必有这么一句话:缔约双方的任何一方遭到威胁,双方立即协商,以消除威胁并采取一定措施保障两国的和平与安全。

1978年11月,苏联与越南签订《苏越友好合作条约》,越南比之印度还要心急,缔约后不到一个月,越南便入侵柬埔寨,而越南的10万大军的指挥者就是苏联的军事顾问。

而在整个70年代,像这样带结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共有10多个第三世界国家与苏联签订。

此外,在70年代后半期,苏联还普遍加强了对第三世界兄弟国家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尤其是军事援助。

1970至1974年苏联对第三世界的军事援助为140亿美元,1975至1979年猛增到300亿美元。

通过上述手段,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与苏联在经济及军事方面都保持着较为紧密的关系,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无一不是亲苏派。

在扶植起一批亲苏政权之余,苏联还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地中海、红海、南亚和东南亚等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获得了一批机场和港口的使用权,在越南、古巴、阿富汗更是建立了海外军事基地。

苏联进攻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打击、削弱、排挤并力图压倒它的主要对手美国,而它在70年代的海外扩张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在全球的势力和影响,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