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朝捐官价格 清朝后期捐官太多补不上缺,穷得当街叫卖二品顶戴

火烧 2023-01-10 10:52:33 1081
清朝后期捐官太多补不上缺,穷得当街叫卖二品顶戴 「 ”清朝后期的卖官狂潮,在世界政治史上都是罕见的,造成社会上官多如过江之鲫,甚至出现因为补不到缺,穷得当街叫卖二品顶戴的奇闻。” 咸丰皇帝有点背时,刚

清朝后期捐官太多补不上缺,穷得当街叫卖二品顶戴  

明朝捐官价格 清朝后期捐官太多补不上缺,穷得当街叫卖二品顶戴
「 ”清朝后期的卖官狂潮,在世界政治史上都是罕见的,造成社会上官多如过江之鲫,甚至出现因为补不到缺,穷得当街叫卖二品顶戴的奇闻。” 咸丰皇帝有点背时,刚上台就遇上太平军起义;快下台时,又被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火烧了圆明园,他逃往热河,就在那里病死了。 年轻的咸丰皇帝刚即位时,也想有一番作为,工作也很勤奋,铁腕治贪,使自乾隆后期贪腐之风愈演愈烈的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只有那个「 ”穷病”是最难治的,本来就被鸦片战争的赔款压得透不过气来,又要打太平军,钱如流水一样花出去。 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建号太平天国。 清政府组成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这几乎是清政府最后还能一战的正规武装力量。 此时国库里只剩下20来万两,勉强够江南大营一个月的军费开销。 咸丰皇帝坐在金銮殿上,守着满朝文武,哭得稀里哗啦,这真正是被穷哭的。 在救穷这个问题上,其实能想的办法并不多,捐纳(卖官)无疑是首选。 清朝自顺治入关后,康熙、雍正两朝都开过捐例,但主要卖的是虚衔,仅具有社会地位、荣誉等方面的象征意义。 再说那会国库也充盈,主要不是因为钱,卖得比较矜持。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因为财政困难,也开捐,以捐监为主,就是卖监生资格,因为当时童试的竞争异常残酷,有了监生资格可以直接参加乡试,有钱的文人通过购买这种资格,不仅可以取得低等级的士绅地位,并且可以再通过参加乡试或会试取得正途身份。 在清朝的捐纳史上,咸丰朝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没有钱就打不了太平军,明知是饮鸩止渴也得喝下去。 咸丰皇帝把官卖出了新花样,不仅可以捐虚衔,还可以捐实官。京官五品(含)以下、外官四品(含)以下,直到不入流的小官,几百个品种,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按实官价位减半即可获得同等虚衔,花个百把银子弄个从九品小官,满足下虚荣心,小康之家也可尝试。 可以捐封典,花点钱为祖宗买个头衔,刻在墓碑上,不仅祖宗在地下开心,也显得自己孝顺。 加级记录也能花钱买,清朝官员有功由吏部记录在案,这种记录可以抵消处分。比如降级革职等处分,现在都可以花钱摆平了,买够了分就能抵消。 就好比驾驶执照原本都是12分,只要你钱多,怎么也扣不完,即使吊销执照(革职),只要钱到位,立马能买回来(即时开复)。 其它还有捐分发,官多缺少,只要钱足够多,有实缺立即分发。 对做官这个生意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候补十几年得不到实缺,吃尽当光的也不少见。 还有捐免(相当于加急费),只要花钱,能免去很多繁琐的手续,比如投供、点卯、验看、 抽签等,不用排队,不用参加抽签,想去哪个省就去哪个省。 反正只要能卖钱的,都有价格。 到了同治、光绪年间,军费开支更巨,对外赔款也有增无减,寅吃卯粮。 穷,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因为官太多,卖官的生意也不好做了。 同治年间搞「 ”挥泪大甩卖”,打折出售。 光绪二十七年下诏,最后三个月,买的抓紧了,过时不候。 搞「 ”饥饿营销”,掀起一波销售的小高潮。 清朝后期的卖官狂潮,在世界政治史上都是罕见的,造成社会上官多如过江之鲫,甚至出现因为补不到缺,穷得当街叫卖二品顶戴的奇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