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堂县怎么样 四川金堂县的历史
四川金堂县的历史
天府蜀都,锦绣金堂,山川秀丽,物产富饶,文化历史悠久,人民勇敢勤劳,经过世世代代艰苦创业,营造了这块金玉满堂的宝地,创建着昌盛的文明史。
金堂古居蜀国近畿,今为成都市郊县。
县城赵镇距成都市区36公里。
县域位于东104??20′137"~104??52′26"、北纬30??29′10"~30??56′之间。
县境东邻中江县,西傍成都市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南连简阳县,北接广汉市和中江县。
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跨盆中和盆西形成大褶皱带,成都平原东沿,川中丘陵西缘,龙泉山脉中段由东北转向西南横卧县境中部,形成西北高逐渐向东南降低的地势。
南北长68公里,平均东西宽36.9公里,幅员总面积为1154平方公里,有耕地总面积651045亩。
地域由平坝、丘陵、低山组成,西北部属川西平原,冲积平坝与浅丘占幅员总面积的14.7%;东南部属川中丘陵区,丘陵占 74%;中部低山占11.3%。
从金堂地图画面展现出:县境首部长圆广平,腰部凹入,体稍狭长,下肢迤逦如垂绅,隐约如一只正在昂首面西站起的雄狮,坐落在千里沱江王冠上的县城赵镇三江地区,恰似狮头,县境最高峰就在头部的盐井乡老牛坡,海拔1046米,颈部以下斜向东南延伸至竹篙区的狭长地带为腰身,立起前肢在五凤镇,狮尾在土桥地区,后肢就在县境最低处云合乡的金简桥,海拔385米。
金堂历史悠久。
古为梁州境域;商、周及春秋战国为蜀国地;秦灭蜀国,入秦国蜀郡版图;汉、晋时,为广汉郡新都县东地、雒县东南地及犍为郡牛鞞县西地。
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朱龄石于东山立金渊戍,戍所在今县治东南同兴乡州城村,以江水产金沙名。
西魏废帝二年(553),于金渊戍所置金渊郡,割牛鞞县西部分地区建置金渊县,割新都县东部分地区置白牟县,以金渊、白牟二县隶属金渊郡。
郡治与金渊县治同驻今同兴乡州城村,白牟县治驻今青白区城厢镇。

北周(557~581)废金渊郡,并白牟县入金渊县。
唐武德元年(618),为避高祖李渊讳改金渊为金水县;咸亨二年(671),割雒县、新都、金水三县部分地建置金堂县,以界有金堂山得名。
初隶益州,后属汉州,县治驻今龙威乡新生村旧城址。
以后,代有兴废分合,屡变其制,至明洪武十三年(1379)后,金堂县建置再无变动。
1950年,初隶绵阳专区,1953年7月起隶温江专区,1976年1月划归成都市。
1981年1月划城厢、太平两区归青白江区。
县治自1950年10月28日迁今赵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