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万历为什么打不过努尔哈赤 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都打胜了,为什么后人对他的评价却不高

火烧 2021-05-13 01:50:14 1044
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都打胜了,为什么后人对他的评价却不高 “万历三大征”都打胜了,为什么后人对他的评价却不高?因为说起来是什么万历三大征,那也只是三场打赢的而已,其实万历一朝是五大征而不是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都打胜了,为什么后人对他的评价却不高  

“万历三大征”都打胜了,为什么后人对他的评价却不高?

因为说起来是什么万历三大征,那也只是三场打赢的而已,其实万历一朝是五大征而不是三大征,还有二场却是打输的,这二次就是对缅甸的明缅之役,和对后金的萨尔浒之役,都以战败收场。加上万历28年不上朝的事情,一直被后世文人诟病,说万历是个糟糕的皇帝是不公平的,他不上朝也是有原因的,万历身体很不好,还瘸了一条腿,和朝里的文官大臣也关系不好,不上朝就是和大臣赌气不想和他们扯皮,但是在近三十年的不朝期间,皇帝的君权并未旁落,明帝国也照常正常运作,可见明朝官吏制度的完善,万历驾驭政治的手段,但是普通文人不会管这些,他们就只会认为一个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肯定不是个好皇帝,割掉几十万国土的皇帝,就更加不是个好君王了,却没有仔细分析前因后果,把万历的不上朝武断成奢靡享乐这种低俗的原因,这也只能呵呵了。

明朝的“万历三大征”都是什么战争,具体介绍一下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1592-1600)在西北、东北、西南边疆接连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征讨,被称作万历三大征。分别为平定哱拜叛乱的宁夏之役、平定日本丰臣秀吉入侵的朝鲜之役、平定杨应龙叛乱的播州之役。三战皆胜,但明朝的国力也损耗巨大。明人茅瑞征有万历三大征考附东夷考略,瞿九思有万历武功录十四卷。 宁夏之役(万历二十年二月十八日至九月十八日,1592) 朝鲜之役(第一次:万历二十年,1592;第二次:万历二十六年,1598) 播州之役(万历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六月,1599-1600) 明史载:“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卷三百五陈增传)。又卷百二十三王德完传:“近岁宁夏用兵,费百八十余万;朝鲜之役,七百八十余万;播州之役,二百余万”。据此可以粗略统计出这八年间国家的军事开支高达一千一百六十余万两白银。

希望采纳

万历三大征到底有没有好处?

万历三大征,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打的日本200年喘不过起来,要是失败的话 估计丰臣秀吉说不定也学满清入关一样,到时候大和族有可能学满清统治中国了,估计要是统治中国也200年,到现在肯定好多人的观点也认为日本成为中华正统王朝了,到时候大和族也能说中华民族一员了,戚续光也不是民族英雄了抗倭也可以说成内战了,再到近代的抗日战争也说成是中国内战了,可能和清朝一样,现在人会说,日本自古就是中国的. 和现在的蒙古,满清一样

万历三大征如何

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宁夏之役自1592年(万历二十年)二月十八日延至九月十八日。朝鲜之役冲突自1592延至1593年(万历二十至二十一年)冲突自1597延至1598年(万历二十五至二十六年)。

播州之役自1599延至1600年(万历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 而实际上万历时期大规模军事行动还包括万历十一年(1583年)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的明缅战争,以及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与后金的萨尔浒之战。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

1、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

2、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

3、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扩展资料:

朝鲜之役

公元1592年,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又渡临津江,进逼王京。朝鲜国王李昖沉湎酒色、弛于武备、政治腐败,军队望风而溃。李昖逃奔平壤、后又奔义州。日军进占王京后,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掠府库。

又攻入开城、平壤。朝鲜八道沦陷七道。在这种形势下,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但援军因兵少力弱,地理不熟,游击史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仅以身免。明廷得败讯后,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集四万兵马赴朝。

次年正月进攻平壤,击败小西行长部,获平壤大捷,此后又复开城,扭转战局。后又进逼王京,但在距王京三十里的碧蹄馆因轻敌中伏,损失惨重,李如松险些阵亡。三月,刘綎、陈璘率军抵朝。明军扼临津、宝山等处,并断日军粮道。

日军缺粮,不得不放弃王京,退缩至釜山等地,开始与明军谈判。为争取时间,明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和议。但因日本提出以大同江为界等无理要求,谈判破裂。二十五年日军再次发动进攻,明神宗朱翊钧下石星等于狱,以邢玠为蓟辽总督。

因李如松已经在与蒙古人的战争中战死,所以任命麻贵为备倭大将军,调蓟辽、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兵及福建、吴淞水兵援朝,又募川、汉兵等往援。次年二月,明军兵分四路,中路董一元、东路麻贵、西路刘綎、水路陈璘。

分道向釜山挺进,陈璘与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紧密配合,在海上追击敌人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八月,丰臣秀吉死,日军撤兵,明朝联军乘势进击,日军战败。但明军史儒和明军老将邓子龙也在与日军的露梁海之战中死亡。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万历三大征

英雄无敌3地图 万历三大征 战报 李舜臣怎么打胁坂安治

load魔幻大加简单点

贴个不需大加的,回合1走位和火墙如图1,2回合射手全等待,这回合火墙放不放都行,对方基本烧死了

该仗部队死多少都没问题,打过就行,打完要关禁闭到快结束了,兵留的多可以打打几个船,其实只带个吸血鬼烧沉船更方便

万历三大征时,为何不让作为臣子的努尔哈赤出兵?

作为一个明代的极度顺从者,当明朝帝国有困难的时候,努尔哈赤自然是表现得非常积极,深有一股想替明朝统治者分忧的一个心思。在当时爆发战争的时候,努尔哈赤率先向明朝政府表明自己愿意率领军队进入朝鲜战场,协助抵御倭寇,维护明朝帝国的安全。

但是我们知道这件事,任何人看来其实都并没有什么不妥,相较于大明王朝,努尔哈赤所处的地理位置更有利于调兵遣将,倘若努尔哈赤可以代替明朝出兵朝鲜,明朝本身自然是可以省下很多力气的。

我们暂且不说努尔哈赤能够成功将日本势力赶出朝鲜,至少对于明朝政府来说,也不需要发挥巨大的代价去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反而可能借此机会打击努尔哈赤一伙的势力,我觉得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效果。

但是历史并不是这么发展的,明朝统治者并没有同意努尔哈赤出兵朝鲜的这一个申请,而是亲自调遣民军的将士远赴朝鲜进行作战,那么作为明朝的统治者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呢?万历皇帝为何要言辞拒绝努尔哈赤的这一个请求呢?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努尔哈赤表现出一副很忠诚的样子,但关于努尔哈赤和朝鲜之间的瓜葛,明朝统治者自身比谁都是清楚的,如此以来,倘若同意努尔哈赤率军踏入朝鲜的话,明朝政府也不能够保证努尔哈赤是否能够真正的帮助明朝打击朝鲜,会不会和朝鲜同流合污呢?所以说明朝的统治者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因为他根本不会把自己这个国家放在一个特别危险的境地的。

如何评价万历皇帝的28年不上朝,以及万历三大征对明朝的影响,以及《明史》所写的“明,名亡崇祯实亡万

转自知乎

万历为什么打不过努尔哈赤 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都打胜了,为什么后人对他的评价却不高
作者:花样美男小喇叭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本回答可能带有严重的感情偏向.不喜勿看. 我们先看为什么有人说:明亡于万历. 最早的出处是《明史》神宗的本纪结尾言: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明史的怎么修出来的我就不想提了.对我们来说根本没有参考价值. 1.万历朝出现了万历三大征,而且间隔时间极短.三战全胜.尤其在朝鲜对日本作战.以少胜多.我们都知道战争其实就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对比.日本当时是经历200年战国,来到朝鲜的都是西日本最强的大名.可以说是百战之兵.明军能够在异国几百对手这说明在万历朝军力是不成问题的. 2.在说说万历朝的软实力.上面说的万历三大征耗费钱粮700万.我们都知道明朝其实是一个比较穷的政府.因为一直都不征收商税.农业税在开征辽饷之前也不算沉重.虽然700万对明朝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原因是什么?因为万历朝开征了矿税.得罪了士族豪商阶层.直接导致了他身后名声不好.当时的整个士族阶层都是不同意开征矿税的,因为这些士族阶层在本地都拥有庞大的产业,开征矿税,商税对他们来说是侵犯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万历派出去征税的太监经常被打死,而万历也不追究.继续改派就是.而征上来的税收都户部都不准入库.万历只能将这笔收入放入内库.这也是形成了万历敛财的一个理由,而三大征的开支基本都是从内库支出为什么没人说?或者是为什么刻意不说,这是有人在有意的抹黑万历皇帝.包过:满洲酋长,东林党. 3.下面在来说说明史所说,明亡于万历最重要的依据.万历怠政.传说万历20年不上朝.而且还酗酒吸毒.我们一条条来分析.首先明朝的统治机构与满清不同,不需要皇帝事必躬亲,而是形成了一个以文官内阁为中枢的集体统治团队.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团队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人.而满清修史用自己的皇帝独裁制来要求前朝皇帝不是很可笑吗?再者万历怠政的结果是什么?万历三大征全胜.万历时代”是市民社会发展,市民力量壮大。首次出现了市民力量和封建统治斗争的时代,是社会动荡和蕴育社会变革的年代。万历年代大科学家纷纷出场,出现了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以及朱载堉、李之藻,王征等众多科学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万历时代”李贽等大思想家纷纷涌现,政治社团纷纷出现,学派繁荣。是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的时代。 万历年代出现了徐谓和董其昌等顶级书画家,是个艺术蓬勃发展的年代。“万历时代”市井文学灿烂,出现了世界级的戏剧家汤显祖,是个文化事业昌盛的时代。 明朝末年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了中国比较成系统的民主思想,尤其黄宗羲所言——君为天下之大害.思想家是一个时代文明的标杆.至于在政治开明,言论自由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著名的思想家.春秋,战国.唐宋.莫不如此. 万历怠政20年就怠出这么个结果?那我情愿每个皇帝都怠政.而且这么庞大的帝国皇帝20年不上朝他能安稳的当40多年的皇帝?而且定陵开启时,检验万历尸骨发现万历的小腿有问题,行动不便. 接下来说说万历同志的酗酒吸毒问题.万历酗酒明确的记载只有万历八年一次.而且那次还被张居正同志给整个半死.当然你也可以说万历下令史官篡改史书.只不过明朝的时候貌似还没有这个习惯. 在说说吸毒问题.史书上根本毫无记载. 而且我们想想一个人天天酗酒吸毒,不上朝能活50多岁?能当40多年的皇帝? 说句题外话,万历同志的个人生活作风其实也很不错的,一直与郑贵妃恩恩爱爱.跟某些从洗衣奴到蒙古公主都兼容并蓄的几乎如种马一般的千古一帝比比,简直是高下立判. 就是这样一个人才辈出,文化繁荣,民间出现资本萌芽,民主主义萌芽的皇帝统治下的时代,怎么能得出明亡于万历的结论?是我们真的这么无知还是选择性失明或是故意抹黑,大家都自己想一想吧. 上面我解释了明亡于万历的不成立. 我给出我的结论,明亡于崇祯,亡于袁崇焕,亡于吴三桂,忘于东林党. 下面我说明一下为什么我说亡于这些人之手. 1.亡于崇祯.崇祯这个人刚愎自用又没有受过皇室教育根本就不懂治国之道其实在于制衡.他登基之后.不断更换首辅,杀戮忠良,完全打乱了明朝的文官政府体系,将魏忠贤一系阉党连根拔起,使东林党迅速做大,把持朝政.他个人虽然很俭省,但是这都是细枝末节,在国库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依旧不敢开征商税,矿税,只能加重农业税.更加刺激了底层流民加入农民军. 2.亡于袁崇焕.袁崇焕这个人就是个战术家,根本就不是战略家.指望他五年平辽.只能说崇祯同志太幼稚,没有知人之明.袁崇焕的昏招如下:擅杀毛文龙(导致辽南兵崩溃),私自和满清议和,坐观满人包围北京,最后被崇祯杀掉.咎由自取.之所以袁崇焕现在回受人推崇,主要问题出在明史. 3.亡于吴三桂.其实吴三桂的责任很小.当时的处境留给他的选择余地很小很小.但是也是他开山海关大门,放满清入关,入缅甸杀永历帝.现在说他是汉奸也不为过. 4.亡于东林党.与前三个人相比,明末党争才是真正断送大明王朝的元凶,党争起与嘉靖.但是嘉靖,隆庆.万历,都有强有力的首辅大臣,能够励精图治.所以国运一直也算不错.万历末期东林党崛起通过万历三大案.东林党掌握朝政.取消商税,矿税,关税.导致了政府财政一落千丈.天启还稍微知道制衡知道用魏忠贤去制衡东林党.使得大明王朝还不至于崩溃.直到崇祯上台.彻底搞垮阉党,东林党一党独大,崇祯几次想开征商税,矿税,关税都没有通过.导致战争成本几乎都转嫁到农民头上.加上天气问题与崇祯政府大裁员,直接导致了流民变为流寇,最终攻下了北京.所以无论什么时代,集体领导都优与个人独裁,相互制衡都优于一党独大.亘古不变.这种观念放在当今中国同样适用. 打字好累.终于把题主的问题回答玩了. 下面讲两个万历皇帝的小故事供大家笑笑. 1.万历皇帝有一次病重自觉将不久于人世,就招了首辅诏告天下取消矿税,结果第二天万历皇帝身体好转,急急忙忙派人把旨意追回来.在追的过程中,万历皇帝表现的非常着急,因为没有这块税收他自己甚至过得不如普通的大户人家.所以即使万历皇帝知道这块税收并不好,也只有硬着头皮坚持. 2.万历皇帝一次要求国库提供十万两银子修宫殿,万历得到的回答是下不奉诏,意思是这次给你皇帝面子, 没有下次了!而万历就再也不向国库伸手了. 啧啧啧,万历这皇帝当得真是窝囊.不能修圆明园,颐和园也就算了,不能下江南海选妹子也就算了,修膳下宫殿都不能有下次.唉 另外现在有个说法是,满清崛起的一战,萨尔浒之战.此战之后,攻守转换,其实P话,萨尔浒明军伤亡50000左右,此时大明人口1亿左右,预备兵役270万左右.伤亡区区五万人就能让大明伤筋动骨?图样. 另外在闲扯一句.如果不是万历挂了.熊廷弼不被整死.满清能不能出的了辽东都是个问题. 还有万历朝出了三个文进士,最后都左右了时局.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 最后我想用一句很煽情的话来结束这篇回答. 万历时代”是彻底击败日本,昂首东方,天朝上国最后一次辉煌的年代。 突然想起.地瓜和马铃薯都是在明末清初才传入中国的. 明朝盛世大家吃的是大米.不是那个吃糠喝稀啃地瓜的康乾盛世能比的. 就是这样康乾盛世在人口大幅度超过明末并大肆卖官的情况下.GDP和耕地面积都没有超过明末. 三大(12)不高(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