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万历为什么打不过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宁远兵败袁崇焕抱憾而终

火烧 2022-09-09 16:20:18 1033
努尔哈赤宁远兵败袁崇焕抱憾而终 中国历史上很多事说奇也不奇,有这样两个人物,一个是抗清名将,因为屡立战功而成为民族英雄,他被处死后明朝百姓都吃他的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另一个是

努尔哈赤宁远兵败袁崇焕抱憾而终  

中国历史上很多事说奇也不奇,有这样两个人物,一个是抗清名将,因为屡立战功而成为民族英雄,他被处死后明朝百姓都吃他的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另一个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幼年丧母,独自跋涉千里,带着“十三副遗甲”起兵,统一了女真各部及东北地区,推动了满族的形成,建立了后金政权。正当他势如破竹,以少胜多,屡屡奏凯歌,连夺辽沈,迁都洛阳之后,最终却因骄傲轻敌,壮志未酬身先死,兵败宁远而遗憾辞世。这两个人物就是明朝名将袁崇焕和大清皇朝的天命汗,清太祖努尔哈赤。而且他们在战场上相遇了,所进行的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事情发生在后金天命七年,也就是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攻下明辽西重镇广宁,大败明辽东经略熊延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由此,明朝廷派遣了大学士孙承宗担任辽东经略。孙承宗上任之后,开始是非常积极地准备着防御工事,为此而维持了四年平安无事。后来,因为明朝朝廷内部发生党派斗争,孙承宗遭到排挤,只得辞官回京,由阉党分子高第担任新一任辽东经略。

高第上任之后,防御方略消极怠慢。他命令将山海关外的兵力全部撤回到关内。当时,身为宁前道的袁崇焕誓死报国,为明朝朝廷做出最后的牺牲,他坚决不服从高第的命令,并表示“我身为宁前道,一定要与此地共存亡,就算只剩我一人也要奋战到底,决不回撤。”一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由此也决定了努尔哈赤与袁崇焕之间必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殊死争斗。

果其然,辽东经略换人,并将山海关外兵力撤回关内的时候,努尔哈赤开心极了,他认为这是进攻明朝朝廷的大好良机。于是,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六万大军征讨辽东,企图一举夺下关外城市。后金兵渡过辽河,大军分左右两翼,布列旷野,浩浩荡荡地向前进攻。等到后金大军抵达宁远,努尔哈赤认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攻下宁远的时候,出乎意料地遭到了宁远守将袁崇焕的殊死抵抗。

袁崇焕手下虽然只有一万守军,但是他面对努尔哈赤的强大攻势,沉着迎战,视死如归。努尔哈赤对于这样一个有谋略有胆识的将领也早有耳闻,不敢轻敌。再加上后金军披星戴月,倍道疾驰,士兵战马都十分疲惫,因此不敢轻举妄动。再三思虑之后,努尔哈赤派人前去招降,表示袁崇焕假如投降,可以加官进爵。可袁崇焕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即便当时的大明已经即将灭亡,他也拒绝投降,表示“我定会与此城共存亡,怎么会有投降的道理?”

努尔哈赤见劝降无效,便在清晨对宁远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当后金兵最先在宁远城的西南角开始打起时,袁崇焕见状就立即下令发射西洋巨炮,只见数十门大炮从城上不停地发出,每发炮落下,就“糜烂可数里”,后金军难以抵挡西洋火炮的威力,死伤无数,败下阵来。不久,努尔哈赤又命令发动进攻,大量后金兵冒死拼杀,攻至城下,用斧猛力凿城,很快在城墙上凿出几个大大窟窿。袁崇焕急速下令,向城下投放了大量檑木、滚石,但无济于事,事态变得岌岌可危。于是袁崇焕采纳了通判的策略,反其道而行之,把火药裹在被褥里,点着火后投向凿城的士兵,这一计使得大量后金士兵被活活烧死,努尔哈赤再次失败。

第二日,努尔哈赤不敢就此罢休,调集人马发动了新的进攻。这次努尔哈赤亲临前线督统战事,然而一连打了三天,依旧处于下风。接连三次的败阵,使得努尔哈赤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他深知自己的指挥失误,而导致后金军大量伤亡。同时也想到了军中将士锐气大跌,已经精疲力竭,无力再战。只好放弃攻打宁远。

努尔哈赤为了维护自己的威望,派遣武纳格率领蒙古军夺取了觉华岛,烧毁了明军船只两千多以及粮草千余堆。然后,努尔哈赤带领后金满怀愤恨地撤离宁远。

万历为什么打不过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宁远兵败袁崇焕抱憾而终

努尔哈赤兴兵进攻宁远,遭遇精忠报国的明朝抗清名将袁崇焕的奋力抵抗,兵败而回,是后金对明战争以来第一次惨遭挫败,也使得努尔哈赤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他自撤回沈阳后便整日愤懑难解,又加上年事已高,身弱体衰,经历长期鞍马劳累,积劳成疾。天命十一年,也就是1626年,努尔哈赤身患毒疽,在前往清河汤泉疗养的途中,行至沈阳四十里的暧鸡堡时不幸去世。他轻视了袁崇焕的实力,兵败宁远而遗憾终生,壮志未酬身先死,真的令人叹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