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指南是什么 穿越生活指南:古代人生活日常知多少?

火烧 2023-02-17 07:45:18 1071
穿越生活指南:古代人生活日常知多少? 導讀你對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到底知道多少呢?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穿越了」,你會不會很快的適應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呢,今天就由我帶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穿越生活指南,分別從衣

穿越生活指南:古代人生活日常知多少?  

生活指南是什么 穿越生活指南:古代人生活日常知多少?
導讀
你對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到底知道多少呢?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穿越了」,你會不會很快的適應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呢,今天就由我帶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穿越生活指南,分別從衣食住行等幾個大塊來讓大家對古代人生活日常有個簡易的了解,一起來看看吧!
衣食住行的衣
周代的衣古代人的衣著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呢,一個現代人的衣料放到古代會是一個什麼水準呢?我們先來一起看看來自周代的工藝:周朝,在中學教科書上說這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斜紋提花織物」,從款式格調上來看,此時的衣物已經不僅僅是一件遮風避雨的東西了,她有了藝術性的特質,有了紋理和圖案之後,這個格調和氣質自然就上去了。
那麼,這種「斜紋提花織物」長什麼樣子呢?由於存世量比較少,我窮盡幾乎兩個小時的時間也沒找到相關圖片,只能用現代的「斜紋提花織物」給大家展示一下來自古人的審美(不要太介意,確實難找出土的西周織物):《衛風碩人》中描寫庄姜穿的服飾是「衣錦襞衣」
「錦」就是有花紋的絲綢
「裝衣」就是披在外面的罩衫。

周代制定了禮樂制度用來規範約束諸侯的行為,其中關於穿著也確實有相關的要求,在《周禮》裡面多次強調關於穿著的樣式,穿絲綢的天子有天子的打扮,以及穿絲綢的諸侯有諸侯的打扮。但是庶民也有屬於庶民的打扮,由於他們處在最底層,因此他們的制衣原料很是粗劣,主要是葛、聹等。
《周南葛覃》中「葛之覃兮
施於中谷……是刈是漫
為稀為裕
服之無致。」就是講的老百姓怎麼製作他們的衣服的。這種材料的衣服其實談不上舒適,更加不用說美感(要等到元朝黃道婆之後,才會有更好的棉紡布取代葛麻布衣)。

漢代的衣到了漢代,絲織品的水平更加高超,在漢代長安特別設置東西兩織室進行全天候的制衣,所用的東西自然全是蠶絲,由於這個時候的技術和機械比前代更高,所以在漢代的時候,各種精美的絲織品甚至遠銷海外,包括當時的「羅馬」執政官凱撒本人都不得不驚嘆於中國絲綢的精美與華麗。
關於漢代的絲織品考古還有最上面我提到過的「馬王堆漢墓的素紗單衣」,這件衣服來頭不小,為中國國家一級文物,該文物於1972年在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漢墓發掘出土,是西漢時期紡織技術巔峰時期的作品。
這件單衣其實是一件內衣,半透明的它據說輕若浮塵,還可以摺疊成火柴盒大小進行收納(古人形容「輕紗薄如空」、「舉之若無」,一點都不誇張),這背後反應出來的漢代製造和工藝已經不是一般的可怕了。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繚綾》中寫道:「應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霜。」詠誦這詩句,以為詩中那飄渺如霧般輕盈,晶瑩如水般剔透繚綾的描寫不過是詩人的藝術誇張。直至聞名於世的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墓中大量絲織品,特別是兩件素紗襌衣的出土,證實了詩人的描寫並非憑想像誇張而作,而是據實形象化的描寫。
宋代的衣到了宋代,絲織品更是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代,宋代人經濟發展是一把好手,基本上通過宋代人的努力讓宋代的經濟冠絕當時整個東亞,因此宋代的小市民尤其的關注各種娛樂活動,對身上穿著也比較講究起來,這個時候的絲織品開始大量的流入社會的各個階段。
由於受眾變廣了,所以很理所應當的,宋代的絲織品風格變得很符合宋代繁榮的商品經濟和市民階層,比如說宋人特別喜歡帶一朵小紅花在耳朵上(真的,宋代男人超級喜歡這麼干),那麼相對於的就是絲織品衣服上綉著各種各樣的花朵,再比如說宋代人比較喜歡逗鳥和欣賞山水畫,那麼對應的在絲織品上就是各種各樣的寫實山水鳥畫。
元之後的衣宋人玩得很開心,但是當游牧民族的鐵蹄頻繁南下之後,宋人也開始變得苦悶起來,尤其是底層,當到了宋末元初的時候,底層百姓的日子再也不會像曾經那樣過的無憂無慮了,他們只能穿著破破爛爛的葛麻衣服疲於奔命。
好在,到了元朝,黃道婆的存在給予了底層百姓真正的「人文關懷」,通過她改進的棉紡技術,真真切切的讓百姓再也不用忍受來自葛麻的各種「摩擦」了,相比較而言,被黃道婆改進的棉紡其實完全比得上絲綢之祖嫘祖的貢獻,畢竟黃道婆這個棉紡雖然和名字一樣普通無奇,但往往能惠及更多的底層蒼生。
衣食住行的食
孔子早就說了,食不厭精,中國人在食物這方面有著天賦。他們擅長將普通的食材通過加工變成各種充滿著誘惑力的美食。如果穿越去了古代,這方面幾乎現代人不會感到什麼像樣的代溝——當然,也不一定。
先秦和秦代以及未曾通西域之前的漢的食,這時候沒有什麼像樣的佐料,也沒有後世常見的許多農作物,因此不說也罷,穿越到那些個時代,只有一邊吃飯一邊流淚的份兒。
我們要從通西域之後的漢代開始說。
通西域之後的食開闢絲綢之路的「第一人」張騫從西域帶回了無花果、核桃、葡萄、蠶豆、石榴、芫荽(香菜)、黃瓜、大蒜、蘆薈、胡蘿蔔、芝麻等蔬果,大大改進了吃貨們的口感和選擇感受:
《日華子》說:「此果本出羌胡,漢張騫使西域還,得其種植之秦中,後漸生東土,故曰陳倉胡桃,薄皮。」《酉陽雜俎》卷十八載:「波斯國呼為阿驛,拂林國呼為底實。樹長四、五丈,樹葉繁茂。葉有五齣,似椑麻,無花而實,實赤色,類椑子,味似干柿,而一年一熟。」
所以如果穿越到武帝後期的漢代,至少在蔬果方面不需要太過於難受,至少多了這麼多的蔬果選擇。至於說其他美食,不好意思,得再往後等等。
唐宋代的食拜愛長生不死仙藥的秦始皇的福,我們古代人在化學上其實一直很有天分,到了唐代之後,由於唐代皇帝對求仙煉丹也很有心得,加上李唐皇室總是認為自己是道家老子的嫡系後人,所以呢,在唐代,這個化學(煉丹技術)發展的相當快。
所以呢,在一次煉丹過程中,就因為一場爆炸造就了「火藥」,與此同時呢,火藥的出現又帶動了大量硝石的出現,善於觀察的古代人民對這些煉丹出現的副產品進行仔細研究後驚喜的發現,這個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
那,這是什麼呀,這是一場價格革命啊!要知道在此之前,夏天的冰塊是什麼啊,是堪比黃金的存在啊——「長安冰雪,至夏月則價同金璧」。現在呢?只需要稍加操作,就等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得到冰塊,有了冰塊,在夏天避暑還會有什麼問題?漢代的熱湯和「七輪扇」,能有冰塊好使?再說了,又有了西瓜,在夏天幹啥不行。
於是,善於做生意的古代中國人,馬上把這項技術發揚光大,在酷熱時節,商人們用硝石做冰,再把糖加到冰里,這就是什麼啊?這就是「冰激凌」啊!看看,什麼才叫古今無縫對接。那麼,再往後,到了宋代,這裡面的花樣玩得就更多了,加「糖」可以,那加點奶可不可以呢?也可以對吧,同樣的,那我加點果汁、藥茶、牛奶是不是都可以呢?
冰激凌
就這樣,北宋汴京的「冰糖冰雪冷元子」、南宋臨安的「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等「著名古代冰激凌」馳名天下,大詩人楊萬里吃了都說好:
「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消」
這種冰激凌吃著是不是「可帶勁」了?別急,還有呢。在宋代,在中國飲食的歷史上,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期,中國人的食物從這個時代開始從匱乏走向豐盛。良種水稻的引進以及深耕細作技術的推廣,讓人們從大自然獲得了更豐厚的饋贈,老百姓的飲食習慣也是在這個時期才從二餐制變成三餐制。
「羊蠍子」、「火鍋」、「抹茶」、「火腿」、「刺身」這些統統都有了!而且今天中餐主流的烹、燒、烤、炒、爆、溜、煮、燉、鹵、蒸、臘、蜜、蔥拔等烹飪技術都成熟於宋朝。所以只要是穿越到宋代以後的朝代,吃貨完全不用擔心吃不到好吃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衣食住行的住
房子這件事從來都是中國人心心念念的重要不動產,古人也不例外,如果穿越到古代,想買一所自己的房子,需要努力多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先秦和秦代周代之前只要你是個貴族,房子應該不成問題,不過不要擔心,就算你是奴隸,也大概率會有點房子,畢竟草房子也是房子,山洞也算房子;東周春秋戰國的時候,房子的質量有了提高,門檻卻降低了,平民百姓也能夠擁有自己的房子,但還是那句話畢竟草房子也是房子,山洞也算房子。
到了戰國末期以及秦代的時候,想要得到房子,可以考慮去參軍報國。畢竟秦法規定了「軍功宅田制度」,在戰場上奮力殺敵之後,大概率是可以得到自己的房子的。但是這種手段多少有點暴力,有沒有稍微平和一點的方法呢?其實也有,秦法除了軍功可以獲得房子外,好好種田/紡織也有機會獲得房子。
不過穿越者去秦代最好先學會陝西話,然後在搞一個合法的身份,不然問題就太大了——秦代已經編戶齊民了,沒有合法身份連旅店都住不了。
漢代的房子漢代的房子就又不一樣了,從現在的各種漢墓石刻里我們都可以看到這個時代的房子往往還會有耕牛,說明這個時候的農民基本上都有機會獲得自己房子,相比較而言,穿越者的才華應該可以為自己搞到一個比較不錯的房子。
文景之治的時候更是不用說了,府庫里串錢的繩子甚至都爛了。但是需要特別注意,如果在武帝時期,要是家裡的房子過大,被人舉報了,那可是要抄家和遷徙的(被當豪強收拾了)。
魏晉南北朝的塢堡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少有的大亂世,要是穿越到這個區間的時代,不建議個人購房,以流民身份去加入遍布中原北地的世家部曲和塢堡吧。沒什麼其他的優勢,就一個,活得久。
唐宋之後的房子唐宋之後的房子就要好很多了,社會相較穩定,而且建築發展的不錯,普通百姓也有可能獲得瓦房的待遇,而且城市的房子還附帶大量的市場娛樂配套房產,當然了,唐代其實市與坊嚴格區分,要到宋之後才會沒有這種嚴格的區分。什麼草市夜市也都冒出來啦。
看宋代的清明上河圖,其實就能看出來那些大瓦房的主人都是些什麼人了,所以如果穿越到唐宋之後,穿越者買房這件事,就得完全靠著自己的努力去拼搏了。
衣食住行的行
最後就是衣食住行的行,古代人的出行其實現代人完全不能忍受。這一點我可以保證。魏晉南北朝之前的騎馬出行,簡直是土豪標配;唐宋之後的轎子也不是尋常人能用的。那麼,大部分古代人是怎麼出行的呢?
古代的道路其實並不堪用,近現代的農民最常用的獨輪車怎麼樣呢?
其實不行,由於獨輪車的結構其實並不符合大部分的古代的特殊地貌和環境——比如說凍土和稀泥。只有「大車」才能在古代的地界上行走搬家。什麼叫做「大車」?
所謂大車就是兩輪長軸的畜力車,有雙桿的國轅、平板車身和木製花軲轆(由鐵木杆支撐外圈的輪子)組成,還在四周豎上木板。馬也能拉、騾子也能拉,實在不行驢也能湊合。大多數情況下,拉車的牲口的數量還不太受限制。
總結
看完了對古代人日常生活的穿越指南,你是不是對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有了簡單的了解呢?其實古人的生活和現代人的生活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太一樣的地方。有了這份指南,至少是不是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穿越了」,你會因此很快的適應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