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最短命的王朝 秦朝和隋朝作為短命王朝,卻留下了三項受益千年的水利工程

火烧 2023-02-17 07:45:40 1052
秦朝和隋朝作為短命王朝,卻留下了三項受益千年的水利工程 在我國眾多的封建王朝中,有兩個極特殊的王朝。他們一時的國力卻極為強盛,但國祚都很短,並為後世留下了造福千載的三項偉大工程。這兩個朝代就是秦朝和隋

秦朝和隋朝作為短命王朝,卻留下了三項受益千年的水利工程  

中国最短命的王朝 秦朝和隋朝作為短命王朝,卻留下了三項受益千年的水利工程
在我國眾多的封建王朝中,有兩個極特殊的王朝。他們一時的國力卻極為強盛,但國祚都很短,並為後世留下了造福千載的三項偉大工程。這兩個朝代就是秦朝和隋朝。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它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建造的兩項偉大的工程就是都江堰和靈渠。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它始建於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從此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都江堰也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而且,都江堰如今也在服務著周圍的地區,它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它的修建之巧,使用時間之長,可謂世所罕見。
都江堰在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靈渠,古稱秦鑿渠、興安運河等,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它的設計者和建造者是史祿,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
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靈渠則是秦始皇攻打百越時為運輸糧草所建造。在當時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靈渠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構成了遍布華東華南的水運網。為周圍的灌溉和旅遊業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自秦以來,對鞏固國家的統一,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來,都起到了積極作用。靈渠雖經歷代修整,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至於隋朝的一項偉大工程,那就是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京杭大運河的修建只是當時國家需要加強對南方的管理,首都需要與富庶經濟區聯繫,需要南方糧食物資供應北方而已。京杭大運河南起餘杭,北到涿郡,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里。大運河的開掘,造就了漕運之便。
京杭大運河
漕運始終維繫歷代中央政權不可或缺、最重要的物質基礎。特別是古代社會經濟重心南移後,出現了政治、軍事與經濟重心分離的狀況,漕運對於各王朝的政治、軍事意義更加突出。漕運在促進南北文化交流和區域社會開發等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大運河的開掘加強南北交通和交流,鞏固中央政府對全國的統治,加強對江南地區的經濟建設,促進了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相融合,並且方便南糧北運。
漕運之便,恩澤運河兩岸,不少城市因之而興,積澱了深厚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在當代仍然意義非凡,其中最著名就是南水北調工程,將長江水系的水調到北方地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