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朝的坏太监 朱元璋怕一个太监?其中有内情吗?
朱元璋怕一个太监?其中有内情吗?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穿戴整齐带着侍卫浩浩荡荡的摆驾出宫。皇帝一般稳坐高堂,很少出宫,此次朱元璋出宫乃是赴大臣邀约。 此大臣正是明初开国功臣之一胡惟庸,因为在翻修自

朱元璋怕一个太监?其中有内情吗?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穿戴整齐带着侍卫浩浩荡荡的摆驾出宫。皇帝一般稳坐高堂,很少出宫,此次朱元璋出宫乃是赴大臣邀约。此大臣正是明初开国功臣之一胡惟庸,因为在翻修自己家旧宅的时候,发现旧宅古井中涌出醴泉。胡惟庸认为这是天降祥瑞,因此特地报告给朱元璋,邀请朱元璋一同前来观赏。
这是件好事,朱元璋听了之后,当即高兴的答应了。到了约定时间,朱元璋摆驾出宫,却不想刚走到西华门,就被一太监拦住了去路。
皇帝圣驾不是谁都能难的,碰见仁义的帝王可能会问下原由。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有冤情的为之伸冤。碰见暴虐的,不等皇帝下令,周围的侍卫就会将其拖出斩杀。
这太监拦了朱元璋圣驾,奇怪的是得到的结果却不是以上两者之一,选择退让的竟然是朱元璋。朱元璋因为一太监拦驾,继而调头回宫,这是为何?
那太监原叫云奇,是西华门内使。他拦住朱元璋,是因为有一件大事要迫切告知君主。皇帝座驾不好拦,云奇立刻就被朱元璋随身护卫捉拿,随后被暴打。
事情紧急,他很可能因此丧命。但是云奇却因为太过着急,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能指手画脚,用手一直指着某处。就算腿都被打断,倒在地上,也坚持指向那儿。
朱元璋一开始也懵了,过了一会儿才反映过来,云奇手指的方向好像是胡惟庸宅邸。他一下子就察觉出其中定有隐情,于是立马吩咐倒转回宫。
当他登上城楼上往胡惟庸居处看的时候,发现胡惟庸家墙道里藏着士兵,手持武器埋伏着。
“好啊,这胡惟庸假意邀请朕去参观所谓的祥瑞,原来是想趁机行刺于朕。”朱元璋大怒,立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当天就处死。
明初有三大案,胡惟庸案便是其中之一。胡惟庸案事发之后,许多朝臣武将都被牵涉其中。抄家的抄家,株连的株连,处死的处死,京城一时间血流成河,成千古大案。
胡惟庸案一直存疑,千百年间的史学研究者,都不相信因为一太监的告密,朱元璋就能发现胡惟庸谋反之事。
先不说云奇一个太监,是如何轻易探查到胡惟庸家藏有士兵,还能闯到朱元璋驾前。便说朱元璋随意一登城楼,就能发现胡惟庸家埋伏的士兵,眼力未免太好。
而且事实上在故事中胡惟庸邀请朱元璋赴宴的四天前,中丞涂节就已经告发胡惟庸谋反。以朱元璋多疑的性子,绝不会轻易赴宴,然后因为太监告密停止。
所以总的来说,云奇告变一事应当是编造。胡惟庸案株连长达十余年之久,牵连三万多人。实际上是朱元璋随便捏造罪名,铲除胡惟庸,解决君权和相权之间矛盾的冤案。
胡惟庸被铲除之后,朱元璋便废除宰相制度,由皇帝亲决国政。这便可以看见朱元璋铲除胡惟庸的根本目的。 ?
世人皆知黄袍加身的人是宋太祖赵匡胤,殊不知在他之前还有一位皇帝也是黄袍加身而称帝的,他就是赵匡胤的“师父”,后周太祖郭威。
郭威本是后汉隐帝刘承v手下的王牌大将,谁知这个后汉隐帝不知道是不是傻,他为了吓唬郭威不造反,竟然趁着郭威出征在外,杀光了郭威留在京城的家人,其中还包括襁褓中的婴儿,手段之残忍,《新五代史》记载到:“婴孺无免者。”
正常人遇到这种情况,谁不会起兵造反?隐帝这不是让自己死得更快吗?站在隐帝的角度,他是皇帝,他猜疑手握重兵的郭威会有谋反之心,那他就好好“照顾”郭威留在京城的家人不就好了,这些人活着比死了的价值更大好吗?
郭威听闻家人惨死的消息以后,同时也收到了隐帝下达的派人杀掉他的密诏。隐帝这是逼着郭威造反,郭威岂能不如了他的意,他只是稍稍改动了那道密诏上的几个字,便将一道杀他的圣旨变成了让他杀掉军中诸将的皇命。他将此事告知诸位将领,大家群情激昂,感激郭威的同时,他们还一起拥立郭威,反叛朝廷!
后汉隐帝之母本来还想劝服他和郭威和好,结果血气方刚的隐帝一听郭威果然谋反了,立刻动身领兵出征,结果被老辣的郭威打败,为乱兵所杀。
郭威带领大军几乎就没费多大力气就进入了开封城。但是,这时的郭威并不急着称帝,他先让李太后主持大局,同时下令严禁士兵守护京城治安秩序,还派人去迎接刘崇之子来继承皇位。
就在大家都以为郭威杀掉隐帝以后已经解了恨的时候,郭威却以接到契丹南下进犯的消息为由,带领大军到了澶州,并在澶州发动了兵变。郭威的手下将士将营中黄旗撕裂,披在郭威身上,正式拥立郭威为帝。
郭威称帝以后,说自己是周朝虢叔的后代,所以他建的国号是大周,史称后周。
历史上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黄袍加身的皇帝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宋太祖赵匡胤了。历史总是在上演惊人的巧合,赵匡胤最初也是郭威帐下的一员猛将,他深受后周三任帝王的信任与重用。后周最后一位皇帝是个年仅7岁的孩子,赵匡胤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促成了历史上十分著名的陈桥兵变,在弟弟赵光义和一帮亲信的拥戴下,假装醉酒刚刚睡醒就被他们披上了黄袍,被“逼着”、“求着”当上了皇帝。
赵匡胤当上皇帝的经历和郭威何其相似,但是,不同的是,郭威是被无道昏君逼着走上了叛国之路,可赵匡胤却是主动去谋取至高无上的皇位的。
重瞳即一个眼睛中有两个瞳孔,上下粘连宛若一个横卧的“8”字。重瞳子在现代被称为先天性瞳神畸形,是一种病理现象,但是在古代却是圣人的标志。
古代相术认为重瞳是一种异相、吉相,代表着吉利和富贵,往往是帝王的象征。发展到后来,重瞳甚至泛指帝王的眼睛。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世上存在重瞳之人,听到古代重瞳圣人的说法,也可能认为是为了体现独特性而编造的。而这是真实的,本文就为大家揭秘史上六位真正的重瞳子。
一、仓颉
仓颉造字的故事广为人知,他是黄帝时期的左史官,也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他受鸟兽足迹的启发,开始收集、整理流传与先民中的象形符号,并加以推广应用,为汉字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被称为“造字圣人”。史记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
二、舜
舜,上古帝王,有虞氏,名重华,因此史称虞舜。他是帝颛项后裔,但到了他这儿以上已是五世庶人。舜虽然自幼贫寒,但是聪慧过人,才德兼备。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以孝闻名天下。
舜后来受尧重用,又受禅位而为王。《春秋元命苞》:“舜重瞳子,是谓滋凉,上应摄提,以象三光。”李白《远别离》诗:“或言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连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三、姬重耳
姬重耳,即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文成武德,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不止是重瞳,史书记载“重耳骈胁”。什么意思?就是说晋文公不仅一个眼睛有两个瞳孔,肋骨还是连在一起的。
四、项羽
霸王项羽是重瞳的说法,想来大家听的应该不少。《史记・项羽本纪》:“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这个说法被后世文人普遍认可,清钱谦益作诗《徐州杂题》:“重瞳遗迹已冥冥,戏马台前鬼火青。十丈黄楼临泗水,行人犹说霸王厅。”
五、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最出名的词人皇帝。李煜是重瞳,但据说只有一只眼睛是重瞳,所以他一生都处于进退失据的情境。
因为生有重瞳,李煜虽然无心皇位却仍然被自己的太子兄长忌惮。就算他风花雪月,沉迷诗词歌赋,不理朝政也没有减少。
也不知是不是命运使然,不管李煜是否有心皇位,他的哥哥又对他如何百般防范。后来他的哥哥早死,皇位最终还是落在了他的身上,最后成为亡国之君。
六、高洋
北齐文宣帝高洋,南北朝北齐开国君主。在位之时曾开疆辟土,国民升平,被认为有一代圣君之象。可惜后期骄傲自大,沉迷酒色,使得国家处于混乱之中。
据传他皮肤黝黑,生有重瞳,相貌丑陋,周身长满皮藓。据传他母亲生他的时候,曾梦见一神龙连结天地,威武无比。
重瞳是一种先天性畸形,为何能在古代成为圣人、帝王的标志。其实说来很简单,因为只有成功的人能被记入史册,而这些独特的标志因此而意义升华。
如果你是个普通人,周围人哪会把你当做圣人,看作怪物还差不多。 ?
太监内情
很赞哦!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