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辨伪的方法 历史文献的
历史文献的
1.哪些历史文献必看
、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以一种全球的视野来看待人类的历史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虽然有时仍然会不自觉的顾此失彼,但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也十分的透彻。)
2、勒庞:《乌合之众》(这是一本讲大众心理学的著作,讲到当一群人集聚在一起时的心理状况。这对民主制度优越性的理论是个不小的挑战。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至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让我们在思考了。)
3、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这是讲鸦片战争史最为出色的著作之一。它不再是史料的堆砌,而是提出了许多新颖的看法。这本书将使你对鸦片战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看法。)
1. 《公元1000年的欧洲》
从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和变革入手,由各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公元1000年前后欧洲居民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折射出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历史演变,以及各阶层人民的社会生活状态。
2. 《欧罗巴的浪漫时代——欧洲(公元1789-1848)》
描述了从柯尔律治和华兹华斯的生活中撷取的这段轶闻趣事和其他许多生活在18世纪及19世纪欧洲的男男女女的引人入胜的故事,追溯了那些为社会、文学、音乐和艺术开创新路的人们的足迹。故事中穿插有丰富的图片,使人真切感受到弥漫在这一迷人时期的传奇事件和人物周围的一触即发的气氛。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形象,每一桩轶事,每一件史实,都会让人耳目一新,感受到那遥远年代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3. 《你应该知道的欧洲史(插图珍藏本)》
以公允和批判的眼光,讲述了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光荣与耻辱、中兴与败落,并且剖析了潜伏在所有悲欢荣辱背后的诱因。作者用一种近乎散文的恬淡笔去,将几千年内发生在欧洲的故事娓娓道来,纷繁复杂的欧洲历史在他的笔下变得豁然通晓。
4. 《剑桥插图大英帝国/法国/古希腊史》
剑桥出品,品质的保证,内容全面、插图精美。
5。顾颉刚,唐德刚的《袁氏当国》 樊树志的《明帝国官场政治权与血》,也可以看看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那本书不错,岳麓书社的,看过后会使你对近代史有全新的看法。
2.历史文献资料有哪些
《尚书》现存史书中最古者。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秦会要》[清]孙楷
文学名篇《六国论》也可作为辅助
《史记》司马迁
比较,首先足一个时间概念 -切文献都是各种知识的记录。时间就好似一个链条,它以“现在”为线索.前于此时谓之“过去”,后乎此音谓之“将来”:时间即历史,过去时间中产生的文献叫历史文献;现在即当今的文献叫当代文献。而“现在”,这个时间链条,是极不稳定且稍纵即逝的。当文献学家着手对某种当代文献进行整理研究的时候,它实际已经成为历史的存在物。所以本书使用的“历史文献”的时间概念。从属于的文献都是历史文献”的命题,在收罗文献时、尽可能予延至现在,从古代至建国以来的五十年,均沦述之。
其次,从学科体系来看,广义历史学包括自然界的变迁以及最初人类会活动发展的过程。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广义的历史文献。它包括世界上的一切著作,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文学专指人类社会史,即所谓狭义历史学。历史学典籍则指古代各个阶段分类分录中的史部典籍,以及现代文。史、哲、经等分类中的文学著作、任何目录分类,都是相对的。因此,史部以外各部其实多属于史学文献,古今学考早有论说。章学诚《报孙渊如书》称.“承询《史籍考》事、取多用宏,包经而兼子集,不特如所询地理之类已也。”可见串氏所著《史籍考>,已不限于四部分类的史部典籍;章氏又有”六经皆史”的论题、这是指《六经》皆为史料。早在两千年前.司马迁作《史记》,就以《六经》为史料。他提出了“颁协《六经》异传,整齐自家杂语”的命题,广泛取材。但是,如果把四部典籍都视为历史文献.则是广义历史文献,它与一切文献没合区别,而失之于混淆;如果固守史部类日,必又失之于偏狭c“混而合之则不清.拘而守之则已隘”(章学诚:烛考释例女),即所谓“过犹不及”,太广大狭都是弊病。本书考察的历史文献,以狭义的支部典籍为主体,而概述广义的四部文献,别择其中的历史学史料文献.主次分明。
3.哪些古典历史文献好一些,容易阅读,而且可以对中国历史有很好的
我的老师推荐了我一本李伯钦主编的《中国通史》,是图文普及版的,我看后感觉这本书比较系统而且可读性强,内容上深入浅出,而且还记载了一些具体的小故事,像吕布和貂蝉、名妓陈圆圆等。
具体跟你介绍一下这本书:
内容简介:
普及中国史,提倡大国学: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为本书提词曰:普及中国史,提倡大国学。这是一套人人可读的、全面展现中国历史和文明发展历程的全新版中国通史。本书可以当做中国大历史、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集,甚至中国文化史来读。
整套书共八卷,分为卷一《史前•夏商•西周》、卷二《春秋•战国》、卷三《秦•汉》、卷四《三国•两晋•南北朝》、卷五《隋唐》、卷六《宋•辽•西夏•金•元》、卷七《明》、卷八《清》。
这是一部新鲜的被现代文明之光照亮的国史,整套书以“人”为聚焦中心,描述了先民们在不同时代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和族群融合:这是一部开放的置于全球视野中的国史,在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来叙述中国历史,让读者真切体会到中华民族与全人类的关联;这是一部感性的可全面触摸到的历史,在文字叙说过程中配上了五千余幅精美插图,直观展示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是一部好看的能产生阅读快感的国史,通俗的文字和生动的历史细节让人耳目一新。
这部中国通史的价值与特点:
三大价值:
1. 具有普世价值
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部普及图文版《中国通史》吸收了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体现了季羡林先生倡导的“大国学”的全球史观;在揭示历史演进规律、民族兴衰因由和人物成败奥秘的同时,这部通史亦重视引导读者从历史预知未来能力的全面提升;所以,这是今天读者解读历史智慧的最佳范本。
2. 具有可读性
这部《中国通史》,将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知道原来历史这么有趣。既可以读到有很高文学水平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又可以当历史科学的教科书。可以说,本书是目前为止出版的通史当中最具可读性的版本。
3. 具有图说的美感
历史不是抽象的文字叙说,应该是充满美感的、直观的历史。为了生动表现历史。本书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图史体系,丰富的人物图、文物图、军事图和图片说明组成了一部前所未有的图说中国史,让读者赏心悦目,因此,本书也是一部最好看的中国通史。
四个特点:
1. 以严谨科学的学术成果为坚实基础儿以说故事方式细说历史
从中华民族的形成之时、发祥之地开始直至进入到近代社会的清朝结束。一部五千年历史文化作现代的、生动的表述,带领着读者进入历史的隧道--不,这是历久弥新的辉煌的殿堂。娓娓道来的讲析,使尘封的历史换发了神采。鲜活的历史化作了真实的故事,历史潜伏其中的规律与真乡昭然若揭。摆脱了抽象的术语,赋予历史以激励人心的魅力,让读者兴趣盎然,充满生机。
2. 立足现实观察历史,揭示其深邃的智慧
历史的功能在于据往以知来,遇见未来是最大的智慧,而这种大智慧就寓予历史之中。西方史学家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赶到世界在迅速缩小,未来充满了挑战,要瞻望未来,历史的智慧就越来越重要。本书在美一卷中都有当代水平的历史观和历史智慧的总结。这是一部“文简于古人,而理富于往籍”的“足以供社会之需”的历史书。回顾中国的过去,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具有宽宏气质,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尽管经历过太多的忧患、坎坷与灾难,但每次都能够汲取历史智慧,重新崛起,焕发。
3. 是一部历史百科全书式的中国大历史
完全不同于过去通史比较单一朝代更迭的政经内容。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中华民族创造的政治文明、经济成就、礼乐文明、军事智慧,以及汉字、中医药、艺术、四大发明等科技文明。阅读本书,犹如参观最新展陈、最全内容和最详实讲解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4. 这是一部让人得到审美快乐的历史书。
大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历史必资图画。”本书创造了一个紧密配合文字的图史体系,如人物图史、文物图史、军事图史、艺术图史、科技图史、服饰图史等。以前所未有的经典、精美、丰富的图片,展现了动人心魄而又赏心悦目的直观的历史,让历史充满美感。
4.历史文物的照片与资料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形制雄伟,重达 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国成立后,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的提手文饰同样精美。两只龙虎张开巨口,含着一个人头,后世演变成“二龙戏珠”的吉祥图案。一般认为,这种艺术表现的是大自然和神的威慑力。现在却有人推测,那个人是主持占卜的贞人,他主动将头伸入龙虎口中,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胆量和法力,使民众臣服于自己的各种命令,完全是可能的:当时的贞人出场时都牵着两头猛兽,在青铜器和甲骨文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图案。 此鼎器形庞大浑厚,其腹部铸有“司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其他0.8%。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照片: /news_broadcast5/pic/20070811/200708110441347.jpg
5.历史小论文的格式是什么
一、基本特点
历史小论文,实际上就是“小型的政论文”,篇幅不大,强调史论结合,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
1.议论的方式,有立论与驳论之别
①立论题,就是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如范文澜先生说过: “腐烂了的封建主义决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请结合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情况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②驳论题,就是对错误的观点或立论进行反驳,否定对方的错误之处,以辩正是非,形成正确的认识。如 ,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说:“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这一观点对不对?请围绕阶 级斗争的进步作用,结合太平天国革命作一小论文。
2.命题的形式,一般有三类

①直接提出评论的对象与内容。评论的对象有人物、事件、制度、著作及现象。评论的内容不外乎原因、性质、制度、地位、影响、作用等。如,试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
②提供一些材料进行命题论析。如,1990年上海市高考历史试卷问答题:根据下列论述,联系有关中外史 实,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的看法
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有我们的爱国主义。对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谓“爱国主义 ”,共产党员是必须坚决地反对的。日本共产党和德国共产党人都是他们国家的战争的失败主义者。……我们 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对于我们,失败主义是罪恶,争取抗日胜利是责无旁贷的。
——《gcdzg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
③提出一种或几种观点,进行立论或驳论。如,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一位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一身 是过”,有人说他“功不可灭”。请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