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长城万里图周而复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周而复简介

火烧 2023-01-15 01:21:41 1085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周而复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周而复别名:周祖式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南京出生日期:1914年逝世日期:2004年职业:作家毕业院校:上海光华大学主要成就:发表小说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周而复简介  

近代人物

中文名:周而复

别名:周祖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南京

长城万里图周而复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周而复简介

出生日期:1914年

逝世日期:2004年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上海光华大学

主要成就: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杂文和文艺评论,计1200万字。

(历史3xm.com.cn)

周而复人物

周而复(1914—2004),现代作家,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生于江苏南京。自幼入私塾学诗词习书法,1932年,高中尚未毕业的周而复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后因未取得高中文凭而被学校要求退学。经河南大学卢前教授帮助,转读上海建国中学。后于1933年秋考入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在光华大学曾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捕。读书期间,他积极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参与创办《文学丛报》,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夜行集》其他作品【父亲】。

1959年后,周而复历任对外文委委员、党组成员,兼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中日友协和中拉友协副会长。先后率中国代表团出访日本、墨西哥、古巴等国。期间写了报告文学《长良川畔》《在古巴前线》等。出版了散文集《火炬》、游记《航行在大西洋上》和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第一、二部。

周而复1978年12月起,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委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率中国政府或友好代表团,访问五大洲数十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

1979年后,周而复出版《上海的早晨》第三、四部,散文《掠影集》《怀念集》,文艺评论《文学的探索》和《周而复选集》(第一卷)。从1987年至1995年,出版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期间还出版了《周而复书琵琶行》《周而复书法作品选》;散文集《浪淘沙》《欧美风情录》;报告文学集《难忘的征程》。1997年至2000年,陆续出版长篇叙事诗《伟人ze》、杂文文艺评论集《六十年文艺漫谈》《周而复散文集》《往事回首录》等。

周而复生平履历

文艺活动

20世纪30年代,周而复同志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参与创办《文学丛报》,刊登鲁迅、胡风等人文章。在“左联”小说委员会出版的《小说家》担任编委。1936年,签名参加以鲁迅为首的“中国文学工作者宣言”,发表对时局的看法和文学主张;参与发表“中国诗歌工作者协会宣言”,呼吁团结抗战。同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夜行集》,郭沫若同志为该诗集作序:“这是在重重的压迫之下压得快要断气的悲抑的呼息。这儿也活画了一张忧郁而悲愤的时代相。”

赴延安

1938年,周而复同志在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旋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任文学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39年2月加入gcdzg。同年秋,作为边区文协与八路军总政治部派遣前方文艺小组第五组组长,赴晋察冀民主抗日根据地参加战斗生活,和八路军战士一起反"扫荡",参加百团大战等战斗,记录了许多生活素材,写了不少短小的报告文学和短篇小说。

参加延安整风

1943年,周而复同志在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在md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鼓舞下,创作了秧歌剧《牛永贵受伤》(苏一平选曲填词),话剧《子弟兵》,报告文学《诺尔曼·白求恩片段》、《海上的遭遇》等。1944年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被授予“模范文艺工作者”称号。1944年冬,调到重庆新华日报社工作,编辑党的机关刊物《群众》周刊。期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第十三粒子弹》等。

抗战胜利后

抗日战争胜利后,周而复同志以新华社、《新华日报》特派员身份,随军调处赴各地采访,及时写出长篇报告文学《随马歇尔、张治中、ze三将军巡视华北记》,在《新华日报》连载。创作、出版了报告文学《东北横断面》、《松花江上的风云》和《晋察冀行》。1946年后,他历任香港中共华南分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书记。主编《北方文丛》,介绍、出版解放区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在国民党统治区和香港,并通过香港向南洋一带发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工作之余创作了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燕宿崖》和中篇小说《西流水的孩子们》,出版短篇小说《高原短曲》、《翻身的年月》等。

建国后

1949年5月后,周而复同志历任华东局统战部秘书长,上海市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上海市政府交际处处长、人事局副局长,上海市政协党组书记,华东局与上海市委外宾接待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上海分会秘书长等职。他广泛团结各界人士,阐述党和政府统战、工商、文艺、宗教政策,恢复发展生产。1950年,参与创办《群众文艺》半月刊,普及文艺,培养工农兵作家。1951年,作为“五反”工作队员,参加了“五反”工作。这一时期他出版杂文集《北望楼杂文》、文艺评论集《新的起点》、散文集《歼灭》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