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杨乃武与小白菜评价 比“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更离奇,破案的居然是知县家的奶妈!

火烧 2023-01-17 00:18:03 1063
比“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更离奇,破案的居然是知县家的奶妈! 杨乃武与小白菜清代有许多冤案、奇案,广为人知的当数“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这个案子由于成为影视题材,从而知者甚多。而一些更离奇的案子,由于缺少文

比“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更离奇,破案的居然是知县家的奶妈!  

杨乃武与小白菜

清代有许多冤案、奇案,广为人知的当数“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这个案子由于成为影视题材,从而知者甚多。而一些更离奇的案子,由于缺少文艺作品的传播,很少为人所知。

清代官员昏庸、残暴,草菅人命的事时有发生。清嘉庆十二年(1807),安徽颍州霍丘县出了一件奇案,离奇与荒诞程度远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之上。

霍丘县有个人范寿子,穷得娶不上老婆,最后到顾家做了上门女婿。上门女婿地位低下,也被人瞧不起。但是,范寿子命苦,做了不到一年的上门女婿,人居然没了。

儿子没了,范寿子的生父便到顾家要人。开始时,顾家老太太答应让干儿子杨三出去找。再后来,消息全无,顾家人也就不理会范家了。

儿子没了父亲急,这符合情理。女婿、丈夫没了,应该也急才对,但顾家竟然不当回事,这与情理也不合。其中,应该有什么不正常的东西。

范父不甘心,与顾家发生了争吵。顾家不客气,让杨三将范父痛打了一顿。范父不服,将顾家告上了县衙。

杨乃武与小白菜评价 比“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更离奇,破案的居然是知县家的奶妈!

清代官员

知县王某,审了几次后也审不出什么个所以,无法断案。忽然,王知县想起了一个好主意:自己家的奶妈,正好与顾家一个村,她也许知道其中的缘由。

王知县回家一问,感到还真问对了。奶妈对知县说:范寿子的老婆不正派,与杨三之间好像有奸情。范寿子不见了,应该是奸夫淫妇把亲夫给杀了。

王知县一听,觉得完全在理。于是,就照着奸夫淫妇谋杀亲夫的思路,重新审理这个案子。

王知县审案的方法,就是狠狠地打。不承认,打重些。人心似铁不是铁,官法如炉真如炉,杨三遂熬刑不住,只好承认,自己与顾氏确实有有奸,范寿子被他给杀了。

命案,关键是死要见尸。但是,杨三又说不出尸体所在。王知县动起大刑,杨三崩溃了,只好承认:杀了范寿子后,自己与顾氏之弟、雇工,一同将范寿子的尸体剁碎,放在锅里煮成了汤,骨头烧成了灰。这汤与灰,一场大雨过后,自然什么痕迹都没有了。

这一说,很合逻辑,王知县便将数人问成死罪。

清代衙门

清代的县官,没有死罪的终审权,范寿子案必须上报到省。

安徽提刑按察使李书年,令凤阳府通判高廷瑶主持此案的复核。

高廷瑶,字青书,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高廷瑶因镇压广顺州青苗造反有功,赏六品顶戴,并以大挑一等选授安徽庐州通判,后调凤阳通判。高廷瑶算是一个有本事的官员,且为官负责。高廷瑶接手这个案子后,认为 “此案出入殊巨,未可即定也。”

都是口头供述,没有任何实证,高廷瑶觉得这个案子有问题。

提刑按察使李书年说:范寿子案口供很完整,有完整的证据链,不能因为怀疑就否定了吧?

高廷瑶分析说:范寿子的案子,肯定有问题。你想,正月十三这天晚上,范寿子还与间还与岳母、妻子、妻弟一同外出观灯,回来已是二更时分。范寿子接着又出去赌博,回来至少是半夜三更。就算范顾氏与杨三、母亲、弟弟准备好,轻易将范寿子杀了,这也是四更时分。再把范寿子尸体肢解,没有半天,这肉也煮不成汤啊!要不,拿下块猪肉煮煮试试。

作案时间如果断定在正月十三夜间,这作案时间肯定有问题。但是,也不能排除第二白天继续。

高廷瑶认为,白天不太可能。嫌疑犯供述还将骨头烧成灰,范家又住在集镇,就算没人撞进来,左右邻居也能闻到气味。

李书年也是个办案老手,觉得高廷瑶分析得有道理。人肉主要是脂肪,可以煮成液体,但内脏应该是煮不成汤的。

李书年与高廷瑶商定,应该追查案卷上没有追查的范寿子内脏的下落。

古装剧

第二天,高廷瑶先找来范寿子的父亲。质问范父:你儿子这案子太大了,按照大清律法,你儿媳要凌迟,杨三要斩首,媳母、媳弟及雇工都要处以绞刑。你儿子一条人命,他们五条人命,如此判决,你认为冤不冤?

范父回答:杀人偿命,当然不冤。

高廷瑶说:万一这五条命没了,你儿子又回来了,这就要拿你抵命。现在,你立下保证吧!

范父一听,这下慌了,辩称道:我告的是找不到儿子,至于奸情杀人,那是官府审的,与我何干?

高廷瑶对范寿子的案子,更加怀疑了。

接着,高廷瑶又提审顾氏等人。大出高廷瑶的预料,这些人的供词,竟跟以前一模一样,承认范寿子是他们杀的。

猛然间,高廷瑶提出范寿子内脏下落问题,这个问题,果然出乎众人意料,没有一个人讲得清楚,各人讲的也不一样。

顾氏的弟弟顾三麻子,人比较聪明,首先看出了高廷瑶的用意,立即大声喊冤。

高廷瑶问其为何翻供,顾三麻子说:我们被押解省里,地保认为我们冤枉,但解差对我们讲,谁要是翻供,就夹一夹棍,我们也就不敢改口了,反正都是死,何必找罪受。

清代审案

高廷瑶立即找来地保,问这个案子是官府查出来的,还是死者亲属告发的。地保回答说:死者父亲四月初告状,差役李遥同小人一起查访。当时,我们访至范寿子姨父陈大凤家,陈大凤不在家,他老婆说范寿子正月十五曾来拜年,住了一晚,正月十六吃了早饭才走的。

正月十三人都杀了,正月十六怎么可能还在陈大凤家,这案子铁定是假的。

高廷瑶立即提审差役李遥,李遥说的跟地保一致。高廷瑶质问李遥: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向官府报告?

李遥答道:小人报告了,但遭到斥骂,也就不敢多言了。

高廷瑶又提审陈大凤,但陈大凤很奇怪,竟把地保与差役说的话,全给否定了。

这其中,到底哪个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假话? 高廷瑶又提审了陈大凤的老婆。结果,她说的跟地保、差役又是一样的。

高廷瑶将陈大凤老婆的供词,拿给陈大凤看。陈大凤见事已如此,只好供述:正月十五,范寿子确实到我家拜年了。

高廷瑶问他,以前为何不这么说。陈大凤说,本地的官府嘱咐,不准供认范寿子正月十五在我家住过,我哪敢啊!

假案,原来是官方明目张胆做出来的。

这个案子,到此像是明白了。其实,仍旧无法结案:范寿子案,定性奸情杀人,凭的是口供;否定奸情杀人,凭的也是口供。最关键的事实,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关键证据,还是没有。

这案子最终怎么破获的呢?不是官府侦破的,而案子自动明了的。

折腾了半年多,有一天,安徽提刑按察司大堂上,突然有人击鼓鸣冤。一审问,这人竟然范寿子!

原来,范寿子并不是什么本份人。可怜之人,亦有可恨之处,范寿子酷好赌博,欠下一大笔债,与家人矛盾重重,大家确实想把他给杀了。真杀人,一般人是不敢的,范寿子也不害怕。

范寿子害怕的是债主,被债主逼迫,范寿子跑到了河南,养家糊口的事,全抛到九霄云外。估计债主这回不逼债了,范寿子又偷偷跑回来了。

回家一看,祸事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料。没办法,只好到官府自首。

呵呵,范寿子要是三年五载不回来,最案子还真不知是什么结果。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官员是流动的,这人一换,范寿子案不知会审出什么新花样来。

从这个案子可以看出,如果不是遇上高廷瑶这样的清官,五条人命说不定就没了。

更重要的是,清代的官员要想办什么“铁案”,相当容易,老百姓太好忽悠了。范寿子案中的五个“嫌疑犯”,没有一个不承认自己“有罪”,虽说心里感到冤,还是觉得死比严刑拷打好。与其生不如死,不如死个痛快……

小白菜剧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