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的春节日记 汾阳的历史沿革(文化品味)小作文120字
汾阳的历史沿革(文化品味)小作文120字
汾阳,因位于汾河之阳(西)而得名。
据《明史·地理志》,汾阳县,奉宋金元汾阳军,汾阳军取义则因地当汾河之阳。
汾阳始建于春秋初期,为瓜衍县,属并州。
战国属赵,为兹氏县。
秦汉时期仍名兹氏县(今市区西南8千米巩村),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
新莽改兹同,东汉复旧。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兹氏县治徙今市区,且为西河郡治。
西晋改为隰城县,改郡为西河国。
永嘉末年陷废。
北魏太延年间置什星军,后废。

太和八年(484年)复置隰城县及西河郡,隶汾州。
孝昌年间汾州自今交口县境徙此。
东魏天平二年(535年)于今市区南8千米东阳城村侨置灵州和真君郡。
武定四年(546年)于今市区东南8千米团城村置武昌郡。
北齐改汾州为南朔州。
北周废灵州,改南朔州为介州。
隋大业中年改介州为西河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西河郡为浩州,三年复为汾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汾州为西河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汾州。
上元元年(760年)改隰城县为西河县,属汾州。
宋属河东路。
金属河东北路。
元属冀宁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省西河县置汾州(直隶州),兼领平遥、介休、孝义三县。
万历二十三年(1595)升汾州为汾州府,依廓设汾阳县,府属冀南道,府、道治所皆驻县城内。
清康熙六年(1667年)冀南道废,入冀宁道。
民国年间废府、道,县直属省。
民国29年(1940年),属晋西北行署第八专区;民国32年(1943年),属晋绥边区行署第八专区;民国34年(1945年),属晋绥边区吕梁行署七专区;民国37年(1948年),县划属华北区晋中专区,同年7月,汾阳全境解放。
1949年属汾阳专区,为专署驻地。
1951年废汾阳专区,县改属榆次专区。
1958年属晋中专区。
1970年属晋中地区。
1971年5月划归新成立的吕梁地区。
1996年8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汾阳撤县设市,为县级市。
2003年10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吕梁地区,设立地级吕梁市,县级汾阳市改由山西省直辖、地级吕梁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