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陈廷敬皇后 陈廷敬简介 清代名士陈廷敬的简介
陈廷敬简介 清代名士陈廷敬的简介
陈廷敬简介 清代名士陈廷敬的简介
清代名士陈廷敬的简介 陈廷敬为清代名士,因考取进士入宫为官,曾任经筵讲官,工部、吏部、刑部、户部尚书,与儿子一起编修《康熙字典》,为人正直忠义,所具文学底蕴深厚,著有《午亭文编》等广为流传,在文坛上具有一定影响。
陈廷敬画像
1639年,陈廷敬出生在现今的山西省,家中可谓是书香门第,但祖父因屡不中第遂从商。
1658年,十九岁的陈廷敬进京考取进士,授予官职,其本名为陈敬,为与同名中第者区别,朝廷赐名为“廷敬”。
1661年,康熙即位时,陈廷敬因学识丰富官为翰林院学士,负责弘德讲学。
1673年,告假回乡十年的陈廷敬重回官场,于1676年,担任经筵讲官,为康熙讲课。
1684年,陈廷敬为左都御史,兼任户部钱法,提出改制钱币法以杜绝私造钱币现象,免去铜税,便民参与采矿,提升铜产量。朝廷还采纳了他关于杜绝奢靡之风的措施,关于提倡廉洁风气的推行,公开地方赈灾账目,以免损伤百姓利益,贪官盛行。
1685年,陈廷敬提出《劝廉祛弊请敕详议定制疏》,指出只有推行节俭才能引导清廉之说。同年,弹劾贪官王继文,使风纪得以整顿。次年,任工部尚书。
1688年,陈廷敬亲戚贪污,因而他深觉愧疚辞官回乡探亲,次年重新被起用。
1703年,为吏部尚书,著有《午亭文编》,《三礼指要》等。

1710年,陈廷敬受康熙之命编创《康熙字典》,他为总裁官。
1712年,陈廷敬病重,康熙命太医医治无果,次月病逝,得康熙作诗悼念,享年七十三。
陈廷敬墓地在哪里 陈廷敬为清朝大臣,比康熙大十六岁,曾为他老师,为政清廉,《清史稿》对陈廷敬的评价为“清勤”,他对贪官污吏的行为甚是不喜,而且还曾严厉警告家人不得收取他人之礼,为杜绝贪污之事下了很大的功夫。
陈廷敬墓图片
陈廷敬从中了进士入宫为官,可以说是庶出为官,没有任何背景可以依靠,但却经历了长达五十三年的官场生活。还担任《康熙字典》的总裁官一职,虽他在世前并没有见到《康熙字典》的出版,但这个字典能完成是有他很大的功劳的。
1712年,对于当时来说高龄陈廷敬老死相位,生前深得康熙帝器重的他不仅率众臣吊祭,亲笔为他写了挽诗,赐予他祭奠典礼,甚是隆重,以表示对陈廷敬的尊敬的缅怀。
陈廷敬的祖坟位于沿阳城县皇城村的静坪山处,山上的一座“紫芸阡”石碑便是祖坟所在之地,而在这个石碑北边,有一座碑亭,亭内的石碑便刻着康熙帝为陈廷敬所写的挽诗了。因此地石碑林立,故陈廷敬墓也被称为“紫芸阡碑林”,而“紫芸阡”这三个字是由陈廷敬的弟弟所书。
而陈廷敬的墓在祭亭通道的东边,坟墓前立有石碑,碑文是由陈廷敬之子所书,据当地村民了解到,陈廷敬是和自己的两位夫人合葬的,而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子孙先后也葬在此墓的周围。因来此地参观的游人较少,故得到很好的保存。
清朝陈廷敬生平介绍 陈廷敬原名陈敬,以弱冠之年得科举进士,获朝廷重视。因与同年科考士子顺天通州陈敬同名,顺治赐名廷敬,并授以庶吉士一职委以重用。庶吉士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书,除此以外更是对天子有授业解惑之责,将来有极大的几率入选内阁辅臣,前途无可限量。可以说在陈廷敬出任庶吉士一职的同时,就注定了他日后位极人臣的非凡人生。
陈廷敬画像
康熙年间,陈廷敬康熙帝竭力主张推行戒奢靡,尚清廉的政治主张,深得康熙帝赞赏。陈廷敬本人更是身体力行,以维护百姓福祉为己任,清廉官员的形象深入人心。在其任官期间勇于弹劾各级贪官,拔除朝政存在的毒瘤危患,整肃朝廷风纪,为当时百官表率。正因陈廷敬的大公为民之心,使得康熙帝对其依赖信任至极,在陈廷敬病痛逝世之时,康熙帝更是亲作挽诗以作悼念,并赐谥号文贞。
陈廷敬不仅仅是一名清廉优秀的好官,更是编著了多部书籍和国家典籍史志,其中以《康熙字典》最为著名。《康熙字典》作为古代汉字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是不可多得的历史瑰宝,其价值不可估量。另外,陈廷敬也很爱写诗,他的诗深获康熙帝欣赏,康熙帝本就是历代皇帝之中算得上懂诗、擅诗的佼佼者。陈廷敬一生可以受到贤明君主的赏识和知心的诗文挚友,也算是不枉此生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