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天 a股股灾历史
a股股灾历史
一、盘点A股历史上的几次股灾是怎么发生的
1996年12月16日:对于炒股的人士来说,这一天永远不会忘记,因为这一天对很多股民来说,是灾难性的一天,在经历了不断的涨幅之后,A股迎来了最黑暗的一天,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一。这一天,沪指和深成指暴跌幅度达到了9.4%以上。
2001年7月30日:在经历了1996年12月16日,黑色周一之后,A股在今后的五年时间内表现的还算稳定。直到2001年7月30日,A股市场才打破了原有的平静,A股市场又迎来了灾难性的一天,沪深两市的跌幅超过了5.7%。
二、历史十大股灾
美国历史上的10大股灾(幅度超40%)美股历史大崩盘股灾之一:开始日:1901年6月17日结束日:1903年11月9日熊市历经:875 天左右(29 个月)道琼斯指数终极顶点:57道琼斯指数终极低点:31百分比跌幅:-46%这是指数纪录最早的数据,因为在1900年之前道琼斯指数是没有纪录和使用的。
因此,我们恰如其分地称之为最古老的股市大崩盘毫不为过。这个二十世纪初,指数创建后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熊市,是100年前金融市场上的绞肉机,当时位于纽约的投机客不少来自于英国和欧洲。
如果不计算跌到底部的时间,从最低点到进入正式反弹区域的确认新上升通道,消耗3个月的时间,整个熊市从高位到新牛市确认,消耗了32 个月。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仔细看看当时发生了一些什么事,这些包括:1、美国人均预期寿命是47 岁。
2、只有14%的家庭有一个浴缸。3、大多数城市内的最高车速限制是10 英里。
4、平均工资是每小时0.22 美元,年薪在300美元。5、95%的婴儿是在自己家里出生。
6、只有6%的人口是高中毕业文化程度。7、当时位列死亡的首要原因是:流行性感冒和肺炎。
8、美国国旗上有45颗星。美股历史大崩盘股灾二:开始日:1906年1月19日结束日:1907年11月15日熊市历经:665 天左右(23 个月)道琼斯指数终极顶点:76道琼斯指数终极低点:39百分比跌幅:-49%这场股灾被历史称之为:“1907年大恐慌”,当时百年美股第一人的李佛莫尔时年整三十岁,靠恐慌前空头部位大量做空“太平洋联合铁路”股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美元,他名扬资本市场30年从那时开始了。
大恐慌发生后,华尔街上根本看不到现金,股价不是跌停,而是无论跌到什么价位都没人愿意用现金来买。JP摩根是美国金融业的巨子和勇者,勇者就是在暴风雨后第一位敢于站出来以个人力量挽救金融资本市场,避免了纽约证券交易差点关门歇业。
1907年的大恐慌,最终以美国财政部买入3,600 万美元的政府债券,为市场注入现金流动性而结束了股灾。这也是美国政府第一次直接出面以现金注入救市,也就是我们今天一旦进入下跌后。
经济学家立马上媒体就要津津乐道的“政府应该有责任直接救市”的原始来源(不过他们不懂政府从来只能救急,而无法救穷的)。不计算跌到底部的时间,从最低点到进入正式反弹区域的确认新上升通道,消耗3个月的时间,整个熊市从高位到新牛市确认,消耗了25个月。
美股历史大崩盘股灾之三:开始日:1916年11月21日结束日:1917年12月19日熊市历经:393天左右(13个月)道琼斯指数终极顶点:110道琼斯指数终极低点:66百分比跌幅:-40%如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听上去是一个很远时代的故事,那我们还要再看看的1917年,这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时道指的跌幅高达40%,如果1916年你买入1,000美元单位的指数基金,到1917年它只有600美元了。
而如果你继续持守这个部位的话,要等指数上涨67%,才能回本到1,000美元。不计算跌到底部的时间,从最低点到进入正式反弹区域的确认新上升通道,消耗3个月的时间,整个熊市从高位到新牛市确认,消耗了13个月。
美股历史大崩盘股灾之四:开始日:1919年11月3日结束日:1921年8月24日熊市历经:660天左右(23 个月)道琼斯指数终极顶点:120道琼斯指数终极低点:64百分比跌幅:-47%这场熊市起始于第一次世界大。
三、a股"史上最大股灾"是如何形成的
从6月15日到7月9日,A股市场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股灾。
上证指数从5178.19点暴跌到3373.54点,暴跌1804.65点,跌幅高达34.85%。大量个股的股价被腰斩,部分创业板、中小板乃至主板的中小盘个股,股价甚至被斩去了60%以上。
投资者不仅损失惨重,而且投资者的信心也受到了严重的摧残。面对天天股价跌停的局面,其中6月26日,沪深股市跌停个股超过2000家,投资者仿佛感受到世界末日来临。
因此,这场股灾堪称是A股市场史上最大的股灾,它给投资者带来的是一种巨大的恐惧。追根溯源,它至少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人造牛市”、“杠杆牛市”、监管者的不成熟、制度的不完善、做空机制。
四、历史上一共有几次股灾
历史上最严重的股灾一共有七次。
分别是1929年美国大股灾、1987年美国股灾、1989年日本股灾、1973年香港股灾、1990年台湾股灾、1996年中国股灾、2001年中国股灾。 1.1973年香港股灾 1969年由李福兆牵头的一群华资经纪暗中筹备一间华人的股票交易市场远东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并于12月17日开业,由此开始了普罗市民参与证券及股票买卖,当时恒生指数于12月29日创下160.05当年新高,其后股市节节上升,1971年9月20日创下406.32新高位,不足两年上升1.5倍。
1973年发生了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 2.1987年美国股灾 1987 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开盘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
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 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 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
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再次下泻。

五、历史告诉你什么才是股灾 盘点股灾的3大特征
什么才是真正的“股灾”?首先,“股灾”的时间通常都很长,例如美国1929年股灾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以上,而清末国际市场的橡胶价格,在风潮发生后三四年后依然不断下跌。
第二,“股灾”的破坏烈度极高。比如,美国1929年股灾将纽交所股票价格直接打到只剩11%,无数投资者顿时倾家荡产。
第三,“股灾”的影响极其深远,不论是前述美国1929年股灾,还是清末股灾,都造成了大量企业、银行 倒闭,人民失业,经济重挫的严重后果。
六、历史上的几次股灾是哪几次
在今年的2月27日、4月19日和5月15日,深沪股市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单日跌幅。
“股灾”这个一度远去的词汇再度回响在国内普通股民的耳边,不少股民当天恐慌性抛盘。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妨回顾全球历史上最为典型的几大股灾事件,以让国内投资者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
1929年:大牛市的最后疯狂 从1928年开始,美国长达十多年的大牛市进入最后的疯狂时期。股票投机成为美国民众的全国性业余爱好,1929年1月2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新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一开市,买单就像潮水般地涌来,股价与交易量飞速上升,通用电器等绩优股上涨了20美元左右,其他股价也上升了5美元以上。
纽约时报更预计1929年将是美国股市最辉煌的一年。当年9月以前,股价已经急剧升腾,参与股票投资的人越来越多,简直到了男女老少齐疯狂的状态。
出租车司机一面驾驶汽车,一面情不自禁地建议你应当买哪只股票,即使路旁擦皮鞋的小童也能向你介绍当天的热门股。 人们买股票只是一心想着在短时期内再卖出,并非为了长期投资。
1929年10月29日早晨10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
这一天被形容为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黑色星期二”。 从9月初算起,到11月中旬纽约交易所的股票市价总值损失了300亿美元。
然而,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股市的崩溃带来美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大萧条、大危机,使美国经济处于瘫痪状态。用居民的个人存款去搞股票投机的银行纷纷倒闭:1929年659家,1930年1352家,1931年2294家。
国民收入总值从1929年的880亿美元下降到1932年至1933年中的400亿美元。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从1929年最高点452点跌到1932年7月8日的58点。
通用电器股票从396美元跌至8美元。股票和各种债券的面值总共下跌了90%。
无数“百万富翁”倾家荡产。 一些失去生存希望的人甚至走上了绝路。
1987年:波及全球的“黑色星期一” 1982年以后,国际金融市场游资充斥,冲击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投机活动日益猖獗,股票行情以极其反常的速度向上攀升,从而使得股价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使股价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 1982年10月至1987年9月间,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只增长了30。
5%,而美国股价则从1982年8月至1987年8月25日上涨了近3倍,这种反常的股价骤升说明证券交易投机因素较大,一有风吹草动,崩溃难以避免。 果然,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道琼斯30种工业股价平均数突然从开盘时的2247点下跌到1738。
74点,几个小时内暴跌22。62%。
这一跌幅波及到了全球:在欧洲,英国股市下跌10。1%,法国股市下跌6%;荷兰股市7。
8%;比利时股市10。5%;在亚洲,日本股市下跌14。
6%;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1。12%,新加坡股市下跌12。
15%。 此后一星期,道琼斯股价平均数和标准普尔500种股价指数下降幅度达到了1/3,股票市场财富缩水超过5000亿美元,占美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左右。
全世界的股票持有者大约损失了2万亿美元财富。 2000年:网络概念股灾席卷全球 20世纪90年代后期股市泡沫的特点是投资者疯狂追逐“网络与科技概念股”。
网景公司在上市的1995年单季度亏损160万美元,但上市一天之内其股价就上涨了108%,公司的市值变成55亿美元;亚马逊公司截止到1999年10月净亏损再创8600万美元的新高,而其股价自1997年上市到1998年底飙升了2300%,三个月后再涨400%,规模达到400亿美元;Ivillage公司到1999年6月底市值超过了16亿美元,而当季该公司的收入为600万美元,支出却高达2400万美元;1999年底,Yahoo公司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的里程碑,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快冲破千亿美元市值大关的公司。 凡与IT和网络“沾边”的公司的股价在短短的几年间成百上千倍地暴涨,并由此带动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的大幅上扬。
纳指在1999年内连创50多次新高,涨幅高达856%。网络股的市场价格在2000年3月达到了高峰,为1.4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在日本、中国香港和全球其他地区,网络概念股同样受到投资者疯狂地追捧。 然而在随后的一年内,这种无盈利只能吸引眼球的网络经济终于耗尽了投资者的耐心。
网络股概念逐渐破灭。从2000年2月到2002年9月,纳斯达克综指跌幅达四分之三。
亚马逊公司跌去2/3,一半的网络公司股价低于上市价。随后5年,新经济迎来漫长的冬天,直到Google上市才有所好转。
七、世界股灾历史记录
一、美国股灾 1)1929年大股灾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
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2)1987年股灾 1987 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开盘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
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 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
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 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再次下泻。
二、日本股灾 1989 年12月,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
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
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 1985年的水平。 三、1973年香港股灾 1969年由李福兆牵头的一群华资经纪暗中筹备一间华人的股票交易市场远东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并于12月17日开业,由此开始了普罗市民参与证券及股票买卖,当时恒生指数于12月29日创下160.05当年新高,其后股市节节上升,1971年9月20日创下406.32新高位,不足两年上升1.5倍。
1973年发生了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 四、1990年台湾股灾 1987 年到1990年,台湾股指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12682点,整整上涨了12倍。
当时台湾经济已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台币兑换美元更从1比 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执照开放等,都是热钱涌入的重要原因,当时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在居民财富增长作用下,一时间台湾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当时,岛内可以说完全是资金泛滥,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
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五、中国历史上3次股灾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1)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
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
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
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2)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
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 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3)最近一次发生在2015年6月,2个月时间沪指跌幅高达45%,国家采取一些了措施才稳住跌势。
八、中国历史上 最有名的股灾是哪年的几月几号
2001年。
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
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