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湘如 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原文及翻译赏析
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原文及翻译赏析
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原文: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袅袅,恰近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赏析
《蓦山溪》又名《上阳春》,「赠衡阳妓陈湘」又作「别意」。这是一首赠别的词。
上片写陈湘的天生丽质,豆蔻年华,而又柔情脉脉,春愁恹恹,使人魂飞心醉,我见犹怜。下片写词人载酒寻芳,临别伤怀,后约无期的怅惘心情。前者重绘形,故我绮语;后者重抒情,颇具风韵。全词运用铺叙的手法,层次分明。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嫋嫋,恰似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上片首二句先写陈湘年少怀春的内心活动。鸳鸯、翡翠,皆偶禽。雄者为鸳,雌者为鸯。《说文》:「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雄赤曰翡,雌青曰翠。

接下来两句,以远山秋波,比喻陈湘的眉清目秀。「山明水秀」与「眉黛」、「秋波」相应,言其眉如山之明,眼如水之秀。把美人的眼比作秋波,眉比作远山,是我国古代诗文中所习见的。王观《卜算子》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即为一范例。末五句,以春花的娇嫩鲜艳,比喻陈湘的年轻貌美。妙词人不著痕迹地点染了杜牧《赠别》的「娉娉嫋嫋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含蓄而婉转地把陈湘的婀娜身段、锦绣年华勾勒了出来。又以「透」、「瘦」、「愁」三字分别写出陈湘的情窦初开、腰肢苗条和多愁善感。艳而不冶,媚而不妖,清丽纤巧,情韵兼胜,其构思之委婉曲折,低回往复,出人意表。
片前两句写结识陈湘,唯恐不早。一种急于谋面、一倾积愫的感情,溢于言表,不言倾慕,而爱恋之情自见。接下来两句,写词人对后约无期、犹恐美人已有所属的怅惘。妙他把杜牧《叹花》诗「自是寻春去太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吹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融化里面。词人这里遥想别易会难,聚少离多,待到他们重逢的那天,恐怕是花已成泥、叶已成阴、子已满枝了。意脉上承「娉娉嫋嫋,恰近十三余」了。感情上低回婉转,一往情深,显得更加深沉、真挚。最后五句,表现自己的著恋之深,依慕之切。「心期」,指内心深处的期望。这里是申说人生实难,事与愿违,造物是那样地捉弄人,不让人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愿望。接着又以柳的飘拂依人,比喻自己的别情无极,依恋不已。虽千里之外,犹然频频回首,寻觅那折柳赠行者的倩影。
语淡而情深,意浓而韵远,非有这种实际生活的体验,是不能道出此中的委婉曲折的。妥溜又恰切,庄重又活泼,非功力深厚之妙笔,亦不能表达也。
诗词作品: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诗词作者:【宋代】黄庭坚诗词归类:【赠别】、【写人】、【抒情】、【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