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论语经典名言 论语名言经典语录
论语经典名言 论语名言经典语录
10个经典励志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52.学不可以已。—《荀子》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58.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59.好学而不贰。—《左传》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6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余下全文>>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20条,要有意思。
学而篇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今译】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今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今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今译】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政事,又 严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民众;按照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今译】 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不学,吾必谓之学矣。” 【今译】 子夏说:“尊重有贤德的人,而看轻貌美的女色;事奉父母,能尽力而为;为君主做事,能有献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能讲信用。这样的人即使是说没学习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了。” 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今译】 孔子说:“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态度]不庄重,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做人主要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8、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今译】 子禽问子贡:“我们老师每到一个诸侯国,一定会了解那一国的政事,是他主动询问别人而得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也可以说是求来的,但是]老师求得的方法,大概与别人求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今译】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1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今译】 孔子说:“不怕别人民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好处],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的好歹]。” 为政篇第二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今译】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2、子曰:“道之以政①,齐之以刑②,民免而无耻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今译】 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②,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今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余下全文>>
《论语·学而》篇经典名句解析 论语有哪些名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啥为成语 啥为上啥成语 下一篇:一饱口福造句 一饱口福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