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为什么全色胶卷冲洗后呈黑色

火烧 2016-11-17 14:53:11 1037
照相可是件挺有趣的事,“喀嚓”一按快门,就能把要拍的东西,一笔不漏地“画”到胶片上去。 最初的照片是蓝色的,黑色的照片是在1827年出现的。胶片和照片上那些黑东西是什么呢?答案出乎你的意料之外:是银! 银,是白闪闪的,怎么会是黑色呢?其实,极细的银粉却正是

照相可是件挺有趣的事,“喀嚓”一按快门,就能把要拍的东西,一笔不漏地“画”到胶片上去。

最初的照片是蓝色的,黑色的照片是在1827年出现的。胶片和照片上那些黑东西是什么呢?答案出乎你的意料之外:是银!

银,是白闪闪的,怎么会是黑色呢?其实,极细的银粉却正是黑色的。原来,颜色与颗粒的大小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哩。

在胶片上,涂有一层溴化银。溴化银一遇光线就分解。当照相机的快门一按,外边的光线透过镜头,一下子闯入胶片,溴化银马上就分解了:光线强的地方分解得多,光线弱的地方就分解得少。不过,这时胶片上的像是看不见的潜影。

为了使这个像显现出来,人们把胶片进行显影处理,在显影过程中,溴化银分解得多的,颜色也就黑些。显影之后,由于胶片上还有些没感光的溴化银必须去掉,接着还要对胶片进行定影处理,洗去那些多余的溴化银。最后这张胶片再用清水一冲,就行了。

在底片上,人是个“黑人”——光线强的地方,溴化银分解得多,沉淀出来的银粒就多,颜色也比较深;而光线弱的地方,颜色就浅。

把底片印成相片,那又是倒个个儿——黑的变白,白的变黑。出现在照片上的,就是很真实的影像了。

照相,其实就是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

现在,照相担任着时代的纪录者的角色:每天,报纸上刊载着来自天南地北的照片,“画”出了祖国日新月异的面貌;在电影院里,放映着各式各样的新闻纪录片、故事片、科教片、美术片,这白色银幕上的舞台,成了教育人民的好课堂。

每年,有数以吨计的银子,就是用在摄影和电影事业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