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名人排行榜 蒙城历史名人
蒙城历史名人
一、蒙城有那些历史名人
在蒙城这块绿色的古老土地上,名人辈出,群星璀璨。
尤以庄周闻名遐迩,如同黎明前的太白金星,迎来了中国古老的文明曙光。《安徽名人大辞典》所收录的蒙城地方名人就有80余位,列全省诸县、市之先。

1、庄子,名周,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无前286年。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蒙人。曾为蒙漆园吏。
后弃仕隐居于濮水,常垂钓濮水之上,楚威王慕其才,遣使厚孔延聘,许拜为相,庄子嘲而不纳。妻死,鼓盆而歌。
著《庄子》52篇,现存有33篇,内篇7,外篇11,杂篇15。多寓言,内容丰富,笔锋犀利,气势磅礴,有较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内篇代表庄子思想、外篇、杂篇为庄子学派言论汇编。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人物,其哲学思想无论在国内、国外都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与老子并齐,称作“老庄之学”。
老、庄均生于涡河流域,涡水成为道家学术思想的发源地,也是东方古老文明曙光最早升起的地方。唐天宝年间,唐玄宗赐庄子号南华真人,《庄子》为《南华真经》,南华之章,芳华照人。
2、陈亢,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名原亢,生于公元前511年,小于孔子40岁,蒙人。孔子弟子,在77位弟子中名列第68位。
曾做过单父(山东单县南)宰。《论语》中载有关于子禽与伯鱼、子禽与子贡的对话。
陈亢为宰时,施德政于民,颇受后人好评。明代学者顾龙裳游蒙城清燕堂时,写有《公堂清燕》诗:“缅想鸣琴治邑时,雍容雅化坐无为”,以颂扬陈亢。
3、山桑侯王常,字颜卿,约生于公元前15年的西汉末期,原籍颖川人。因不堪新莽苛政,同王匡、王凤组织荆州饥民起义,据绿林山聚众,号称绿林军。
于湖北下江屡挫莽军。后与赤眉军合师,达十余万众,横扫中原。
昆阳一战,推翻王莽新朝,拥刘秀称帝,拜左曹,封山桑侯,食邑于山桑。后迁中原将军,建武六年(公元30)春征还洛阳,九年击内黄,屯敬安,拒卢芳。
病故于屯所。葬于蒙城。
民国蒙城县长刘治堂立有碑:“汉山桑侯王常之墓”,碑犹在。4、高琼与刘金定高琼(934——1006),字保臣。
刘金定(933——1010),都是蒙城小涧人。南唐时,刘金定树旗立寨于家乡双锁山上,屡败流寇,无敢侵扰者。
显德四年(957)高琼自寿州奉命去汴梁求救,途经家乡遇到刘金定于双锁山,二人志同道合,遂结为夫妻,一同发兵南唐,解脱了赵匡胤寿州之围。宋太宗即位,升高琼御龙直指挥使。
太平兴国四年(979)随太宗北征,屡败北汉、北辽、战功显赫。同年迁天武都指挥使,领西州刺史。
五年,迁神卫右厢都指挥使。雍熙元年(986),任宋五路北伐军总指挥,攻平州,克秦皇岛、锦州。
端拱元年(988)镇守北部边城,威震雁门、宁武、偏头三关。抗辽再次告捷,加授检校太慰,忠武军节度使。
后调京师任殿前都指挥使。景德元年(1004)冬,肖太后率精兵二十万犯澶州,高随宋真宗出征,澶州大捷,肖被逼议和。
不久,高琼病故,赠侍中、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卫国武烈王。刘金定每次随夫北征,荣立战功。
死后与高琼合葬小涧双锁山下。5、宣仁圣烈高皇后:名滔滔,是武烈王高琼之曾孙女。
皇后祖父高继勋,父高遵甫,母曹错。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
曹氏系仁宗曹皇后之祖,自幼随姨母长于宫中,与赵曙同庚,在宫中相处无间。稍长,由仁宗作主令二人于庆历七年(1047)成婚。
次年生子赵顼。嘉佑八年(1063)仁宗驾崩,赵曙即位,是为英宗皇帝,曹氏为皇太后,高为圣烈皇后。
治平四年(1068)神宗赵顼即位,高为皇太后。元丰八年(1086)哲宗赵煦即位,高为太皇太后。
病卒于元佑八年(1093)。享年62岁。
在高皇后短短几十年的宫廷生涯中,曾经两次垂帘听政,管理国家大事,第一次时在神宗元丰八年(1085)由于神宗病重,高皇后出面料理朝政,高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是因哲宗幼小,以太皇太后身份听政。这次主要是废王安石新法,复旧制。
尽管如此,但高太后不拉裙带关系。不徇私情,忠于赵宋封建王朝的这一高贵品德,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在历代王朝中曾经执政的女子中,吕后、武则天、慈禧等真是望尘莫及。高太后是蒙城县最杰出一位女中尧舜,传说过去蒙城县门楼用挑角,而脊吻不雕龙而雕凤,以此纪念高太后。
6、任柱(1837——1867),捻军重要首领,蓝旗主、东稔统帅。蒙城坛城人。
1985年于坛城聚众竖旗起义,响应太平天国以及张乐行诸稔。率所部驰聘苏鲁豫皖,大河南北。
1857年天王洪秀全封任为鲁王,赐名化邦。1864年天京陷落。
任柱与梁王张宗禹共推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为首领,分兵东西两路北伐,任柱为东路稔军统帅。1865年曹州战役,俘杀清亲王僧格林沁。
1867年冬,在赣榆县遭叛徒杀害,时年仅30岁。然其威名早已震撼清廷朝野;李鸿章称任柱,称雄十年,拥骑万匹,蒙古马队皆惧,为天下第一骑将。
7、马玉昆(公元1837——1908)字景山,祖辈务农为业,家事清贫。因臂力过人,为亳州蒋家(八大家之一)护院家丁。
28岁(1865)时投靠毅军,于安徽、河南、山东一带剿捻有功,被提升为都司,毅军营务处统领。1869年升副将,记名。
二、蒙城有那些历史名人
在蒙城这块绿色的古老土地上,名人辈出,群星璀璨。
尤以庄周闻名遐迩,如同黎明前的太白金星,迎来了中国古老的文明曙光。《安徽名人大辞典》所收录的蒙城地方名人就有80余位,列全省诸县、市之先。
1、庄子,名周,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无前286年。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蒙人。曾为蒙漆园吏。
后弃仕隐居于濮水,常垂钓濮水之上,楚威王慕其才,遣使厚孔延聘,许拜为相,庄子嘲而不纳。妻死,鼓盆而歌。
著《庄子》52篇,现存有33篇,内篇7,外篇11,杂篇15。多寓言,内容丰富,笔锋犀利,气势磅礴,有较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内篇代表庄子思想、外篇、杂篇为庄子学派言论汇编。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人物,其哲学思想无论在国内、国外都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与老子并齐,称作“老庄之学”。
老、庄均生于涡河流域,涡水成为道家学术思想的发源地,也是东方古老文明曙光最早升起的地方。唐天宝年间,唐玄宗赐庄子号南华真人,《庄子》为《南华真经》,南华之章,芳华照人。
2、陈亢,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名原亢,生于公元前511年,小于孔子40岁,蒙人。孔子弟子,在77位弟子中名列第68位。
曾做过单父(山东单县南)宰。《论语》中载有关于子禽与伯鱼、子禽与子贡的对话。
陈亢为宰时,施德政于民,颇受后人好评。明代学者顾龙裳游蒙城清燕堂时,写有《公堂清燕》诗:“缅想鸣琴治邑时,雍容雅化坐无为”,以颂扬陈亢。
3、山桑侯王常,字颜卿,约生于公元前15年的西汉末期,原籍颖川人。因不堪新莽苛政,同王匡、王凤组织荆州饥民起义,据绿林山聚众,号称绿林军。
于湖北下江屡挫莽军。后与赤眉军合师,达十余万众,横扫中原。
昆阳一战,推翻王莽新朝,拥刘秀称帝,拜左曹,封山桑侯,食邑于山桑。后迁中原将军,建武六年(公元30)春征还洛阳,九年击内黄,屯敬安,拒卢芳。
病故于屯所。葬于蒙城。
民国蒙城县长刘治堂立有碑:“汉山桑侯王常之墓”,碑犹在。 4、高琼与刘金定 高琼(934——1006),字保臣。
刘金定(933——1010),都是蒙城小涧人。南唐时,刘金定树旗立寨于家乡双锁山上,屡败流寇,无敢侵扰者。
显德四年(957)高琼自寿州奉命去汴梁求救,途经家乡遇到刘金定于双锁山,二人志同道合,遂结为夫妻,一同发兵南唐,解脱了赵匡胤寿州之围。宋太宗即位,升高琼御龙直指挥使。
太平兴国四年(979)随太宗北征,屡败北汉、北辽、战功显赫。同年迁天武都指挥使,领西州刺史。
五年,迁神卫右厢都指挥使。雍熙元年(986),任宋五路北伐军总指挥,攻平州,克秦皇岛、锦州。
端拱元年(988)镇守北部边城,威震雁门、宁武、偏头三关。抗辽再次告捷,加授检校太慰,忠武军节度使。
后调京师任殿前都指挥使。景德元年(1004)冬,肖太后率精兵二十万犯澶州,高随宋真宗出征,澶州大捷,肖被逼议和。
不久,高琼病故,赠侍中、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卫国武烈王。刘金定每次随夫北征,荣立战功。
死后与高琼合葬小涧双锁山下。 5、宣仁圣烈高皇后:名滔滔,是武烈王高琼之曾孙女。
皇后祖父高继勋,父高遵甫,母曹错。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
曹氏系仁宗曹皇后之祖,自幼随姨母长于宫中,与赵曙同庚,在宫中相处无间。稍长,由仁宗作主令二人于庆历七年(1047)成婚。
次年生子赵顼。嘉佑八年(1063)仁宗驾崩,赵曙即位,是为英宗皇帝,曹氏为皇太后,高为圣烈皇后。
治平四年(1068)神宗赵顼即位,高为皇太后。元丰八年(1086)哲宗赵煦即位,高为太皇太后。
病卒于元佑八年(1093)。享年62岁。
在高皇后短短几十年的宫廷生涯中,曾经两次垂帘听政,管理国家大事,第一次时在神宗元丰八年(1085)由于神宗病重,高皇后出面料理朝政,高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是因哲宗幼小,以太皇太后身份听政。这次主要是废王安石新法,复旧制。
尽管如此,但高太后不拉裙带关系。不徇私情,忠于赵宋封建王朝的这一高贵品德,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在历代王朝中曾经执政的女子中,吕后、武则天、慈禧等真是望尘莫及。高太后是蒙城县最杰出一位女中尧舜,传说过去蒙城县门楼用挑角,而脊吻不雕龙而雕凤,以此纪念高太后。
6、任柱(1837——1867),捻军重要首领,蓝旗主、东稔统帅。蒙城坛城人。
1985年于坛城聚众竖旗起义,响应太平天国以及张乐行诸稔。率所部驰聘苏鲁豫皖,大河南北。
1857年天王洪秀全封任为鲁王,赐名化邦。1864年天京陷落。
任柱与梁王张宗禹共推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为首领,分兵东西两路北伐,任柱为东路稔军统帅。1865年曹州战役,俘杀清亲王僧格林沁。
1867年冬,在赣榆县遭叛徒杀害,时年仅30岁。然其威名早已震撼清廷朝野;李鸿章称任柱,称雄十年,拥骑万匹,蒙古马队皆惧,为天下第一骑将。
7、马玉昆(公元1837——1908)字景山,祖辈务农为业,家事清贫。因臂力过人,为亳州蒋家(八大家之一)护院家丁。
28岁(1865)时投靠毅军,于安徽、河南、山东一带剿捻有功,被提升为都司,毅军营务处统领。1869年升副将,记名总兵。
三、蒙城出过什么历史人物
蒙城,古称漆园,始建于殷商,圣贤庄子曾为漆园吏,唐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为蒙城县,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境内有万佛塔、文庙、庄子祠、九鼎灵山寺、尉迟寺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其中位于县城东北的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原始部落遗存,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黄淮海大平原腹地的蒙城,已经有五千年文明的辉煌历史,她每一处遗迹,无不烙上时代的足音,无不昭示着蒙城这块热土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
尉迟寺遗址
yuchisi 尉迟寺遗址位于蒙城许疃镇境内,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1998年至今先后进行了12次发掘,共出土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珍贵文物近万件。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文化周报及北京、河北、山东、安徽等其他几十家媒体都曾作过报道。2001年7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尉迟寺遗址的保护与展示规划”已被国家文物局审核通过。wenmiao
文庙
文庙又名孔庙,始建于元至元21年(1284年),是祭孔、演礼和办学的地方。文庙自前而后依次为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和大成殿,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wanfot
万佛塔
万佛塔位于蒙城县城中心,因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近万躯而得名。此塔为宋代建筑风格,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2米,造型优美,现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庄子祠zhuangzi
庄子祠,宋元丰元年(1078年)蒙城县令、秘书丞王竞始建庄子祠,大文学家苏轼著《庄子祠堂记》。原址在涡河北岸,后被洪水所没。明万历八年(1580年),知县吴一鸾重建庄子祠,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明崇祯五年(1632年),知县李时芳重修庄子祠。今天,宋、明时期庄子祠均已不在。1995年6月,县委、县政府在宋代庄子祠堂旧址重建庄子祠,聘请中国科学院著名古建筑专家张驭寰作总体设计。第一期工程已告竣,分汉围墙、东西万树园围墙、大三门、影壁、山门、逍遥堂。二期建设项目为古衡门、濮池、五笑亭、观台、观鱼桥、梦蝶楼、南华经阁、东西碑廊、道舍、客舍等,正在筹建中。
四、安徽省蒙城县出过哪些人物
1、庄子,名周,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无前286年。
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蒙人。
曾为蒙漆园吏。 2、陈亢,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名原亢,生于公元前511年,小于孔子40岁,蒙人。
孔子弟子,在77位弟子中名列第68位。 3、山桑侯王常,字颜卿,约生于公元前15年的西汉末期,原籍颖川人。
因不堪新莽苛政,同王匡、王凤组织荆州饥民起义,据绿林山聚众,号称绿林军。于湖北下江屡挫莽军。
后与赤眉军合师,达十余万众,横扫中原。 4、高琼与刘金定 高琼(934——1006),字保臣。
刘金定(933——1010),都是蒙城小涧人。南唐时,刘金定树旗立寨于家乡双锁山上,屡败流寇,无敢侵扰者。
显德四年(957)高琼自寿州奉命去汴梁求救,途经家乡遇到刘金定于双锁山,二人志同道合,遂结为夫妻,一同发兵南唐,解脱了赵匡胤寿州之围。宋太宗即位,升高琼御龙直指挥使。
5、宣仁圣烈高皇后:名滔滔,是武烈王高琼之曾孙女。皇后祖父高继勋,父高遵甫,母曹错。
6、任柱(1837——1867),捻军重要首领,蓝旗主、东稔统帅。蒙城坛城人。
1985年于坛城聚众竖旗起义,响应太平天国以及张乐行诸稔。 7、马玉昆(公元1837——1908)字景山,祖辈务农为业,家事清贫。
因臂力过人,为亳州蒋家(八大家之一)护院家丁。28岁(1865)时投靠毅军,于安徽、河南、山东一带剿捻有功,被提升为都司,毅军营务处统领。
1869年升副将,记名总兵。1870年率马部入陕、甘助左宗棠镇压马化龙回民起义。
1874年年随左抗击浩罕汉国阿古柏和沙俄侵略军。转战十有六年收复城池十余卒,倡办屯田、兴修水利,对开发边疆做出贡献。
1894年补授山西太原总兵。中日甲竿战争,马统毅军赴朝,守卫平壤南门外大同江东岸,抗击日军。
屡败日寇,后被迫撤回东北,驻守营口。1899年为浙江提督,次年,补直隶提督。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入北京,马奋勇抵抗,因众寡莫敌,退守南苑,旋护送慈禧和光绪逃往西安。因护驾有功,加封太子少保。
光绪三十四年(1908)马玉昆病逝于通县,追赠太子太保,谥封忠武公。
五、亳州有哪些历史名人
1、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亳州蒙城县)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为寓言《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经》,他本人也被封为南华真人,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2、曹操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
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很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 3、李敬玄 李敬玄(615年-682年),亳州谯县(今安徽谯城)人,唐朝宰相。
李敬玄早年曾为唐高宗的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后进拜中书令,封赵国公。仪凤三年(678年),李敬玄被任命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军征讨吐蕃。
因不通兵事,大败而回。后被贬为衡州刺史,又任扬州长史。
永淳元年(682年),李敬玄病逝,追赠兖州都督,赐谥文宪。李敬玄年轻时博览群书,精通礼制,后在马周的推荐下,进入崇贤馆,成为太子李治(即后来的唐高宗)的侍读。
4、李绅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
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
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
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5、马玉昆 马玉昆(?-1908年),字荆山,亦作景山,民间称为马三元,安徽亳州市蒙城马集人。
初以武童从毅军宋庆参加对捻军作战,积功至都司,后擢总兵。1874年与左宗棠部共同抗击阿古柏和沙俄侵略。
1894年补授山西太原镇总兵,协助宋庆防卫旅顺口。7月朝鲜事急,奉令率军至平壤。
在平壤保卫战中,他指挥所部奋勇抗击,重创日军第九旅团。但因主帅叶志超贪生怕死,指挥失当,终于败回国内。
1895年在辽河下游与日军作战中,马玉昆虽英勇善战,但由于清军各部不协,仍以清军失败而结束。1899年擢浙江提督,次年调还直隶提督。
庚子之变时,马玉昆率武卫左军抵御八国联军。
六、亳州和哪些历史文化名人有渊源
亳州市位于皖西北边陲,黄淮平原南 端,南襟江淮,北望黄河,西北部与河南省 接壤,西南部与阜阳市舭连,东部与淮北 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面 积约8 110平方千米,下辖涡阳、蒙城、利 辛三县和谁城区。
亳州的历史极其悠久,是 一座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古城,至今已有 3 700多年建城史,先后有商汤、曹魏、元末 小明王韩林儿在这里建都,故亳州又被称为 “三朝古都”。 亳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名人 辈出,古城因此也留下许多珍贵的文物 古迹。
其中蒙城尉迟寺遗址因挖掘出大量红烧 土房屋而被考古专家称为“中国原始第一 村”;谯城钓鱼台遗址出土的碳化小麦被中 科院命名为“中国古小麦”;涡河南岸的付 庄遗址是典型的大汶口文化类型,清理出13 座葬者多被拔牙的墓葬;涡河北岸的汤陵, 丘阜巍然,那里茂林修竹、松柏森森,是世 代被人们所敬仰的商朝建立者成汤王之墓; 金碧辉煌的道德中宫则是祭祀伟大思想家老 子(李耳)的地方,被称为道德瑰宝;道德 中宫门前的“问礼巷”则是儒家鼻祖孔子向 老子请教“礼学”时停车的地方。 亳州和汉魏曹氏家族有着不解之缘。
市 南郊的曹四孤堆、观音山孤堆、董园石墓、张园汉墓等既有古老的厚重大气,又有“龙 脉结穴”的帝王灵气,是考古学家注目的曹 氏家族墓群。建安路北端的古银杏树是当年 结宾广坐、轻歌曼舞的魏武故宅旧址。
东、西观稼台是曹操推行屯田制时修筑的,用以 观禾稼长势、督促军民屯田耕种的高台,宋 代人在台上建有寺院。 更有纵横亳州城的曹 操运兵道,是国内迄今发现保存最完好的古 代大型地下军事设施,被誉为“地下长城”。
谯令寺、义门寺、北曹寺、拦马墙、饮马池 等都是曹操留下来的遗迹。 亳州的名胜景点还有古朴典雅的华祖 庵,希夷故里的陈氏家庙,元末农民起义领 袖小明王韩林儿称帝即位处的明王台,被称 为“山陕会馆”的太关帝庙。
其中太关帝庙 内的花戏楼更是集砖雕、木雕、石雕于一体 的艺术珍宝。 亳州是华佗的故乡,经营中药材的历史 很长,享有“药都”之誉。
明清时期,亳州 就是淮北平原的商埠重镇,贸易以药材、铁 货为大宗,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如今的亳 州已成为“酒乡药都烟桐地,轻工商业旅游 城”。
现在漫步市区的36街、72巷,到处是 为中药材忙碌的人群,亳州至今已连续举办 10多届全国药交会,是中国四大药都之一, 在东南亚及日本、朝鲜颇具知名度。
七、亳州的历史名人都是谁
马玉昆:清末蒙城人。
清军名将。马玉昆的勇敢善战,却为日人所畏惧,如大平山之战,连日方的战史中也不得不承认:“此日之中国兵颇为顽强”,“忠勇力战”,“决无退却之色”。
任永清:蒙城人,.淮军旧将。北洋陆军将领。
过之纲:蒙城人。在西北军长期管理财金工作。
张 良:西汉亳州人。为刘重要谋士。
楚汉战争时,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城、笼络韩信等策略,并主张追击项羽,彻底消灭楚军,皆为刘邦所采纳。曾与韩信整理编次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
汉朝建立,封留候。 华 陀:东汉亳州人。
“神医”。“外科之祖”发明中药麻醉剂——麻沸散。
创造“五禽之戏”。 曹腾:东汉亳州人。
东汉末年大宦官。宽厚仁爱。
曹 操:三国亳州人。魏武帝。
文学上也有较高成就,其诗今存20余首乐府诗。昂扬之精神,宏伟气魄与慷慨不平之感情,形成其特有的风格,对五言诗发展贡献较大。
散文有40余篇。诗文皆为后世传诵。
曹 洪:三国亳州人。魏国名将。
骠骑将军。 曹 仁:三国亳州人。
魏国名将。大将军、大司马。
曹 真:东汉亳州人。魏国名将。
大将军。太司马。
曹 丕:三国亳州人。魏文帝。
为当时文坛领袖。其诗“燕歌行”为现存最以早一首七言诗。
所 著《典论·论文》为我国较早之文艺理论批评专著。现存诗歌约40首。
有《典论》5卷、《 列异传》3卷,文集23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文帝集》。
谥文帝。 曹 植:三国亳州人。
建安杰出诗人。其诗歌艺术性极高,对``五言诗发 展起极大推动作用。
今传《曹子建集》10卷。 许褚:三国时期亳州人。
魏国猛将。在曹操宛城战张绣时,因屡建战功,赐关内侯。
后与马超大战于潼关,威名大振。因勇猛知名,军中外号“虎痴”。
曹丕称帝时,封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曹睿即位后,又进封许褚为牟分侯。
许褚病死后,被追赠为壮侯。 夏候敦:三国时期亳州人。
魏国大将。从征孙权还,官拜前将军。
曹丕封魏王。任为大将军。
夏候渊:东汉末年亳州人。魏国名将,与张辽、曹仁、徐晃、张合并称五大良将。
夏候玄:三国时期亳州人。征西将军。
早期玄学领袖。书法家。
著有《夏候玄》集。今佚。
朱粲:隋亳州人。隋末农民起义首领。
号“可达寒”,自称“迦楼罗王”。“引军渡淮”,转战湖北竟陵陵、沔阳,后转山南。
在冠军(今河南邓县西北),称楚帝,年号为“昌达”。攻陷邓州,有众二十万人。
因乏军粮,首领杨士林、田瓒率兵叛朱粲,朱粲大败于淮源,被王世充拜为龙骧大将军。 李 绅:唐亳州人。
曾作《新题乐府》20首,其“锄禾日当 午,汉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诗哙炙人口。 陈 抟:后唐亳州人。
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及《先天图》。
其学说后经周敦颐、邵雍加以推演,成为宋代理学的组成部分。另著有《指玄篇》,言导养还丹之事。
好读《易经》,善诗,《全唐诗》 录有多首。 曹 霸:唐亳州人。
唐画马最最著名。杜甫作有《丹青引》及《观曹针军画马图》二诗,对其画艺极加称赞。
鲁宗道:唐亳州人。1017年诏两省置谏官,六员首推宗道为右正言,多所论 列,宋真宗意颇烦。
宗道耻于尸禄,请得罢去。真宗觉悟,遂于殿壁书“鲁直”二字。
后晋 升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迁左渝德直龙图阁。仁宗即位后,迁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 判吏部。
1022年升尚书礼部侍郎,以正直敢言,贵戚惮之,称“鲁头参政”。卒赠兵部尚书,谥肃简。
龚得树:清亳州人。捻军起义首领。
吴楚奇:清亳州人。清初画家。
诗画名冠江南。著有《鸿皋琐说》、《汀南吟草》等。
现存有《西江游览图咏》,内有山水画21幅。 刘金定:宋代蒙城人。
巾帼英雄. 孟汉卿:元代著名杂剧家。公案戏《张孔目智勘魔合罗》不仅在当时影响很大,而且流传至今。
薛蕙:明亳州人。明代著名诗人。
字君采,号西原,晚号大宁居士。著有诗文集《考功集》,另有《西原遗书》、《约言》等。
学识渊博,为当时学者敬重,称西原先生。 薛凤翔:明亳州人。
《牡丹史》作者。为牡丹作记、作谱,记述之详尽而言,则首推《牡丹史》。
姜桂题:亳州人.淮军旧将。北洋陆军将领。
老子:楚国涡阳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所著《道德经》。 张乐行:清涡阳人。
捻军起义首领。 张守禹:清涡阳人。
后期捻军著名首领。 张禹爵:清涡阳人。
袭爵为太平天国幼沃王,是捻军中最年轻的将领。 李奇茂:涡阳人。
台湾著名水墨画大师淡江大学艺术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