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简介 诗人曹邺简介
诗人曹邺简介
曹邺,字邺之,桂州(桂林)阳朔人,与晚唐著名诗人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 中文名称: 曹邺 又名: 邺之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职务: 吏部郎中(唐)、洋州刺史(唐)、祠部郎中(唐) 生卒年: 816~? 国别: 中国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曹邺 (816~?)晚唐诗人。字邺之。阳朔人。自小勤奋读书,屡试不第,流寓长安达10年之久。大中四年(850)登进士,旋任齐州(今山东济南)推事、天平节度使幕府掌书记。咸通(860~874)初,调京为太常博士,寻擢祠部郎中、洋州(今陕西洋县)刺史,又升吏部郎中,为官有直声。咸通九年(868)辞归,寓居桂林。平生擅长作诗,尤以五言古诗见称。诗作反映社会现实,体恤民疾,针砭时弊。著有《艺文志》 、《经书题解》及《曹祠部集》。 曹邺与晚唐著名诗人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曹邺曾任郎中,刺史等官职,他的诗多是抒发政治上不得志的感慨,少数是讽刺时政,也有一些山水佳篇。他写下了不少千古名诗,如《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怨诗》(四首之一):“手推讴轧车,朝朝暮暮耕。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所有的这些诗,对官吏盘剥百姓的讽刺真是入骨三分。有《曹祠部诗集》2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桂林在唐有二曹诗人,皆负重名于时。其一讳邺,字邺之,阳朔县人。尝作《四怨三愁五情诗》 ,为中书舍人韦悫所知,力荐于主司,大中间登进士第,由天平节度使掌书记迁太常博士,晋祠部郎中,仕终洋州刺史。其一讳唐,字尧宾,桂林附郭人。尝为道士,太和中举进士第,累为诸府从事,以暴疾卒于家。二公诗欧阳文忠公撰《唐书·艺文志》谓其集各三卷;近年浙中刻《唐四十家诗》有邺之诗止二卷,尧宾诗集则无存焉。(明·蒋冕《二曹诗》跋)曹邺予尝见曹邺之《监察从兄》、《读李斯传》诸作于选集中,窃谓唐之诗人鲜出其右,恨不多得。去冬,过阳朔,衙推雨岩陈君遗以全帙,凡若干首。其意隽以永,其风肆以则,其欣戚感遇各得乎性情之正,读之不忍去手,盖与昔所见者未易选择去取也。君将刻之,走使者告予。夫诗文无益于世则其人无可重轻,虽联篇缕章,只为木灾耳已。邺之诗不过百篇,获见其一、二犹且宝之,况完璧无可疵耶?是固可传也。(明·杨沔《曹邺古风诗》序)唐大中间进士第邑人曹君邺,字邺之,自以为魂武帝之后,故名若字取焉。
其诗多为古体,《四怨三愁五情》诸什皆沉浑慷慨,有建安七子之风。尝为博士于濆简介,时宰相高璩、白敏中相继物故,议谥太常。公建言:璩交游丑杂,进取多蹊径,谥法"不思妄爱曰剌",请谥为剌;又责敏中病不坚退,且逐谏臣,怙威肆行,宜谥曰丑。持论不阿如此。后徙居桂城阜财坊市门西,观察使令狐(陶左换)以邺所居,改为迁莺坊。(明·曹学(亻全)《重修唐祠部曹公读书岩祠堂记》)岩洞晚季以五言古诗鸣者,曹邺、刘驾、聂夷中、邵谒、苏拯数家。……就中邺才颖较胜。(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曹邺,字邺之,阳朔人。明蒋冕序称大中间登进士第,由天平节度掌书记,累迁太常博士,祠部郎中,仕至洋州刺史。然郑谷《云台编》有《送曹邺吏部归桂林》诗,则又尝官吏部,冕考之未尽也。《唐书·高元裕传》载,邺为太常博士时,议高璩赠谥事,其论甚伟。顾其诗乃多怨老嗟卑之作。盖坎坷不遇,晚乃成名,故一生寄托,不出此意,不但韦悫所称《四怨三愁五情》诸篇。及乎登第以后,《杏园席上同年》诗则曰:"匆匆出九衢,僮仆颜色异。"《献恩门》诗则曰:"名字如鸟飞,数日便到越。"《寄阳朔友人》诗则曰:"桂林须产千株桂,未解当天影月开。
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又何其浅也。张为作《主客图》,邺与其数,则当时亦为文士所推。其《读李斯传》及《始皇陵下作》二首,诸家选本或取之,然皆无深致。 《唐志》载邺集三卷,今仅二卷,其有佳篇而逸之耶?流传已久,姑存以备一家可也。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这首诗如题所示,写的是官仓里的老鼠。在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首《官仓鼠》显然从这里受到了一些启发。东郎山诗的前两句貌似平淡而又略带夸张,形象地勾画出官仓鼠不同凡鼠的特征和习性。谁都知道,老鼠历来是以“小”和“怯”著称的。它们昼伏夜动,见人就跑,所以有所谓“兽之大者莫勇于虎,兽之小者莫怯于鼠”的说法。然而官仓鼠却非同一般:它们不仅“大”──“大如斗”;而且“勇”──“见人开仓亦不走”。官仓鼠何以能至于此呢?这一点,诗人并未多说,但读者销加思索,亦不难明白:“大”,是饱食积粟的结果;“勇”,是无人去整治它们,所以见人而不遁逃。
第三句突然由“鼠”写到“人”:“健儿无粮百姓饥。”官仓里的老鼠被养得又肥又大,前方守卫边疆的将士和后方终年辛劳的百姓却仍然在挨饿!诗人以强烈的对比,一下了就把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矛盾展现在读者面前。面对这样一个人不如鼠的社会现实,第四句的质问就脱口而出了:是谁把官仓里的粮食日复一日地供奉到老鼠嘴里去的?至此,诗的隐喻意很清楚了。官仓鼠是比喻那些只知道吮吸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而这些两条腿的“大老鼠”所吞食掉的,当然不仅仅是粮食,而是从人民那里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尤其使人愤慨的是,官仓鼠作了这么多孽,竟然可以有恃无恐,这又是谁在作后台呢?“谁遣朝朝入君口?”诗人故执一问于濆简介,含蓄不尽。“谁”字下得极妙,耐人寻思。它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去探索造成这一不合理现象的根源,把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主题十分鲜明。这种以大老鼠来比喻、讽刺剥削者的写法,早在《诗经·硕鼠》中就有。不过,在《硕鼠》中,诗人反复冀求的是并不存在的“乐土”、“乐国”、“乐郊”,而《官仓鼠》却能面对现实,引导人们去探求苦难的根源,在感情上也更加强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发展。官仓鼠这首诗,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揭露官仓管理不善,细细体味,却句句是对贪官污吏的诛伐。

诗人采用的是民间口语,然而譬喻妥帖,词浅意深。他有“斗”这一粮仓盛器来比喻官仓鼠的肥大,既形象突出,又点出了鼠的贪心。最后一句,又把“鼠”称为“君”,俨然以人视之而且尊之,讽刺性极强,深刻地揭露了这个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出门行一步,形影便相失。何况大堤上,骢马如箭疾。夜夜如织妇,寻思待成匹。郎只不在家,在家亦如出。将金与卜人,谲道远行吉。念郎缘底事,不见天与日。背山见楼影,应合与山齐。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鸣鸡。无限燕赵女,吹笙上金梯。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公子长夜醉,不闻子规啼。其一怨 美人如新花,许嫁还独守。 岂无青铜镜,终日自疑丑。其二怨 庭花已结子,岩花犹弄色。谁令生远处,用尽春风力。其三怨短鬟一如螓,长眉一如蛾。相共棹莲舟,得花不如他。其四怨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其一愁远梦如水急,白发如草新。归期待春至,春至还送人。其二愁远梦如水急,白发如草新。归期待春至,春至还送人。其三愁别家鬓未生,到城鬓似发。朝朝临川望,灞水不入越。其一情东西是长江,南北是官道。牛羊不恋山,只恋山中草。其二情阿娇生汉宫,西施住南国。专房莫相妒,各自有颜色。其三情蛱蝶空中飞,夭桃庭中春。见他夫妇好,有女初嫁人。其四情槟榔自无柯,椰叶自无阴。常羡庭边竹,生笋高于林。 其五情野雀空城饥,交交复飞飞。勿怪官仓粟,官仓无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