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把企业比喻成什么形象 鬼谷子對「自知」進行了形象比喻,不自知有3種表現,你有嗎?

火烧 2021-11-22 18:05:30 1039
鬼谷子對「自知」進行了形象比喻,不自知有3種表現,你有嗎? 古今關於「自知」一說的論述很多,如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孫武:「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莎士比亞:「愚者自以為聰明,智者則有自知之明」。
把企业比喻成什么形象 鬼谷子對「自知」進行了形象比喻,不自知有3種表現,你有嗎?

鬼谷子對「自知」進行了形象比喻,不自知有3種表現,你有嗎?  

古今關於「自知」一說的論述很多,如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孫武:「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莎士比亞:「愚者自以為聰明,智者則有自知之明」。常言道:「人貴有自知之明」。鬼谷子關於自知的論述,用了深動而形象的比喻,更容易使人理解。鬼谷子的自知論是人們不得不學的學問。
鬼谷子說:「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見形也,若光之與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針,如舌之取燔骨。」這段經典的大意是,如果我們做到了自知,再去觀察對方的言辭,就不會有偏差。並很容易掌握所需要的真實情況,就像用磁石取針,就像用舌頭獲取焦骨上的肉一樣萬無一失。
鬼谷子告訴我們,一個人要了解外界的人或事,首先要了解自己,只有了解自己,才能了解他人,如果做到了這點,再來了解別人時,就會像比魚一樣不差毫釐。「自知」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必須深刻反思的問題,一個不自知的人很容易誤事,歷史上就有這樣的教訓。戰國時期,秦國與齊國交戰,齊國國王由於中了秦國的詭計,把老將廉頗招回,派了一個沒有自知的趙括當主帥。
趙括是齊國老將趙奢的兒子,他讀了幾本兵書,便目中無人,連他父親都瞧不起。秦齊交戰責任重大,齊王在派趙括出征前,問趙括你有把握打敗秦軍嗎?他說很自信地回答"有!"。後來齊王派趙括接替老將廉頗,趙括到了前線,完全改變了廉頗的戰略戰術,與強大的秦軍採取強攻的方法,結果一敗塗地,趙括被秦軍用箭射死,齊軍慘敗。還有三國時的馬稷,也是個不自知的人,致使街亭丟失,自己也丟了性命。
古今中外缺少自知的人不少。所以說,自知是一個人重要的品質,缺少自知人也註定要失敗。所以「自知」決不是一個小事,是每個人必須清醒的大事。根據鬼谷子的「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彼」的道理,不難看出,缺乏自知的人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一是自負,自大。也就是無知,這種人事物,沒有真正認識的情況下,憑著所謂比別人聰明的心理,不進行深入分析和調查研究,憑主觀意志辦事。
二是淺薄,無知。這種人做什麼事都不踏實,那怕是學了點什麼,也是一知半解,就自為什麼都懂了,在這種情況下能把事情辦成功嗎?
三是驕傲自滿,自以為是。這種人聽不進別人意見,自我意識太強,什麼事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只有自己的觀點正確,瞧不起別人,這種人不失敗才怪。
以上三點就是不自知的主要表現,當然還有很多原因,這裡不再論述。總之,自知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的大事。人之不自知就如「目不見睫」一樣。要看清楚自己,就要客觀地審視自己,反思自己。不但要看到自己的優點,更要看清楚自身的缺點。如同照鏡子一樣,不但要看正面,也要看背面。要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該走什麼樣的路,適合幹什麼,找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才是」自知「的。以上就是學習鬼谷子"自知"的體會,不知大家對此有何見解,歡迎討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