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康乾盛世不包括什么朝代 康乾盛世不包括,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包不包括雍正?

火烧 2022-09-22 09:25:01 1053
康乾盛世不包括,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包不包括雍正? 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包不包括雍正?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治世。它包括清朝时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从公元1662年起,到公元1795年止

康乾盛世不包括,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包不包括雍正?  

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包不包括雍正?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治世。它包括清朝时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从公元1662年起,到公元1795年止,历时130多年,在此期间,由于统治者相继施行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措施,保证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安定,劳动人民得以安心生产,从而使社会经济从明末清初战争的疮痍中恢复过来,并迅速发展,登上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治世局面,清朝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康熙皇帝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康熙皇帝是清圣祖,名叫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因为他的年号叫康熙,所以习惯上称为康熙皇帝。一位常见到康熙帝的传教士这样写道:“他威武雄壮,身材匀称而比普通人略高,五官端正,两眼比他本民族的一般人大而有神,鼻尖稍圆,略带鹰勾状,虽然脸上有天花留下的痘痕,但并不影响他的英俊的外表。”(白晋《康熙皇帝传》)康熙帝于1661年继位,这时他才只有八岁。遵照太后的意见,顺治遗诏命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四大臣共同辅政。后来,大权只落入鳌拜一人手里。鳌拜专横跋扈,居功自傲,结党营私。康熙帝十六岁时设计捕杀了鳌拜,君权才得以行使。康熙亲政后,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卓有成绩。他对中国历史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首先,康熙帝巩固和加强了祖国的统一,这也是他对中国历史做出最大的贡献。他坚决平定了三藩之乱;加强对南方各地的控制。降服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孙子郑克塽,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公元1675年,他派兵驱逐了盘踞在黑龙江流域雅克萨的沙俄侵略者,遏制了沙俄对华侵略的野心。公元1679年,他派代表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平定了回疆、准噶尔等反动贵族的叛乱;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他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表现了雄才大略。自康熙时期至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在北起外兴安岭,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东抵鄂霍次克海、库页岛和台湾广大而神圣的领土内,实现巩固了全国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世界上强大的国家。康熙为清王朝的统治和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其次,康熙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他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鼓励垦荒,从公元1671年,陆续放宽垦荒起科年限,并规定垦荒有成绩,据开垦多少,给予不同官职,这促进了垦荒的积极性,到康熙末年,全国荒地基本上得到开辟。公元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圈地令,以后永远停止圈地,并规定所圈土地应退还给农民。公元1685年,康熙又规定民间新垦田亩,“自后永不许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旗主的经济扩张,有利于自耕农民。康熙还下令将明朝藩王的庄田改为“更名田”,免费交给原佃户耕种,田归佃户“永为世业”,变佃户为自耕农民。为了使农村生产秩序稳定,康熙还把蠲免钱粮作为恢复经济的经常性的重要措施。除了水旱灾害例行全免之外,还往往一年蠲免几省,一省连蠲数年。公元1701年,又开始把全国各省分为三批,实施“轮蠲”,每三年轮免一次。这种措施一直持续到雍正、乾隆时期,乾隆时因为国家财力充足,还多次进行全国性普免。这种措施,使农民能有余钱投入生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康熙还进行了赋役改革,实行“摊丁入地”,公元1712年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丁额为准。以后“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康熙任用蕲辅等,治理黄河,减轻了水患,注意兴修水利;这些都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康熙皇帝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进行一系列统一战争,使局势趋向稳定,清政府大为巩固,又通过一系列的文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人民过上了一百一十二年的和平生活。再经雍正、乾隆的努力,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 到乾隆时期,制服了今四川西北部大小金川的反抗,粉碎了新疆地区大小和卓木的武装暴乱,打败了廓尔喀对西藏的进犯;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遏制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在“康乾盛世”时,社会经济发展非常快。首先是耕地面积迅速增加,至雍正时已达到九亿多亩,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加上农业技术的发展,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使全国粮食总产量大大增加。实行了调整工商业的政策,使商品经济也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康乾盛世”把中国封建经济推到高峰。中国的人口在“康乾盛世”时突破了一亿大关。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也是“康乾盛世”时奠定的基础。

记得采纳啊

18世纪“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不包括 A.统治者对外实行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这是导致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不能发展壮大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原因;同时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使西方国家实力急速提升,中西方实力差异逐步拉大,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并未丧失独立自主地位,所以B项说法错误,A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答案选B。点评: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解答要注意思路和方法。一般而言,否定式选择题的设问是体现其题型特征的场所,设问中往往会有诸如“不正确的”“错误的”“不可能发生的”等字样,但也会出现比较隐蔽的设问方式如“违背了上述观点”“不会出现”“不包括”等。解题时一般采用排除法最为快捷有效,当然也可以采用直选法,即根据自己对史实、历史结论的准确理解和认识,直接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这三个历史事件分别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三年”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影响是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2、“三十年”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新中国建国,影响是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md思想的胜利,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3、“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是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扩展资料:

这段话出自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原文如下,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石材,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103吨,镌刻着md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md起草、ze书写的150字碑文。

康熙通宝值多少钱

截止2019年12月:

由于背面的字样和种类等众多方面存在差异,康熙通宝铜钱的价格从600元到20000元不等,康熙通宝部分稀有珍品是可以达到上十万甚至是上百万的。

近代以来,随着古钱币收藏的不断升温,康熙通宝成为古钱币收藏市场的一员,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并且因为康熙通宝发行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当时社会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很快,商品交换、货币经济也非常发达,所以康熙一朝的钱币铸造精美大气,圆润规整,钱型厚重,文字美观大方,铸量极大,存世丰富。这些也是康熙通宝收藏热不断升温的影响因素。

扩展资料:

第一,铜钱的品相极为重要,完好的品相是高价的基础,有缺损的品相在价格上就少了一大半。

第二,铜钱的字体的区分,宋体比楷体更为稀有,价格也更高。

第三,铜钱上的字也有很大的区分,记地支铜钱就较为值钱,巩字钱就更为罕见的,价格方面当然也不言而喻了。

第四,铜钱的大小,重量,直径,黄铜和紫铜在价格上都有所不同。

第五,铜钱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其收藏价值成正比,比如康熙年间康熙曾为纪念丰收年而铸造的铜钱价值和收藏意义更为不同。

历史上康熙是怎么死的

康熙晚年病逝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零10月。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

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命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为康熙帝上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活到68岁,在古代已经是高寿了。康熙那个时候可能因为年事已高,很有可能患有各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自四十七年冬开始,疾病缠身,衰老体弱,心悸几危,右手失灵,头晕、腿肿,“稍早起,手颤头摇,观瞻不雅”,“心跳之时,容颜顿改”,这些都是老年疾病的常见现象。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大帝”。如果说他是中华帝国众多皇帝中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一点也不为过。他在位时期,智擒鳌拜,剿撤三藩,南收台湾,北拒沙俄,订《尼布楚条约》,西征蒙古,兴修水利,治理黄河,鼓励垦荒,薄赋轻税,爱民如子。

康熙大帝勤于政事,雄才大略,好学敏求,崇尚节约。在位61年,由于他的文治武功,中国的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发展,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中的一个黄金时代,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

康熙被称为“最博学的皇帝”,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不仅谙熟儒家典籍,而且通晓音律、自然、天文、历算、地理。即使按现在的标准,他也称得上是个奇才。皇帝读书,主要读经学、史学、文学和艺术等。

但是,康熙帝还对算学、天文、地理、光学、医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身边聚集了一批中外科学家,特别是一些耶稣会传教士。顺治二年(1645年),日耳曼人汤若望向清廷进呈历法,被定名为《时宪历》,颁布使用。

汤若望作了掌管天文与历法机构的钦天监监正。到康熙帝时,在清朝耶稣会传教士的国籍,有意大利、法兰西、日耳曼、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瑞士、墨西哥等。

康熙是一位开明的皇帝,他对有科学知识的耶稣会传教士,一概给予信任、使用与尊重,并向他们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熙

不得不看的历史片有哪些?

历史片这个话题比较沉重,先推荐几部轻松一点的历史影视剧。

《汉武大帝》

在中国的历史上,最出名的朝代便是秦、汉、唐、明、清,而汉朝有着最出名的两位皇帝,一个是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另一个就是中兴之祖汉武帝刘彻,历史上著名的推恩令就是由他颁布的,这部剧比较尊重史实,值得一看。

《雍正王朝》

熟悉历史的人自然知道“康乾盛世”,但是这个盛世虽然仅提到了两位皇帝,但其实是包括了三位皇帝在位的时期,其中雍正夹在康熙与乾隆之间。有些报刊曾经评价这部剧“代表着历史剧的最高水平”。当然,剧中政治斗争、查处贪腐、治理水患等才是最大的看点。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前文提到秦、汉、唐、明、清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而这一部剧讲的便是明朝,在明朝最大的问题便是贪腐,海瑞则是难得的清官,一群贪官与一位清官的碰撞,再外加一位明代精明能干的皇帝,这部剧不可谓不精彩。

下面推荐一些话题比较沉重的历史片。

《茶馆》

《茶馆》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剧中三言两语便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形象,皇室子弟、皇宫太监、资本家、穷困潦倒的乞丐、普通市民等等,这部剧用一代人的视角讲述了三代人的故事,在一个茶馆内度过了清朝、民国、抗战等时期,不可谓不经典,但背后却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辛酸史。

《金陵十三钗》

这部剧与《茶馆》不同,《茶馆》的故事是让人心情平静的看完一切,就像是在看一个事不关己的故事,直到影片结束后慢慢回味才会触目惊心,但是《金陵十三钗》却会让人在观影时就愤怒,那是在扒开一个充满死亡之路的历史时代。

这些历史片都比较沉重,类似的还有《辛德勒的名单》、《南京!南京!》等,哪怕前面三部剧中也有很多让人义愤填膺的事情发生,但不管如何,这几部历史片都不得不看,大到讲述了一个历史时期,小到能看完一个人物的一生。

康乾盛世不包括什么朝代 康乾盛世不包括,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包不包括雍正?
雍正(96)不包括(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