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许世友骂王洪文:坐政治火箭行 领导军队不行

火烧 2022-11-19 22:47:35 1079
许世友骂王洪文:坐政治火箭行 领导军队不行 md为什么一定要对十一大军区中的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对调呢?从我党与军队的具体关系变化来看,我党总体模式与思路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但实际过程却有些复杂。md

许世友骂王洪文:坐政治火箭行 领导军队不行  

许世友骂王洪文:坐政治火箭行 领导军队不行
md为什么一定要对十一大军区中的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对调呢?从我党与军队的具体关系变化来看,我党总体模式与思路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但实际过程却有些复杂。md曾说:“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但是有了枪确实又可以造党,八路军在华北就造了一个大党。还可以造干部,造学校,造文化,造民众运动。延安的一切就是枪杆子造出来的。”
基于历史经验,建国以后,md始终对军队抓得很紧,特别关注直接领导者的动向。他一直兼着中央军委主席,要求军队重大问题都要向他报告,甚至营、连的调动也要经过他批准。
“文革”前夕,md与汪东兴谈话时说:“我们军队里也不那么纯,军队里也有派嘛……不知你们信不信?你们不信我信。我们军队几十年经常有人闹乱子。”可见,md对军队领导权和内部状况的关注,是促成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历史和心理因素。
当然,直接导致这次对调的,还是bl利用军权与旧部的关系,企图篡夺政权,以及由此引发的“九一三事件”(1971年)。此后,md开始重新审视“文革”,决意重新启用被打倒和受排斥的老干部,并亲自着手掌握军队情况。在这种背景下,“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开始在md头脑中逐步酝酿。
在ze等人的努力下, 1973年3月10日,dp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同年8月在党的十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由于此时ze病情加重,md有意识培养dp成为ze的接班人,对dp更加器重。
在一次听取工作汇报中,md讲到各大军区司令员久未调动的问题,问dp怎么办?dp稍作沉思,随后把面前的茶杯和md的茶杯对换了一下。md会心一笑,说道:“英雄所见略同。”
1973年12月,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一开始,md就批评政治局和军委。他说:“政治局要议政。军委要议军,不仅要议军,还要议政。”又说,“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以后改了吧。你们不改,我就开会,到这里来。我毫无办法,无非是开政治局会,跟你们吹一吹,当面讲。”
会场里鸦雀无声,气氛有些紧张。md缓和了一下语气,转换了话题。他说:“我考虑了很久,大军区司令员还是调一调好。”他面朝yj:“你是赞成的,我赞成你的意见。我代表你说话。我先找了总理、王洪文两位同志,他们也赞成。”
md建议在座的政治局委员们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唱完歌,他接着谈:“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这是讲各大军区司令员。他说他已经考虑了好久,认为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坐镇,一呆就是20年,会出现消极因素。
随后,md宣布重要决定。他指着复出不久的dp说:“我们现在请了一个参谋长。他呢,有些人怕他,但他办事比较果断。”md又对dp说:“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过去的缺点,慢慢改一改吧。”md讲话常常是漫谈,话题很广,但始终贯穿他要阐明的观点和思想。
12月22日,md正式宣布对调命令,他把各大军区司令员、军兵种主要领导集中了起来。md想给王洪文一次机会,让他在将帅面前树立威信,委托王洪文点名。王洪文不知深浅,就大大咧咧地点起名来。
“许世友!”没有人答应。王洪文向会场望去,只见许世友脸色铁青,眼望天花板,不理会他。其实,此时许世友正在心中暗骂:“许世友的名字是你喊的吗?你坐政治火箭行,领导军队不行!”王洪文在上海时,和许世友比较熟,也在一起喝过酒,没有想到许世友一点面子也不给他。于是他又壮着胆,点了一次:“许世友!”忽听“咚”的一声,许世友把茶杯往茶几上一磕,发出巨响。
这时,王洪文才醒悟过来,他转过头来求助似的望着伟大领袖。md铁青着脸,有些恼火,但却一言不发。
机敏的ze立刻来救场。他拿过名册,看也不看,先从其他司令员点起,李德生、陈锡联、许世友……刚才还很傲的将军们,一个个响亮地回答着。点完名,ze宣布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具体细节:
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
其实,当时全国有十一大军区,除了上述八大军区外,还有新疆军区、成都军区、昆明军区的三位司令员没有被调动。
会议结束后,按照md的要求,命令下达10天内,各军区司令员都到达了新的工作岗位,每人按规定仅带了10人以内的工作人员。对调工作干净利落地完成了。
这次重大军界人事调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学者罗兹曼指出:“这是有意识地显示文官控制着国家政权。这样,许多司令员便离开了他们工作了20多年并建立了关系网的地区。这一命令是中国地方军事主义走向衰落的主要迹象。这次调动的规模之大表明,涉及到的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传统的势力已经被打破。”
dp事后谈起这次对调的必要性时指出,“这是因为md很懂得领导军队的艺术,就是不允许任何军队领导干部有个团团,有个势力范围。”
整体来说,这次对调是我军建军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md经长久酝酿后所采取的一项重大的治军、治国举措。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有力地保障了md、党中央对军队的绝对统一领导,对当时的政治局面起到了稳定作用,也为以后军队高级干部交流制度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领导火箭军队政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