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简短 李世民的历史小故事

火烧 2021-12-26 23:24:16 1051
李世民的历史小故事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

李世民的历史小故事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

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

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

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历史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

唐王朝的开创者李渊只是贵族世家中一个很平凡的人物,不过他虽然平凡,他的三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却都是一代英雄。

而尤以李世民的功绩最大,几个最强悍的敌人,像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被他统军击败。

由于封建王朝实行的是皇长子继承制度(当然,也有少数的例外),一旦亲王声望和力量,跟太子相等,甚至超过太子时,残酷无情的政变和流血事件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这是专制政体下无法解决的死结。

基于这一原因,新兴的唐王朝在建立不久就走上了几十年前隋王朝所走过的道路,发生了夺嫡斗争。

公元626年(唐王朝建立的第九年),秦王李世民陷入了和他父亲当年一样的左右为难中,所不同的是,他父亲是为君臣之道,而他则是为了兄弟情义。

在秦王府幕僚欲以死相谏之后,日后的唐太宗下定了决心。

他在早朝之前兵伏玄武门,格杀了他的哥哥太子建成和弟弟齐王元吉。

当时,唐太祖李渊正在皇宫内的湖上泛舟游玩,李世民的军队冲到面前,声称护驾。

老人家这才知道两个儿子已死。

为了避免与杨坚同一命运,他立即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为太上皇。

,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杀兄弑弟逼父,俨然就是第二个隋炀帝杨广——虽然他给父亲留了一条活路,而不是象杨广那样把父亲活活打死,但他与杨广不同的是:杨广在处心积虑十四年成功夺得皇位之后,剩下的就是无休无止地发泄着他变态的欲望,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就把强大的隋王朝彻底推进了深渊;而李世民则随时随地都用杨广作为警惕对象,每一件措施都力争跟杨广的不同。

最终,李世民大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继西汉王朝之后,为中国开创了长达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贞观之治”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比如经过长期的战乱,无数土地荒芜,人民更乐于和平安定,谋生也变得相对容易等等。

但这些因素并不起决定作用,李世民大帝个人的优秀才是最主要的因素,李世民大帝和他的谋士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组成了一个高效、廉洁、睿智的管理团队,互相勉励督责,兢兢业业从事国家建设。

在人民尊重和信任的支持下,推行廉洁政治,获得空前成功。

李世民严厉地控制自己不去触及“绝对权力”这根使无数君王堕入深渊的魔杖,并且鼓励和接受最难堪的逆耳之言。

他对官员们要求:“君主如果刚愎自用,自以为比别人聪明,他的部下一定谄媚他。

结果君主失去国家,部下也不能单独保全。

隋王朝宰相虞世基一味阿谀杨广,以保他的富贵,结果也难逃一死。

各位应以此为戒,对国家大事有意见,一定要报告给我。

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简短 李世民的历史小故事

有一次,他下令男子年龄虽不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也应征集当兵。

魏征拒绝在诏书上署敕,李世民告诉他:“这都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报年龄。

”魏征说:“陛下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诈欺;可是你却先失去诚信。

”李世民愕然,魏征说:“陛下不以诚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诈欺。

”李世民立即收回命令。

李世民又下令凡官员伪造资历,限期自首,否则处死。

限期过后,又有查获,李世民命即斩首。

大理少卿戴胄忠(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副院长)却只判流刑,李世民大怒说:“你故意使我说话不算话!”戴胄忠说:“陛下命令,不过一时的喜怒。

法律却经过慎密研究,颁布天下,人民共守。

陛下应忍小忿而存大信。

”李世民大喜说:“你执法如此严正,我还有什么忧虑!”李世民又大修洛阳宫殿,给事中张玄素说:“陛下当初克复洛阳,把隋王朝宫殿全部烧掉,不到十年,却加倍经营。

为什么从前厌恶它,而今却效法它。

这种情形,比杨广更坏。

”李世民变色说:“你说我不如杨广,那么比子受辛如何。

”张玄素说:“如果不停工,就跟子受辛一样。

”李世民叹息说:“我考虑不周到,才有此错误。

”赏赐张玄素绸缎二百匹,立即停工。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亲王打猎时伤害农民,被御史柳范弹劾。

李世民责备亲王府长史权万纪:“这都是权万纪不能规劝阻止,罪应处死。

”柳范说:“房玄龄还不能阻止陛下打猎,怎么能单单责备权万纪。

”李世民大怒回宫,很久很久,怒气平息,发现自己理屈,马上再出来召见柳范嘉勉。

最严重的一件事发生在公元632年(这件事诸多正史野史都有记载),李世民受不了魏征的直言指责,也在大怒中回宫,一面发誓:“老不死的乡巴佬,这回非宰了你不可(这当然不会是李世民的原话,不过史书中的记载必然是经过了润色,恐怕也真实不到哪里去,倒是我这句恐怕更贴合当时李世民的心情)”长孙皇后见皇帝暴走,就问乡巴佬是谁,李世民说:“当然是魏征,他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我。

”这时的长孙皇后显示出了她完全能够匹配名君的杰出气质,她立即换上正式的皇后服饰,站在庭院之中,向皇帝大礼参拜。

李世民大吃一惊。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领袖英明则部下正直,魏征所以正直,正由于你的英明,我怎能不祝贺!”李世民这才想到他自己过分,不久之后,即擢升魏征为侍中(相当于宰相)——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长孙皇后是西汉的吕后或者清末的慈僖又或者是现代的某某一类的人物,魏征会是个什么下场......得妻如此,恐怕也是成就李世民千古英名的一个重要原因。

向理性屈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对于手握无限权利的封建君主来说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数千年历史、数百位帝王中第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然是由于他的勋业,也更是由于他本身的美德。

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以后所有帝王乃至今天我们所需要效仿的典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