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的夫是哪个 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這三種親戚真不親嗎?
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這三種親戚真不親嗎?
人一出生,有很多事情就已經註定了,由不得你去選擇。比如親戚關係,從你出生的那一天起,不論是兄弟姐妹,還是七大姑八大姨,這些跟你有着血緣關係的人,這一輩子都將與你同行。但親戚間也有着遠近和親疏,在農村中就流傳着這樣的一種說法:“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其中就闡述了親情之間的遠近聯繫。這麼這句話在理嗎?

1、從血緣關係上分析
一般大家都認爲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都是自己的親人,比如姨、舅和姑姑,他們都是自己父母的親兄弟、親姐妹,關係自然很親近,對自己的關心和關愛也會更多,於是就有這麼一句話“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着筋”,這說的就是只有和家族成員有血緣關係的人,才是真正的親戚。
而姨夫、舅媽、姑父就不一樣了,他們和自己沒有實際的血緣關係,只是因爲和自己的親人發生了姻親關係,後來才加入這個大家庭的,所以感覺上就沒有那麼親近了。在陝西農村就流傳着一句話叫“親舅假妗子”,意思是說,舅舅對自己的關心都是真的,舅媽做得就是表面的文章。因此農村還有一種“姑是姑姨是姨,姑父姨夫扯淡皮”的說法。
2、從相處時間上分析很多的家庭,當小孩出生時,自己的阿姨、舅舅或者姑姑還沒有出嫁,這時候大家還生活在一起,尤其是姑姑,便在很大的程度上承擔了共同照顧小孩子的任務,相處的過程中便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阿姨和舅舅沒結婚,便會對小孩子很稀罕,孩子回外婆家時,阿姨和舅舅常常會給孩子買玩具,帶着他玩,給他無限的關愛。
就算是姑姑、阿姨、舅舅比自己的父母先結婚,這些親人往往也會愛屋及烏,把對弟弟、妹妹的愛,自然延續到下一代,希望孩子們都過得好。
而姑父,姨夫和舅媽都是因爲有血緣關係的親人而連接起來的,平時和他們單獨打交道的時候並不多,如果少了中間的紐帶,關係只會更加疏遠,農村有種說法叫做“姑死了,舅走了,餘下老表不來了”,說的也是同一種意思。
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人都是感情動物,就算和姑父,姨夫和舅媽沒有血緣關係,心理上的親疏關係也會因爲實際的人際交往有所改變。如果在相處的過程中比較和諧,時間一長,關係自然會越來越親近。在農村,有很多孩子反而和沒有血緣關係的舅媽、姨夫和姑父關係十分親近。
由此看來,“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的說法只是從血緣關係上說明親疏關係,但光從這一點強調親或者不親,並沒有實際意義,要想維繫親情,最主要的還是多多走動和聯絡感情。對此你怎麼看,你覺得這種說法有道理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