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齐晋鞌之战特殊句式 鞍之战(春秋时期)

火烧 2021-05-30 11:45:02 1038
鞍之战(春秋时期) 齐晋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89年。当时,晋国的执政卿士S子为报齐国戏辱之仇,借鲁、卫求援之机,发兵攻齐。主战场为,故史称“之战”。这场战争以晋国胜利而告终,但大大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实力。

鞍之战(春秋时期)  

齐晋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89年。当时,晋国的执政卿士S子为报齐国戏辱之仇,借鲁、卫求援之机,发兵攻齐。主战场为,故史称“之战”。这场战争以晋国胜利而告终,但大大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实力。在战斗中,晋国之所以能胜利,除了《左传》中表现的君臣同仇敌忾以外,还与晋国的农耕经济较为发达有关。另外,晋处于齐国以西,地势相对较高,在军事作战上具有“俯冲”优势。这两个原因,又是《左传》的作者所考虑不到的。

齐晋鞌之战特殊句式 鞍之战(春秋时期)

之战的起源

之战又名鞍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于前589年六月十七的一场战斗。作战的地点是。

前589年,齐顷公率齐军讨伐鲁国及卫国,鲁国及卫国派使者至晋国求援。S克随即率晋军车八百乘,讨伐齐国以救鲁、卫 。韩厥在出战前的那天梦见自己的父亲子舆警告他不要站在战车的两侧,以防被射杀。他因此战在车的正中。他在追赶齐顷公的时候为齐侯驾车的邴夏认出他是个君子,要让人射杀他。齐顷公认为认出他是君子还射杀他不礼。

因此射倒了韩厥的左右(按:先秦的材料中“毙”字没有“死亡”之意,所以此处解释为“倒仆”更为恰当。)。齐顷公出战时轻敌,马不被甲,人不早餐,就上阵出击,结果被晋军大败。齐顷公在逃跑时下属逢丑父替换位置。他们被晋军中军司马韩厥追上,逢丑父假装命令伪装的齐顷公去打水,齐顷公因此才逃脱了被俘虏的命运逢丑父与公易位。

之战 即春秋晋齐之战。《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前589年,齐顷公攻打鲁国,卫军救援也被齐军打败。孙桓子和臧宣叔到晋国求援。晋景公派遣S克、范燮、韩厥、栾书等统帅八百辆战车救援鲁卫。晋军会合鲁卫两军,6月16日在卫国的莘地(山东莘县)与齐军相遇。

齐顷公派人请战,表示“我军虽不强,请在明天早上决战”, S克表示“晋国和鲁卫是兄弟,鲁卫说贵国在他们国家发泄愤怒,君主不忍,让我们来求情,也不让长期留在这里,我们不能有辱君命。”齐将高固首先向联军攻击,取胜后在齐军营垒中夸耀说,需要勇气的来买我余下的。

次日两军在齐国的地(济南东北)再次列阵交锋,从双方军队运动情况看,晋军在莘地采用了故意示弱,主力迅速东移,最终把齐军引诱到了地,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地之战”。两地相距数百里,齐军在一天内赶到,17日清晨,齐顷公在战前还鼓励要消灭了联军再吃早饭,这种状态倒更像经过一夜的急行军,部队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就面对晋鲁卫联军的攻打,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S克受伤了,他的部下解张说要忍耐,不能因为小的伤痛损害君主的大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