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斯焚书坑儒 疯狂年代的焚书烈火

火烧 2021-05-30 11:45:38 1034
疯狂年代的焚书烈火 “文革”过去了整整30年,人们仍然无法忘记那既疯狂又充满苦难的年代。  最早说起焚书的,应该是郭沫若了。1966年4月14日他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说:“拿今天的标准来讲,我以前所
李斯焚书坑儒 疯狂年代的焚书烈火

疯狂年代的焚书烈火  

“文革”过去了整整30年,人们仍然无法忘记那既疯狂又充满苦难的年代。
  最早说起焚书的,应该是郭沫若了。1966年4月14日他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说:“拿今天的标准来讲,我以前所写的东西,严格地说,应该全部把它烧掉,没有一点价值。”其次是巴金,他在上海作协5月的一次学习会上,说他“写的全是毒草”,“我愿意烧掉我的全部作品”。
  他们只是表态,表达的是一种写了“毒草”书籍的忏悔心情。
  真正行动起来烧书的,主要是当时被誉为“英雄”的红卫兵,还有一批骄横的造反派。
  焚书始于1966年6月,“破四旧”在八九月达到高潮,至1967年5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文件《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保护文物图书的几点意见》以后,部分地方仍有焚书现象。
  那个时期,红卫兵、造反派将抄家,抄部分文化馆、书店、图书馆、寺庙、教堂和文艺团体所得的大批图书,包括国内外文学名著与美术作品,宗教书籍,还有文稿画稿,教材笔记,家谱族谱。历史照片-民国时期的书画报、政经资料,明清等朝代的书籍、字画,以及戏装、易燃文物等等,除了集中管理和私分的以外,大都进行焚烧、损毁。许多图书被随意抛弃、践踏,有的被当做手卷烟、糊墙的用纸和厕所手纸、垫马桶盖的纸。
  这场浩劫,毁灭了大批珍贵图书、资料。被焚毁图书的总数,无法计数。
  1967年,北京文物图书清理小组的孙学海等人,利用通县造纸厂机器突然坏了停工的短暂时间,从正要制作成纸浆的大量线装图书、字画堆中,挑选出320多吨珍贵的线装书,其中包括珍贵的宋版书《十三经》缺本、赵孟钍榉ㄊ志硪患、徐悲鸿的《奔马》。天津市文物图书清理组的刘光启抢救出了六朝写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东晋王羲之的《干呕帖》,宋朝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元朝杨维桢的《梦游海棠城》,明朝王武的花卉扇面、林良的《芦雁图》等等
年代疯狂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