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多少年历史文化 法国历史文化介绍
法国历史文化介绍
一、法国文化特点
法国文化的特点是古典文学、艺术设计、戛纳国际电影节、遗产日、饮食等。
1、古典文学。17世纪以来,法国古典文学先后出现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杜马、雨果、福楼拜、杜马、左拉、罗兰等文学巨擘。
他们的巴黎圣母院,红黑相间,老人,基督山伯爵,悲惨的世界和约翰·克里斯托夫都被翻译成了世界文学。 2、艺术设计。
自17世纪以来,法国已成为世界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的领头羊。实用艺术、建筑和时装设计学校以“法国制造”闻名海外。
阿维尼翁戏剧节由法国戏剧导演让·维拉尔于1947年创立。它有力地促进了法国文化艺术的恢复和发展,使高雅的戏剧艺术走出宫廷走向民间。
3、戛纳国际电影节。它是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
每年五月在法国东南部沿海小城戛纳举行。它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持续约两周。
1956年最高奖是金鸭奖,1957年改为金棕榈奖。 4、遗产日。
1984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和星期日正式开始。最初的活动是在9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举行的。
在时任文化部长雅克·朗的推动下,许多深宫的历史文化遗产向公众开放,让更多的人知道如何热爱和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原名“全国文物开放日”。
5、饮食。法式食物新鲜而新颖。
法国菜主要喜欢牛肉、烤蜗牛、松露、蘑菇、龙虾、鹅肝、鱼子酱、葡萄酒、橄榄油、鲜奶油。提供标准法国餐的顺序是冷盘、汤、主菜和甜点。
法国葡萄酒闻名世界。波尔多、朗格多克和勃艮第都是法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区。
。
二、求 法国的文化简介
法国文化: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相继出现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维克多·雨果、福楼拜、小仲马、左拉、居伊·德·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
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译成世界文学作品,在世界广为流传。
侦探小说方面有莫里斯·勒布朗的侠盗亚森罗平,和乔治·西姆农的梅格雷探长。近现代,法国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有创新,不但出现了罗丹这样的雕塑艺术大师,也出现了像莫奈和马蒂斯等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
从17世纪开始,法国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关实用美术、建筑、时装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也早已凭借其“法国制造”的商业硕果而闻名海外。
法国人喜爱体育运动,比较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足球、网球、橄榄球、地滚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车环形赛等。比较有名的大学有巴黎大学、里昂大学等。
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每年5月在法国东南部海滨小城戛纳举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为期两周左右。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
三、求 法国的文化简介
法国文化: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相继出现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维克多·雨果、福楼拜、小仲马、左拉、居伊·德·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
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译成世界文学作品,在世界广为流传。
侦探小说方面有莫里斯·勒布朗的侠盗亚森罗平,和乔治·西姆农的梅格雷探长。近现代,法国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有创新,不但出现了罗丹这样的雕塑艺术大师,也出现了像莫奈和马蒂斯等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
从17世纪开始,法国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关实用美术、建筑、时装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也早已凭借其“法国制造”的商业硕果而闻名海外。
法国人喜爱体育运动,比较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足球、网球、橄榄球、地滚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车环形赛等。比较有名的大学有巴黎大学、里昂大学等。
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每年5月在法国东南部海滨小城戛纳举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为期两周左右。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
四、法国历史(详细)
国家的诞生 法国的历史是长期以来人民的点滴劳动汇集而成的。
法兰西众多的独特之处正是其文化的体现。二千年来各个朝代和他们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证,最后才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法国。
史前时期 大约一百万年前,从欧亚大陆迁移来的人类一直来到最后的边界——大西洋边。从此定居下来。
萨比安人则最早在公元前四万年到八千年开始出现在这里。许多考古遗迹证明了在法国这片土地上史前就有人类文明存在。
高卢时期 约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凯尔特人离开他们在西里西亚的家乡,向莱茵河和大西洋之间的这一地区开始入侵。这块土地当时居住着90个不同的部落,被称作高卢人。
高卢人在农业和十分发达的手工业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文明。他们发明了收割机、木桶、四轮马车和铁剑。
很快罗马帝国也注意到了这片土地。公元前50年,朱利叶斯·凯撒大帝来到这里,征服了这一地区。
高卢-罗马文明定都于里昂,统治了相当长时间,形成了今日法国的最初蓝图。正是这一时期法语开始形成,许多大城市已经有了雏形,道路网也从此初现端倪。
法兰克王国 从五世纪起,来自东方的汉斯、汪达尔、阿拉曼斯、维斯高特、奥斯特洛 高特和法兰克人先后入侵该地区,高卢-罗马人为了抵御入侵而和法兰克部落联合了起来。他们的基地设在巴黎附近地区,也就是令天被称作法兰西岛的地方,这股力量慢慢征服了全国。
法兰克王朝的梅罗文家族和卡洛林家族统治从五世纪延续到十世纪。这一时期,高卢一罗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逐渐融合。
法兰西王国 在公元768年到814年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他建立了许多学校,促进文化繁荣并召集了许多学者在身边。他的工国划分为郡,郡长(世俗政权)和主教(宗教权威)共同管辖。
米斯统领则负责执行帝国法律。 987年,雨果·卡佩,法兰西岛领主,加冕成为国王,而法兰克人的土地(被称作法兰斯)成为法兰西王国。
新建立的法兰西王朝想把宗主权施及整个统治领域内。 从11世纪至15世纪,先后有18任国王不断地向封建领主们施加权威,王国得以扩大(吞并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并夺取了一些英国的领土,例如阿基坦和诺曼底。
这几个世纪中突出的特点是宗教热情高涨,文化、经济和城市也得到极大发展。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资产者,他们形成了社会中一个新的阶级。
城市也变成了行政单位。 从1226年到1270年间统治法国的国王路易十一十分重视司法,曾经亲自在万森的一棵橡树下主持审判。
他一生中建造了许多医院和教堂,参加了两次十字军东征,成为君王中的典范。他后来被尊称为圣路易。
从16世纪到18世纪,十位国王致力于加强国家的权力以及其行政。在抵御东方和南方的敌人入侵的战斗中,他们逐渐建立了国家的自然边界。
这其间有三位政治人物尤其值得提起: -亨利四世结束了国内的天主教与清教徒的宗教战争,把西班牙入侵者逐出了国境。这样,他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此外他还曾试图改善贫苦的法国农民的不幸处境。 -黎塞留,路易十三的宰相。
他领导法国抵抗住了奥地利的军事干涉,通过削弱贵族和清教徒的力量加强了主权。他还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学并促成了法兰西学院的建立。
-科尔贝,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他曾尝试统一全国的法制,以及通过建立大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公司来促进革新。
他曾寄希望于法国的殖民地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 几次历史变迁 1789年的大革命 1789年的国民会议变成了宪政会议。
封建权力被废除、公布了人权宣言,建立了议会君主制。 1792年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君主出逃等事件,君主制被废除,第一共和国宣告成立。
自此至1795年,包括罗伯斯庇尔在内的革命者们同时与国外(普鲁士、奥地利、英国、西班牙)和国内(旺代)的反革命势力作着斗争。在政治生活中,革命者们采纳了孟德斯鸠和卢梭提出的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从1799年至1804年,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领导着法国政府,他统治期间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集权制资产阶级国家、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典(其民法典至令仍然有效)。政府还建立了高中教育体制并改革了大学教育。
五、法国的历史简介是什么
马赛[1](marseille,英文也称marseilles)是法国第二大城市和第三大都会区(metroplitan area)。
它位于地中海沿岸,原属于普罗旺斯省(provence)。它是法国最大的商业港口,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商业港口。
马赛是全世界小资们向往之地普罗旺斯的首府。 马赛港分老港和新港,老港在城市的港湾,如今成了游艇的码头。
新港区在城市的西面,在欧洲仅次于荷兰鹿特丹港,是第二大港口。 面积:240.62平方公里 位置:位于地中海北岸,以铁路线计,西北距巴黎836公里,距里昂350公里。

地形:马赛的地势山峦起伏,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环抱。东南濒地中海,水深港阔,无急流险滩,万吨级巨轮可以畅通无阻。
西部有罗讷河及平坦河谷与北欧联系。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人口:1,623,720(2008年) 人口密度:3436人/平方公里 居民:马赛人口一向比较混杂,既有来自地中海以及欧洲地区、也有来自非洲的居民。近25%的马赛人口为北非血统,大多为阿尔及利亚人和突尼斯人。
据人口统计学家估计,在不久的将来,马赛将成为欧洲第一个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城市。它的犹太人社区是欧洲第三大的。
语言:法语 电话代码:0033 (0)4 现任市长:让-克劳德·戈丹 jean-claude gaudin(2001-2008) 邮政编码:13001至13016 纬度:北纬43度17'51” 经度:东经5度22'38” 平均海拔:12米 海拔:最低0,最高640米 [编辑本段]历史 马赛是由希腊的phocaean于公元前600年作为一个贸易港而建立,取名为massalia(massalia;参见list of traditional greek place names)。可以说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它被凯尔特人蹂躏过,然后又被古罗马征服。
在古罗马时代,它被称为massilia。公元前一世纪并入罗马版图,后衰落几近绝迹,10世纪再度兴起。
1832年港口吞吐量已仅次于英国伦敦和利物浦,成为当时世界第三大港。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马赛人高唱《莱茵河战歌》进军巴黎,激昂的歌声鼓舞着人们为自由而战。
这首歌后来成为法国国歌,被称为《马赛曲》。1934年,南斯拉夫王国亚历山大一世抵达港口并会见了法国外交部长路易·巴尔杜。
他在那里被vlada geieff暗刺身亡,刺杀者对亚历山大拒绝承认克罗地亚为一个独立国家而感到愤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聚集在港内的法国军舰拒绝向纳粹德国屈服,全部壮烈自沉,马赛又一次震撼了世界。
[编辑本段]经济 是法国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该市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环抱,景色秀丽,气候宜人。马赛东南濒地中海,水深港阔,无急流险滩,万吨级轮可畅通无阻;西部有罗纳河及平坦河谷与北欧联系,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全港由马赛、拉韦拉、福斯和罗纳圣路易四大港区组成,年货运量1亿吨,为法国对外贸易最大门户。马赛是法国的一个重要工业中心,这里集中了法国40%的石油加工工业,福斯-塔尔泊一带有4个大型炼油厂,每年能处理石油4500万吨。
马赛的修船工业也相当发达,其修船量占全国此行业的70%。新港区有大小船坞10个,其中第10号船坞长465米,宽65米,深11~12.5米,能修理世界最大的船只--80万吨级的油轮。
马赛每年接待游客达三百万人次以上,是法国接待游客人数最多的城市之一。 [编辑本段]文化 法国 国歌“马赛曲”正是以马赛义勇军命名的。
广泛传播的塔罗牌来自马赛,它也被称为马赛塔罗牌。 1792年4月24日,法国国歌《马赛曲》创作于斯特拉斯堡。
它最初的名字叫做《莱茵军战歌》,作者鲁日·德·李尔只是一名业余音乐家。 当时法国正同奥地利交战,法国士兵在《马赛曲》的鼓舞下十分英勇。
曾经有乐队指挥赞美说:“《马赛曲》是具有大炮一样威力的音乐。”这首歌曲很快就广为流传起来。
马赛的义勇军十分喜欢它,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他们挺进巴黎时就高唱着这首歌曲。于是,巴黎人便称这首歌为《马赛赞歌》,后来又把它称为《马赛曲》。
1795年7月14日,《马赛曲》成为法国国歌。从1880年开始,在7月14日举行国庆游行时,都要奏响《马赛曲》。
《马赛曲》原来有6段歌词,第7段和最后一段(并非鲁日·德·李尔所作)是后来增加的。习惯上,在公共场合使用的法国国歌仅用第1段和第6段。
[编辑本段]行政 马赛被分为16个市政专区(municipal arrondissement),然后又被分为111个小区(quartier)。这些专区每两个组成一个sector,8个sector拥有一个议会和一座市政大厅,就像巴黎和里昂的专区一样。
市政选举按sector进行。每一个sector选举自己的议员(共计303个),其中的三分之一为市议员。
[编辑本段]人物 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artaud)(1897年-1948年),作家 莫里斯·贝雅尔(maurice béjart)(1927年出生),芭蕾舞家 让-亨利·古尔戈(jean-henry gourgaud)(1746年-1809年),演员 德西里·克拉里(désirée clary)(1777年-1860年),瑞典国王查理十四世的妻子 阿道夫·梯也尔(1797年-1877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艾蒂安·约瑟夫·路易·加尼耶-帕热斯(etienne joseph louis garnier-pages)(1801年-1841年),政治家 奥诺雷·杜米埃(honoré daumier)(1808年-1879年),漫画家和画家 约瑟夫·奥。
六、法国的历史概括
你好 很高兴为你解答 早期历史 最早记载关于未来有一天将会成为法国的这块土地上人民的文献资料是用希腊语写成的。
就算我们接受这些关于腓尼基殖民者在前600年左右建立马萨利亚(Massalia,今马赛)的材料的话(修昔底德写关于马赛),这些资料也只限于很基本粗略的介绍,只提到北边有「辛梅里人」、南边有(来自隆河?)的「利古里亚人」,却没有指出其他更明确的地理位置。 可不看的是亚里士多德(伊索克拉底及柏拉图的弟子,前384-前332),在他的作品中有提到「塞尔特人」的风俗,他们是来自隆河和阿尔卑斯山之间的凯尔特居民。
(希腊语κ??λτοι。)亚里斯多德氏就像罗马人入侵以前的大多数古典时代史家一样,一再强调塞尔特人好战的价值观以及(以现代的意义而言的)野蛮的风俗。
他留下的记录之所以深具意义,是因为他执笔的年代,正值塞尔特诸部大肆扩张,散布直到多瑙河河口以及高卢最深处角落的每一片土地。因此,这些间接的材料针对未来法国的部份,只有寥寥数语。
第一次铁器时代(前850-前450)的部酋分立 相对地,诉诸考古发现的话,则能让我们比较确定地重现晚期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相对稳定的社会之后,突然爆发的军事与社会钜变。由许多遗址的「年代下限」(terminus postquem)所显示,这些动汤发生于前850年左右,也就是第一次铁器时代。
在这个时代当中,考古学家们可以重新发现当时经济和技术发达的聚落,其中一个座落于阿尔卑斯山当中,很可能就是塞尔特人来临之前的遗址。 这个时代的特征似乎是由规模不小的酋邦(principautés)所支配,并由好战的贵族体制所统治。
这些「塞尔特部族的君长、女王」(语见帕特里丝·布杭Patrice BRUN)以兵器和华美的二轮战车陪葬,如同今法国金丘省(勃艮第大区)的维克斯(Vix)以及德国符腾堡州侯赫多尔夫(Hochdorf )等地所见。他们的墓葬同样揭露了来自地中海文化圈(特别是埃及)的奢侈品在此出现,见证了这些贵族的巨富当中亦有商业贸易的一面。
前6世纪初,希腊商人在地中海的Lacydon海湾建立了 马塞,这个希腊殖民地成为贸易中心。在马塞定居的希腊人来自小亚洲的Phocée城。
凯尔特人(前450年代至前2世纪) 前450年到前400年艺术品风格重新发生了巨大变迁,这可能意味着政治方面也发生了 变化。在那个时候,出现了La Tène文化。
按照传统的观点,高卢的时代从此正式开始,但是考古遗址发生的变化的理由目前还在争论中。 按照第一个观点,在地中海文明的影响下,社会发生了逐渐的变化,外来民族逐渐扩散。
按照第二个观点,凯尔特侵略了原住民的领土,这些原住民从前史一直到凯尔特人的来临变化了很少。 我们无法了解这些社会变迁的事实,只能提出一些假设。
目前大部分的专家推出折中观点:既发生了漫长的文化扩散过程,也发生了凯尔特的入侵。 高卢独立时代 到了公元前二世纪,希腊文和拉丁文关于高卢族和高卢国的记载越来越多,揭开了高卢族的奥秘面纱的一部分。
高卢(拉丁文 Galli)一词最早出现在罗马政治家Caton的笔下(公元前168年),他指的是从法国入侵意大利北部的高卢族人。在公元前二世纪末,在希腊殖民地马赛的影响下并由于高卢族和地中海的贸易交流,高卢族的一些部落开始希腊化,也开始运用希腊字写高卢语,但是由于宗教的忌讳,高卢族没有把其丰富的口传历史写成文字,限定文字的运用范围为商业和贸易。
因此,在高卢语消失之后,这些传统随着被淡忘了。 高卢被划分成几个部落,那些部落之间的领土界限显然被划定得非常清楚。
这些界限和未来的罗马“城市”(Civis)的界限相吻合,从此和现代法国的省相吻合。 La Tène文化末期的高卢在语言、文化等方面显示出稳定的状态。
但是,按照罗马的历史学家,在社会政治方面,高卢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制度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选定的法官(高卢语vergobretos)。 罗马人征服高卢之前一个世纪是高卢文明的鼎盛时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不象罗马作家和西方19世纪历史学家描述得如此野蛮落后。
在那个时代出现了规模非常大的城堡(oppidia),也开始运用钱币:高卢人文明的水平不低于前2世纪的罗马。 高卢人对罗马文化的贡献非常众多。
在军法和技术方面,罗马人不仅采用了高卢人的许多发明,也借了高卢语的词汇,例如:木桶、剑(gladius)、锁子甲、肥皂、马车(carrus)等。 罗马征服高卢(前125年至前51年) 在前2世纪末年,罗马已经征服了高卢的东南部(现在法国的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和朗格多克-鲁西永等地区),这些地区被称为“Gallia togata”,即“穿罗马式长袍的高卢”,因为这些地区的高卢人最早受到罗马影响,开始采取罗马的生活方式。
日尔曼人入侵 在406年12月31日夜里,汪达尔人,苏维汇人,阿兰尼人等日尔曼“野蛮”民族一同侵入罗马帝国,趁冬天莱茵河水结冻,容易过河。一直到476年--罗马帝国的复灭,皇帝的权利日益减少,高卢的罗马代表也不敢反抗日尔曼人。
在帝国行政里,那些日尔曼族人被划入两个不同的阶级:联邦者foederati和殖民者lètes。 现时法国领土是由高卢族。
七、法国文化的简介有哪些
国家的诞生 法国的历史是长期以来人民的点滴劳动汇集而成的。
法兰西众多的独特之处正是其文化的体现。二千年来各个朝代和他们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证,最后才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法国。
史前时期 大约一百万年前,从欧亚大陆迁移来的人类一直来到最后的边界——大西洋边。从此定居下来。
萨比安人则最早在公元前四万年到八千年开始出现在这里。许多考古遗迹证明了在法国这片土地上史前就有人类文明存在。
高卢时期 约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凯尔特人离开他们在西里西亚的家乡,向莱茵河和大西洋之间的这一地区开始入侵。这块土地当时居住着90个不同的部落,被称作高卢人。
高卢人在农业和十分发达的手工业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文明。他们发明了收割机、木桶、四轮马车和铁剑。
很快罗马帝国也注意到了这片土地。公元前50年,朱利叶斯·凯撒大帝来到这里,征服了这一地区。
高卢-罗马文明定都于里昂,统治了相当长时间,形成了今日法国的最初蓝图。正是这一时期法语开始形成,许多大城市已经有了雏形,道路网也从此初现端倪。
法兰克王国 从五世纪起,来自东方的汉斯、汪达尔、阿拉曼斯、维斯高特、奥斯特洛 高特和法兰克人先后入侵该地区,高卢-罗马人为了抵御入侵而和法兰克部落联合了起来。他们的基地设在巴黎附近地区,也就是令天被称作法兰西岛的地方,这股力量慢慢征服了全国。
法兰克王朝的梅罗文家族和卡洛林家族统治从五世纪延续到十世纪。这一时期,高卢一罗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逐渐融合。
法兰西王国 在公元768年到814年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他建立了许多学校,促进文化繁荣并召集了许多学者在身边。他的工国划分为郡,郡长(世俗政权)和主教(宗教权威)共同管辖。
米斯统领则负责执行帝国法律。 987年,雨果·卡佩,法兰西岛领主,加冕成为国王,而法兰克人的土地(被称作法兰斯)成为法兰西王国。
新建立的法兰西王朝想把宗主权施及整个统治领域内。 从11世纪至15世纪,先后有18任国王不断地向封建领主们施加权威,王国得以扩大(吞并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并夺取了一些英国的领土,例如阿基坦和诺曼底。
这几个世纪中突出的特点是宗教热情高涨,文化、经济和城市也得到极大发展。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资产者,他们形成了社会中一个新的阶级。
城市也变成了行政单位。 从1226年到1270年间统治法国的国王路易十一十分重视司法,曾经亲自在万森的一棵橡树下主持审判。
他一生中建造了许多医院和教堂,参加了两次十字军东征,成为君王中的典范。他后来被尊称为圣路易。
从16世纪到18世纪,十位国王致力于加强国家的权力以及其行政。在抵御东方和南方的敌人入侵的战斗中,他们逐渐建立了国家的自然边界。
这其间有三位政治人物尤其值得提起: -亨利四世结束了国内的天主教与清教徒的宗教战争,把西班牙入侵者逐出了国境。这样,他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此外他还曾试图改善贫苦的法国农民的不幸处境。 -黎塞留,路易十三的宰相。
他领导法国抵抗住了奥地利的军事干涉,通过削弱贵族和清教徒的力量加强了主权。他还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学并促成了法兰西学院的建立。
-科尔贝,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他曾尝试统一全国的法制,以及通过建立大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公司来促进革新。
他曾寄希望于法国的殖民地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 几次历史变迁 1789年的大革命 1789年的国民会议变成了宪政会议。
封建权力被废除、公布了人权宣言,建立了议会君主制。 1792年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君主出逃等事件,君主制被废除,第一共和国宣告成立。
自此至1795年,包括罗伯斯庇尔在内的革命者们同时与国外(普鲁士、奥地利、英国、西班牙)和国内(旺代)的反革命势力作着斗争。在政治生活中,革命者们采纳了孟德斯鸠和卢梭提出的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从1799年至1804年,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领导着法国政府,他统治期间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集权制资产阶级国家、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典(其民法典至令仍然有效)。政府还建立了高中教育体制并改革了大学教育。
拿破仑帝国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他在到1815年的12年统治期间力图建立一个庞大的欧洲帝国。10年间,法国军队在整个欧洲大陆不断与一些强大的联盟较量。
曾有一个时期法国疆域急剧扩大。只是到了1815年它的边界才回到1789年的状态。
俄罗斯战役中法国军队的惨重伤亡导致了拿破仑的下台和被放逐。他后来曾再次统治法国,但仅一百天后,他就因为滑铁卢战役失败而再次退位。
君主制复辟 1815至1830年间的两任国王都想要在复辟的旧君主制下维持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期间的一些进步措施。法兰西王国的殖民帝国在北非继续扩张。
法国的最后一任国王:路易斯-菲力浦被加以封号“法国人之王”。1830至1848年间出现了贸易商业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开始,社会主义和联邦主义运动也开始兴起。
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最终将法国引向了 1848年大革命,导致了君主制的最后崩溃。 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 普选制、新闻自由和对劳动者阶层起义的恐惧给了拿破仑。
八、关于法国的历史
1792年建立了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伦称帝建立了第一帝国。拿破伦执政期间,对法国国家机器进行了重大改革,他所颁布的民法法典,一直沿用至今。1815年拿破伦无征和统治结束。
1848年建立了第二共和国。1852年路易.波拿巴称帝,建立第二帝国。普法战争期间(1870-1871),法军屡战屡败,1871年3月 28日国民议会首脑梯也尔与普鲁士签订了和平条约,激起了处在贫苦中的巴黎市民的愤怒,同日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4月21日梯也尔残酷镇压起义,将公社社员屠杀殆尽。这就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
第三共和国建立于1875年,1940年,德法西斯侵占法国,第三共和国复灭。法国人民在戴高乐将军的领导下,建立了反法西斯民族阵线。
第四共和国成立于1946年,戴高乐宣布辞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后在美国的援助下,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并迅速发展。 1958年戴高乐当政,成立了第五共和国。1981年社会党人密特朗当选总统。1995年5月17日,保卫共和联盟的雅克.希拉克正式就职,成为新一届的当选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