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燕国禅让 这个燕王太奇葩,上演禅让闹剧,结果差点国破家亡

火烧 2022-11-05 10:41:52 1064
这个燕王太奇葩,上演禅让闹剧,结果差点国破家亡 战国时期,燕国的地位比较特殊,虽然跻身战国七雄之列,却被齐国和赵国压制在东北一角动弹不得。 相比其他六国,燕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它很少参与中原诸侯的争

这个燕王太奇葩,上演禅让闹剧,结果差点国破家亡  

燕国禅让 这个燕王太奇葩,上演禅让闹剧,结果差点国破家亡
战国时期,燕国的地位比较特殊,虽然跻身战国七雄之列,却被齐国和赵国压制在东北一角动弹不得。 相比其他六国,燕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它很少参与中原诸侯的争霸。 除此之外,燕国还发生了许多奇葩的事情,最让人吐槽的是燕王哙的禅让闹剧,导致燕国分崩离析,差一点被齐国灭亡。 公元前321年,这是燕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燕易王去世,其子燕王哙即位,远在齐国搞破坏的苏秦被五马分尸。 与大多数历史一样,国家栋梁去世,其家属亲戚都会得到重赏。 苏秦去世后,他的儿女亲家燕国国相子之的地位大大提升。 苏秦的弟弟苏代也走上纵横家的道路,以游说为业,与国相子之的关系相交颇深。 《史记》有记载,「 ”苏秦之在燕,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 燕王哙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在位期间励行节俭,反对奢侈,爱惜民力。 在政治主张上厚古薄今,痴迷于古代先贤尧、舜、禹等人的禅让之道。 国相子之从中看到了机会,派出几批有才能的人去做燕王哙的思想工作,让他仿效先贤禅让。 第一个人是刚刚从齐国回来的苏代,燕王哙问他齐王是什么样的人,苏代回答很肯定,齐王绝对不能称霸,因为他不信任大臣。 意思很简单,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国君必须要信任大臣。 《史记》有记载,「 ”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于是燕王大信子之。” 接着是重臣鹿毛寿游说燕王哙,天下人之所以称颂尧,是因为他把天下禅让给许由,燕王哙想要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应该学习尧。 何况尧虽然表示了禅让,但是许由也没有接受,天下依然在尧的掌握之中。 《史记》有记载,「 ”今王以国让于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 听了鹿毛寿的话后,燕王哙就把燕国禅让给子之,甚至还把俸禄三百石以上官员的印信交给子之,也就是说,子之完全掌控了燕国。 让燕王哙没想到的是,子之没有许由的德行,不但不推辞,反而一口答应下来。 子之如愿地当上了国君,燕王哙自称为臣,燕国庙堂上笼罩着一种怪异的氛围。 父亲甘心为臣,儿子太子平却以此为耻,自从知道燕王哙有禅让的打算后,一直想干预,只是实力远远不及子之。 可是,子之也没有治国之才,在位三年时间,燕国就被弄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公元前314年,公子平经过一番策划后,起兵反抗子之,奈何实力依然不够,屡战屡败。 《史记》有记载,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将攻子之。 战争持续数月,燕国青壮年死伤惨重,百姓纷纷逃散,国不像国,家不像家。 齐国抓住机会,打着「 ”救命于水火”的名义,发动大军冲向燕国境地。 一方是诸侯强国,另一方是内战数月的小国,结果可想而知。 更关键的是,齐国大军进入燕国后,燕国「 ”士卒不战,城门不闭”,可见燕国百姓有多么痛恨当时的统治者。 仅仅不到两个月,齐国大军就攻陷了燕国国都蓟,子之被擒,而燕王哙在乱军中被杀。 从某种程度来说,燕王哙这一出禅让的闹剧,导致燕国灭亡了。 在这场战争中,齐国用五十天就占领了燕国,归功于燕国百姓的配合。 可是战乱平定后,齐国在燕地肆意地残害百姓,引起燕国军民的激烈反抗。 齐国不想深陷农民义军的泥潭,也碍于诸侯国的舆论压力,不得不撤军离开燕地。 在赵武灵王的帮助下,燕国迎立在韩国做人质的公子职回国继位,史称燕昭王。 (参考文献:《史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