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六句话 姜子牙名言佳句
姜子牙名言佳句
1. 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
2. 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瘳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于己。此爱民之道也。
3. 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
4. 地薄者大木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
5. 负命者上钩来。
6. 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合,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
7. 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
8. 贵法。令之必行,必行则治道通,通则民大利。
9. 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
10. 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
11.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
12. 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13. 其法以天清净,无阴云风雨,夜半遣轻骑,往至敌人之垒,去九百步外,遍持律管当耳,大呼惊之。有声应管,其来甚微;角声应管,当以白虎;征声应管,当以玄武;商声应管,当以朱雀;羽声应管,当以勾陈;五管声尽不应者,宫也,当以青龙
29. 按贤察名,选才考能,名实俱得之也。
30. 因其所为,且兴其化。上知天道,中知人事,下知地理,乃可以有国焉。
31. 夫天下,非常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国,非常一人之国也。莫常有之,惟有道者取之。
32. 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33. 为将者,受命忘家;当敌忘身。
34. 势因于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陈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
35. 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
36. 为之不密,密而不富者,盗在其室。
37. 天下有粟,贤者食之;天下有民,贤者收之。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38. 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为动。
39. 作将,冬日不服裘,夏日不操扇,天雨不张盖幔,出隘塞、过泥涂,将先下步。
40. 举而不用,是有求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41. 知与众同者,非人师也。大知似狂。不痴不狂,其名不彰;不狂不痴,不能成事。
42. 令行禁止,王者之师也。
43. 故必死,必死不如乐死,乐死不如甘死,甘死不如义死,义死不如视死如归,此之谓也。故一人必死,十人弗能待也;十人必死,百人弗能待也;百人必死,千人弗能待也;千人必死,万人弗能待也;万人必死,横行乎天下。
44. 致慈爱之心,立威武之战,以卑其众,练其精锐,砥砺其节,以高其气,分为五选。异其旗章,勿使冒乱。坚其行阵,连其什伍,以禁淫非。垒阵之次,车骑之处,勒兵之势,军之法令,赏罚之数,使士赴火蹈刃,陷陈取将,死不镟踵者,多异于之将者也。
45. 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
46. 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47. 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48. 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
49.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
50.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51. 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及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52. 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和工,随时变化,以为纪钢。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
53.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adgg").insertBefore('.textCont p:eq(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