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朱安传 鲁迅交代朱安两件事,朱安没做一件,江冬秀听了进去,并得了幸福

火烧 2022-12-05 21:20:04 1055
鲁迅交代朱安两件事,朱安没做一件,江冬秀听了进去,并得了幸福 民国时许多文人才子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胡适和鲁迅同样也难以逃脱。 两人都是遵从母亲的命令走入包办婚姻,然而结局却天差地别。从某种角度来看,

鲁迅交代朱安两件事,朱安没做一件,江冬秀听了进去,并得了幸福  

朱安传 鲁迅交代朱安两件事,朱安没做一件,江冬秀听了进去,并得了幸福
民国时许多文人才子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胡适和鲁迅同样也难以逃脱。 两人都是遵从母亲的命令走入包办婚姻,然而结局却天差地别。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几乎代表着当时包办婚姻的两种结果。 鲁迅从始至终都没有接受妻子,在遇到真爱许广平以后,便丢下妻子,逃到广阔的天地,和爱人相守在一起。 胡适也遇到过两情相悦的女子,却还是将自己的感情放下,选择了母亲定下的江冬秀,婚后也算过得美满温馨。 两种婚姻,无关对错,只不过是选择的不同罢了。 一、鲁迅:婚姻无法施舍 「 ”清官难断家务事”,对于婚姻,许多人都身不由己。 面对母亲擅自做主定下的亲事,恰逢父亲刚去世,鲁迅不愿母亲伤心,也只能怀着牺牲的心,无奈应下。 婚后,鲁迅便将妻子作为「 ”一件母亲送给我的礼物”供养着。这个世人眼里,封建礼教的「 ”逆子贰臣”,明知此婚姻会是一场悲剧,却还是十分平静地接受了。 他对妻子朱安怀着一颗悲悯之心,认为: 「 ”女性一方面本来也没有罪,现在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们少的老的罪,又不能责备异性,也只好陪着做一世的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帐。” 若说鲁迅从来没有打算接受妻子,其实也不尽然。他曾经对朱安提出两个条件:放足和进学。但朱安并没有做到,并因此彻底失了丈夫的心。 一个大文豪和一个目不识丁的女人,又怎会有什么共同语言呢? 母亲鲁瑞不满儿子的行为,质问儿媳有什么不好的。鲁迅只摇头说道:「 ”和她谈不来。”当母亲问「 ”怎么谈不来”时,鲁迅的回答是「 ”和她谈话没味道”。 鲁迅对妻子说的话,一日里也就三句。妻子叫起床,他答应「 ”哼”,叫吃饭,也「 ”哼”一声。只有晚上妻子先睡,问关门与否时才应一声「 ”关”或是「 ”不关”。 妻子抱怨:「 ”老太太嫌弃我没有儿子,大先生终年不同我讲话,怎么会生儿子呢?” 两人的婚姻一直有名无实。 二、胡适:爱情来源感动 胡适的婚姻,和鲁迅如出一辙。 他13岁时,母亲便已选定了心仪的儿媳,江冬秀。出于孝心,他答应了。 和朱安一样,她也是缠着小脚、大字不识的旧式女子。不同的是,江冬秀一辈子抓住了丈夫的心,甚至于后来胡适爱上了其它人,想要离婚也被她阻止了。 在美国留学期间,胡适也对未婚妻提出了放足和识字的要求。 江冬秀自然明白这一要求背后的意义。为此,她十分努力「 ”放脚”,也开始了学习。 经过了一番努力和学习后,她的脚放大了许多,也可以阅读和通信了。胡适知道能做到如此十分不容易,十分感动欣慰。 后来在日记里,他写道: 「 ”得冬秀一书,辞旨通畅,不知系渠自作,抑系他人所拟稿?书中言放足事已行数年,此大喜也。” 由此可见他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因为这件事,胡适回国后便举办了婚礼。婚后的江冬秀,在丈夫的影响下,也慢慢向新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靠近。 江冬秀虽无法在学术上和丈夫有共同的对话,日常生活里的交流却是平等的。加上她有着旧式女子的贤惠能干,是标准的贤妻良母。 胡适的同乡就曾说: 「 ”江冬秀是一位相当爽朗的老太太,爱打麻将,烧得一手好吃的徽州菜,爱读武侠小说。这一对老夫妇在纽约相依为命,实在看不出他们伉俪之间有丝毫不调合和不寻常之处。” 见过夫妻两的人也说,江冬秀的确有「 ”大使夫人”的风度。 三、选择不同自有得失 两段开头相同的婚姻,却因为中途人不同的选择,驶向了不同的方向。 后来鲁迅和自己的学生许广平相爱,便决心逃离婚姻,抛弃了妻子。胡适也遇到了韦莲司,一度闹到了要和妻子离婚的地步,却还是没能成功。 面对丈夫的离开,朱安说:「 ”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 而江冬秀却以死相逼,从此丈夫再也不敢提离婚二字。 鲁迅从「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挣脱出来,去追寻自己的幸福。胡适则放弃自己爱情,回到家庭。 两人的不同选择,也有着不同的得失。 许广平本身就是一位才女,婚后更是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一边保持家务,帮助丈夫的抄录出版等。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工作上,对丈夫的帮助都很大。 婚后的近四百篇杂感中,「 ”后九年中的所写,比前九年多两倍;而这后九年中,近三年所写的字数,等于前六年。” 胡适谈论过自己的创作高峰期,还是在读书期间。 「 ”那是我一生最闲暇的时期,也是我最努力写作的时期。在那时期,我写了约摸一百万字的稿子。” 在《我们的双生日(与冬秀书)》中,胡适表达了后期自己忙于著作,妻子却总是邀约朋友到家里打牌,对自己影响十分大。 鲁迅去世后,许广平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收集、整理、出版鲁迅著作的工作之中。 ​ 夏志清曾不无感慨地说: 「 ”鲁迅去世才两年,就有《鲁迅全集》二十册问世。而胡适去世十六年了,我们还看不到他的全集,这是说不过去的。” 或许这便是有得便有失的道理,不同的选择,自然会有着不同的得失,只要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便也是正确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