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庞统为什么要献连环计 此人向曹操父子献2计,一计可灭刘备一计可灭孙权,可惜没被采纳
此人向曹操父子献2计,一计可灭刘备一计可灭孙权,可惜没被采纳 三国名将无数,曹魏有「 ”五子良将”,蜀汉有「 ”五虎上将”,孙吴有「 ”江表虎臣”,俱为一时之俊杰,纵马于百万军中,占尽风流,也让后人对
此人向曹操父子献2计,一计可灭刘备一计可灭孙权,可惜没被采纳

三国名将无数,曹魏有「 ”五子良将”,蜀汉有「 ”五虎上将”,孙吴有「 ”江表虎臣”,俱为一时之俊杰,纵马于百万军中,占尽风流,也让后人对他们的故事津津乐道。不过在对于时局影响最大的3种人中,名将只能排在第三,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刘备、曹操这样的雄主,而排在第二位的则是诸葛亮、郭嘉这样的谋士。 三国故事之所以在千百年里都能够在民间广为流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仅仅强大的名将多,有着大格局的雄主多,而且具有非凡谋略的谋士也为数极众,人们耳熟能详的谋士就有诸葛亮、庞统、郭嘉、张昭、顾雍等人。早在三国之势尚未形成的时候,就有了「 ”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的传言,可见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谋士有多重要。 大部分谋士都是杰出的战略家,而且通常还是出色的军事家,而三国时期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谋士,在后世的知名度没有诸葛亮与庞统那么大,但是在三国时期却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他一生之中成就很多事情,之所以在后世名声不显,是因为他最为强大的两个战略没被采纳,他就是刘晔。 刘晔的出身很不平凡,我们知道三国时期是东汉末年,而汉朝是刘家天下,刘晔此人也正是光武帝刘秀的后裔,妥妥的天潢贵胄,但是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这个宗室之后的身份已经不吃香了。所以刘晔虽然因为自己的才能,被为数众多的地方势力拥为首领,但是他却因为自己的宗室身份果断拒绝了,没有做称霸一方的地方诸侯,而是甘心做一个不起眼的谋士。 刘晔在建安四年(199年)投奔曹操,对军事方面的局势判断极为准确,多次与众人意见不同但是最终都证明他才是正确的,他也因此而积功升迁至司空仓曹掾。在曹操出征汉中张鲁的过程中,名将夏侯淳等人因为士兵疲乏又缺乏粮草,于是打算撤军,在刘晔的力谏之下坚持,果然成功打下了汉中。 此时刘备等人刚刚进入蜀地,刘晔立刻劝说曹操抓住时机攻入蜀地,因为刘备刚刚入蜀,人心尚且还在飘摇之中,再挟攻入汉中之威,可以让蜀人望风而降。但是曹操没有听从,让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成功地占据了险要形胜之地,并且收拢了人心。后来曹操后悔了,又想要去进攻蜀地,但是此时人心已经归于刘备,最终无奈下班师回朝,若是曹操此时听取刘晔此计,灭掉刘备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后来东吴干掉了蜀汉的名将关羽,刘备大怒之下率举国之力出征东吴,孙权在求和不成的情况下,像曹操的继承人曹丕上表称臣,以求自己不要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曹丕获表以后大喜,此时刘晔劝他联合已经出军的刘备,曹魏与蜀汉组成联盟灭掉东吴,孙权势单力孤之下必定难以地方,这份降表就意味着他已经有所恐惧,那是曹丕也没有听从,白白错失了时机。 若是刘晔的这两个计策,有被曹操父子采纳的话,那么三国历史被改写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若是在曹操或者曹丕手中统一天下的话,后面自然也轮不到司马家族取而代之,自然也就不会有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可以说刘晔这两个策略没有被采纳,某种意义上也是华夏文明的损失。
很赞哦!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