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研专业课学长学姐笔记重要吗 考研专业课要做笔记吗

火烧 2021-10-16 16:18:25 1058
考研专业课要做笔记吗 一、框架很重要不论你多么理解你的知识,整体的框架性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备考的最后2周,尤其是最后一周,你需要几小时回忆出一门课的内容,那么,框架极其重要。下面以【中国教育史】-

考研专业课要做笔记吗  

一、框架很重要

不论你多么理解你的知识,整体的框架性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备考的最后2周,尤其是最后一周,你需要几小时回忆出一门课的内容,那么,框架极其重要。

下面以【中国教育史】-古代史为例,展示我当时准备的框架

框架能解决的问题:

1.看过书后,不知道都说了些什么

2.背诵的时候,记了前面忘后面,不成体系

3.为什么别人背书越背越快,而我总是停滞不前

4.看到题目的时候 ,如何提取知识点,我怎么知道它要考我什么

5.对于自主命题的院校,我如何能将题目答的深入有逻辑,且思维角度新颖众多彼此联系

二、难以理解的问题如何处理——画图

下面以赫尔巴特的“统觉”为例

在课本中,你看到的统觉的解释是这样的:

统觉理论的基本含义是:

⑴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会通过感观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阀中;

⑵①如果它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唤醒意识阀下已有的相似观念的活动,并与之结合,

②那么,由此获得的力量就将驱逐此前在意识中在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意识的中心,

③新的感觉表现与已有观念的结合,形成统觉团。

(即认识活动的结果)(类似于顺应,就是改组了原来的图式)

⑶如果与新的表象相似的观念已经在意识阀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地位。

此刻,你应该离崩溃不远了,那么,如果用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一目了然

三、表格是万能的,多用多受益

教育学背诵的东西繁多,如果没有表格的梳理,归类、再进行记忆,那么,是十分困难的,

况且,对于自主命题的院校,记忆是你的基本功,如何答好题,才是真正的得分利器

下面以部分科难背的内容为例

1.教育学原理:

课程部分:课程流派

教学中要处理好的五对关系

德育模式

2.中国教育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及其思想

3.外国教育史

19世纪的教育思潮

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

4.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研究&教育调查研究

四、背诵时逻辑尽量简单

背诵的时候,不要一个部分用一个逻辑去记,你会疯掉。

大逻辑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具体到各科,尽量几章或者至少一章只用一个逻辑去记。

因涉及内容砸碎且多,需要的可以提问

五、三遍都没记住,请及时返回书本

在我自己背诵的时候,如果背了三遍,我依然记不住,(三遍的时间域是一周内),我就会放弃

因为,不是自己记忆力出了问题,是理解出了问题!

然后,请你回到书本进行理解,一本书理解不了,两本,两本不行三本,超过三本以上,请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者老师

以上是我备考的时候, 浏览过的书,并没有都看,我会一个科目以一本书为主,然后碰到实在无法理解的,才会再看第二本。

所以,实际上,很多书,我只看了部分内容,并没有全看。

ps.考教师教育学院的同学,如果时间充裕, 同样建议你们去看教育看教育科学学院推荐的书目。

具体,请手动登录到南京师范大学的招生简章中,里面有具体的书目,请自行购买与参考。

六、如何答的有新意得高分

毋庸置疑,自主命题,题目不一定出的很偏,但需要在答题的时候更加深入,那么如何做到深入呢?

需要你多思考。

那如何思考呢?下面以几个教育学原理中常常出现的题目作为例子,供大家参考,当然,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

例1:师生观

师生观的整个的答题思路

一、师生观历史的嬗变 (4)

是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1.以教师为中心。

①知识;②学生从属、统治、服从;③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均丧失。

2.以学生为中心。

①学生;②教师从属;③从一种不平等滑向另一种不平等。

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①what;②没有跳出“主体与客体”的思维模式。

4.双主体。

①教师是“教”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②都以完整的人格参与到教学互动中从而实现教育意义的共享共创。

总之,师生观,由过去的“我与他”的关系,向“我与你”的关系转变,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具体来说

一学生观

二教师观(教师的职业特点:5)

三师生观

良好师生观的关键就是——民主、平等、自由、尊重、信任、公正、宽容、友善、鼓励、帮助的关系。

1.特点

⑴在人格上:平等

⑵在教学上: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主体。

⑶在社会层面上:相互影响

考研专业课学长学姐笔记重要吗 考研专业课要做笔记吗

2.标准

⑴社会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基本要求

⑵人际关系: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⑶教育关系:教学相长、共享共创;

⑷心理关系:宽容理解。

3.途径方法:(3)包括了课堂、课外、校外活动

⑴转变观念(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①正确的学生观;②平等的师生观;③正确的人才观。

⑵尊重与理解是创新性师生关系的关键

①主动接近学生,研究学生;

②尊重和理解学生,主动沟通学生,做到“移情体验”;

③充分了解学生;

④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

⑤以自身形象影响学生。

⑶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4.意义:

建立新型师生观,对于当今的教学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意义。

⑴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⑵教师作为教育要素中的施教者,承担着多种社会作用和教育作用。

⑶只有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素质的人,才能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总之,新型的师生观,就是要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尊重、信任、公正、宽容、友善、鼓励、帮助的关系。

2.终身教育

1.人物&书籍

终身教育是由法国保尔朗格朗提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行,

《学会生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为其代表作,提出学习型社会的的一种教育思潮,

2.思潮&观点

终身教育不是某一个理论而是一种思潮,他横向上包含人的一生,纵向上横跨了多个领域。

包括了各种形式的E。

谋求正规E与非正规E、学校E与社会E等各种E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主要观点为: ①从小到老一直学

②穿越学校围墙学

③无所不包都要学(类似于通识教育)

④学习方法是自学

⑤追求完善与和谐

3.特点

终身教育的特点是: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

4.意义:

①在时间上贯穿了人的一生。

改变了人们的E的观念。

②在空间上不在局限于学校。

滋生了一种新的E环境。

促进了E社会化、学习型社会

③E体制:从小学到老年大学建立起来了一条E的体系。

促进了E体制方面的改革

④E目的:原先,我们主张全面发展的人,而全面发展的人,是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⑤E内容:更为广泛,引发了E内容的变化,不能再单纯的传递知识,

也要去传递学习的方法,让人们主动的去学习知识。

⑥在方法途径上:更加多元、也借助于科技手段的发展。

⑦同时也革新了师生观:民主平等、相互转化、共享共创。

⑧评价上是多元化的。

促进了人们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学习方式的变化

⑨更重要的是,它是必将实现教育平等的基础。

5.how

终身教育是当今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指导思想,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则是各国学制改革的共同目标,正因如此,所以我们要:

宏观-⑴国家要:①立法、②环境、③体系

微观-⑵个人要:①观念、②内容&师生观、③方法-自学、④运用各种科技手段

而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型社会和回归教育,以及各种培训机构就是最好的体现。

首先要说的是,16年专业课的分数飘高,可以登录官网进行查看。

学校初试和复试的分数都会公布在官网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