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瓷器特征 康熙青花瓷器价格,康熙年制青花瓷 求鉴定真假及市场价值
康熙青花瓷器价格,康熙年制青花瓷 求鉴定真假及市场价值
康熙年制青花瓷 求鉴定真假及市场价值
您的问题,这样的品种,有一个康熙年制”紫砂壶,真品市场价值十分高的;真品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
清朝康熙到乾隆左右的青花瓷碗现在市场价多少
楼主问的广了。要看什么样的碗。价格也不一样的
清朝康熙到乾隆左右的青花瓷碗现在市场价多少
这也算青花瓷?那青花瓷就没那么值钱了。
这个碗最多也就是一粗磁蓝边大碗。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的瓷器有何不同
康熙时期:
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4、青花使用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6、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 7、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 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8、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此时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康熙抹红,其色为正朱,鲜艳夺目,其官窑彩碗为最佳。釉里红亦为上乘。 9、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器物口沿有“灯草口”是从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 10、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锉费槎榧,花则风枝婀娜。画松为茄色之干, 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 11、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还有渔家乐、耕织图、海、樵、耕、读等。此外,还有草虫、花鸟、云龙、山水、八仙人、八仙庆寿、八宝、博古、缠枝花卉、楼台殿阁、合合二仙、三星人等 12、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 13、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 14、康熙宫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仅有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 雍正时期: 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4、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 5、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6、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8、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9、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 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10、由雍正开始法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而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如花鸟、山水、松、竹、梅等,表现极为生动形象。 11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 12、绘画纹饰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 13、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 14、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 乾隆时期: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10、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 画凤严谨而细腻。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1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总的来说,康熙朝厚重古朴、雍正朝精致清雅、乾隆朝新颖丰富。 据曾波强介绍,康熙朝的瓷器胎体密度大、分量重;釉面相对较薄,玻璃化程度高,胎釉结合紧密;而器形则相对厚重、古朴,有明朝遗风,没有雍正时期俊秀;就彩绘而言,此时彩绘材料的提炼没那么精致,所以彩绘效果没雍正、乾隆时期细腻,没那么清秀的感觉。 雍正时期的瓷器可以说是这三代中的顶尖之作,精致、秀巧著称于世。此时的瓷器胎体洁白、精致,且胎薄,没康熙时厚重;施釉厚薄适中,釉面更加柔和、润泽,犹如玉的感觉:而彩绘也更加精致,构图留白多,柔和、疏朗;器形多小巧、精致。 到了乾隆年间,瓷器胎体相对变粗;釉面因与胎结合得不够紧密,有波浪釉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瓷器表面不够光滑,釉面细看呈波浪状;同时乾隆追求满工,瓷器的图案多繁缛、艳丽,有的用金较多,感觉金碧辉煌。描绘的图案西洋风景、西洋人物等亦较多出现;乾隆朝的器形比前两代明显增多,开发了转心瓶等很多新式器形。总的说来,乾隆一代的瓷器,从造型、色彩、图案都更加丰富,这和当时自康熙22年开海禁,乾隆时“一口通商”,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盛有关。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瓷市场价值现在是多少
问得一点不专业,没法回答,不同的物品不同的品相,不同的等级类别没法比较有可能几百块也有可能几百万上千万
清代青花瓷器的拍卖价格行情为何一直高?
清代青花瓷器的价格怎么样?清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可谓是达到登峰造极。几千年的制陶经验,加上景德镇有制造陶瓷的天然原料,督陶管的管理,在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因为政治上安定,经济上面较为繁荣,皇帝对陶瓷烧制的重视,瓷器也就变得更加卓越,因为三代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朝的瓷器制作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装饰精细华美,清朝这三个时期的制瓷技术成就不凡,是中国陶瓷历史上最为荣耀灿烂的一页。清朝时期的青花瓷在拍卖场上的表现更是引人注目,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款清代青花瓷器拍卖价格:
藏品名称:青花松竹梅纹斗笠碗
藏品年代:清康熙
成交价格:345万
2013年嘉德成交作品。
描述:此件青花松竹梅纹碗即是康熙官窑的经典之作。此碗作斗笠式,敞口,斜壁,直圈足,足底双圈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制坯修胎规整严谨,技术高超,造型取法赵宋制器之美,轻盈灵秀,洗练简约。淘洗精炼,胎薄体轻,胎质缜密,质坚纯净,正合康熙制胎“糯米汁”、“似玉”之美称。胎釉结合紧密,釉质细润莹白,与青花翠蓝之色互为映衬,相得益彰,遂成康熙青花独有之风貌。
藏品名称:青花八吉祥大抱月瓶
藏品年代:清乾隆
成交价格:649万
2010年保利成交作品。
藏品描述:此青花八吉祥抱月瓶恢宏雄伟,古雅端庄,为乾隆时期寥寥可数的最大器型之一。唇口直颈,颈饰变形双螭耳,极具鲜明的时代特征,为雍正至乾隆早期瓶类典雅的耳式之一,圆硕而扁平的瓶体与灵空优美的双耳搭配,在整体视觉效果上达到均衡虚实之感,使得器形稳重而不失秀美。通体以青花装饰,瓶腹两面绘主题纹饰莲托八吉祥,腹部中央圆形凸面则饰以放射式图案花,其它部位均绘以缠枝灵芝纹。其青花苍雅亮丽,翠妍欲滴,釉质清莹厚润,点涂一法竭力展现接近永宣青花凝重的水墨效果。尤其八吉祥纹饰,纷繁复杂,绘画却细致入微,颇见功力,两侧飘带折叠多变,轻盈如真,动感强烈,为乾隆青花御瓷少有之隽品。湖南电视台《东方寻宝》报名:一八六八四九二四二九九(曹总)栏目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480号(湖南电视台三楼)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共享盛世收藏
644万成交青花九龙纹瓶
藏品年代:清嘉庆

2011年盈时成交作品。
直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口沿饰青花如意云纹,腹底部做海水江芽纹。颈和腹部饰青花云龙纹,龙鳞成整齐的点状。嘉庆至光绪这一阶段属于清代中晚期,随着经济、文化的衰落,社会开始发生动乱震荡,内忧外患不断,景德镇瓷器生产也受到了影响,制瓷水平明显呈下降趋。正如《陶雅》一书记载:“嘉道而降,画工,直愈趋愈下。”在历史上有关这一阶段瓷器制作工艺等方面的文字记载不是很多,而后人对清代瓷器发展的研究也往往截止到乾隆朝,对于乾隆以后青花瓷器特征叙述偏少,重视程度不够。事实上,从整个清代瓷器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一阶段也是不可或缺的,分析了解这一阶段的瓷器也是很有必要的。仅从清宫收藏的清代中晚期青花瓷器来看,品种数量也不少,尽管制作水平上无法与康、雍、乾三青花相比,但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也是非常严格的,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陶雅》一书在记述当时瓷业状况时说的“极精之品,犹自有不可理没处”就指明了这一点。该器既可称为嘉庆时期的精品之作,器底有青花“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1150万成交青花淡描双勾竹纹梅瓶
藏品年代:清雍正
2013年瀚海成交作品。
如本品梅瓶即为雍正淡描青花之罕见佳作,该瓶高35厘米,撇口圆唇,束颈丰肩,腹上圆鼓饱满,下向内渐收,近足处稍外侈,内圈足,整个造型线条优美,比例协调,恰如其分。项上勾绘复线莲瓣一周,肩以下通身描绘竹纹,竹子主干修劲挺拔,细枝斜逸横出,有竹叶簇簇点缀其间,竹笋冒尖衬于其下,图案用笔细腻纤巧,青花发色淡雅宜人,加之胎骨细白,釉面莹润,虽轻描淡绘,然清新雅泽之感逼人,以此铅华洗尽之素姿却得大道至简,大巧若拙之妙。
清朝时期的青花瓷器因为其器型精细,纹饰之精美,成就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上述的几款青花瓷器拍卖价格也反应了青花瓷器在拍卖会上的行情,师友们如果喜欢收藏瓷器,不妨试试收藏青花瓷器。
康熙(139)真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