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中国获得者 1931年诺贝尔文学奖

1931年诺贝尔文学奖
1931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委员会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平时是每年的十二月十日)用一种沉痛的纪念性调子这种特别方式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追认给一位特殊的获奖者,他就是已故的瑞典著名抒情诗人、瑞典文学院的曾任秘书爱理克·艾克赛·卡尔费尔特。按照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规定,获奖者必须是还活在世上的作家。这一年的授奖特别例外卡尔费尔特简介,这在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当卡尔费尔特获奖的消息公布后,瑞典的舆论界一片哗然,人们立即群起围攻瑞典文学院,他们利用报纸、开会等场合公开批评瑞典文学院违背诺贝尔本人的意愿,公然将文学奖金会奖给一位去世的人,为以后的颁奖开了一个坏的先例。这些诛伐的文字在瑞典最为激烈。瑞典学院对这些批评家的答复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规章明确规定允许颁奖给已故的人,只要这个人的推荐书是在他去世之前提出来的,卡尔费尔特的情况确实是如此。
早在1918年,瑞典文学院几次想把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他,但都被他本人婉言谢绝,其理由是,自己是瑞典文学院的官员,授奖给自己有诸多不便。就这样,即将到手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被他推了下来。1931年,年迈而多病的卡尔费尔特提出辞职报告,瑞典文学院考虑他的年龄与身体等因素,同意了他的请求,将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的职务委任霍尔斯陶穆。这时,瑞典文学院的院士们又提出将该年度的大奖授予退职的卡尔菲尔特,他已不掌权,应该无所顾虑,可能不会反对,然而遗憾的是,没等瑞典文学院正式决定,他已匆匆离开人世六个月了。这年的诀择并非由于没有其他人参加竞选才能这样做的,参加角逐的大约三十位,包括在接下来的两年中获奖的高尔斯华绥和伊凡·布宁。法国就有三名势力较强的选手,第一位是保罗·梵乐希,他于一年前首度被一群他在法兰西学院的同事们提名,接着由伦敦大学的法学教授梭拉特二度提名。第二位是已经角逐好几次的艾斯陶涅。第三位是詹美士卡尔费尔特简介,一位歌咏巴斯克乡间美景的诗人,由奥斯特林所推荐。给已故作家授奖是因为:“表彰爱理克,艾克赛·卡尔费尔特的诗作。”
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特(Erik AxelKarlfedt,1864-1931)瑞典诗人。出生在达拉那省南部,弗尔谢纳教区托尔夫曼庄园一个农民兼矿山主家庭。1885年考入乌普萨拉大学学习文学。1892年取得文学学士学位。1898年获得文学史和英文两科硕士学位。1900年,在皇家图书馆任研究员。1904年,当选为瑞典学院院士。1907年,任诺贝尔文学奖主次委员会委员。1912年,任该委员会终身秘书。
卡尔费尔特是一个歌唱自然,歌唱青春和爱情,歌唱古老的乡土文化的抒情诗人。1895年发表第一部诗集《旷野与爱情之歌》,即获得好评。不久,他又以诗集《弗里多林之歌》(1898)和《弗里多林乐园和达拉那传统画写意诗》(1901)一举成为诗坛的佼佼者。这两部诗集也是集中反映他的创伤主题和风格的代表作。此后陆续发表的诗集还有《福罗拉与波莫娜》(1906)、《福罗拉与柏洛娜》(1918)、《秋天的号角》(1927)等。
卡尔费尔特是紧随海登斯塔姆(191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弗勒丁之后瑞典现代诗歌发轫的代表人物,都属于19世纪末期瑞典唯美主义流派。但卡尔费尔特的诗歌更具有浓烈的地方乡土气息,他对家乡达那始终怀有游子思乡的强烈感情,他对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古代文化遗迹的眷爱几乎贯穿了他的全部创作。诗人立足于达拉那的乡土文化,对现代世界的超常发展深感困惑和忧虑。
相关文章
- 我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至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
-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获得者 年考研英语作文预测——诺贝尔文学奖
-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 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简介
-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获得者 诺贝尔文学奖中的女性之光
-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获得者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名单?
-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获得者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个人简介
-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详细资料大全
-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获得者 1931年诺贝尔文学奖
-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获得者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伊玛果
-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获得者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简介_诺贝尔文学奖_诺贝尔的哪国人_诺贝尔和平奖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