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世外桃源這句成語出自哪裡,與大家分享學習這篇文章的幾點經驗

火烧 2021-05-22 14:05:50 1054
世外桃源這句成語出自哪裡,與大家分享學習這篇文章的幾點經驗 春季是踏青、賞花的好季節,桃花紅,菜花黃,美麗的桃花是春的象徵。看到桃花自然而然就聯想到世外桃源這句成語,那麼世外桃源這句成語是出自哪裡?東
世外桃源這句成語出自哪裡,與大家分享學習這篇文章的幾點經驗

世外桃源這句成語出自哪裡,與大家分享學習這篇文章的幾點經驗  

春季是踏青、賞花的好季節,桃花紅,菜花黃,美麗的桃花是春的象徵。看到桃花自然而然就聯想到世外桃源這句成語,那麼世外桃源這句成語是出自哪裡?東晉著名田園山水詩人陶淵明所著的《桃花源記》中的一片桃林景色,就是人們想像當中的世外桃源。每當看到山谷中小溪旁的一片桃園,就彷彿看到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陶淵明開創了這種世外桃源的風格和嚮往自然寧靜的生活,《桃花源記》也成為後人嚮往世外桃源的一種典範。這篇文章不但反映桃花源的美麗景色,也體現了陶淵明的個人理想以及對淳樸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在此我們先提問一些問題,然後再解決這些問題,用這種方法來討論學習這篇文章,以便起到提綱挈領、無師自通的作用,以便應對即將來臨的高考。
學習《桃花源記》這篇文章的思路是什麼。學習《桃花源記》,不但要解析文中的詞、字、句,還要弄懂陶淵明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這樣你才能真正理解《桃花源記》的精髓,當然背誦這篇文章是必不可少的功課。《桃花源記》的結構是什麼?這是一篇記錄旅遊經歷的文章,《桃花源記》中的「記」就是用文字記錄這一遊歷的過程。這篇「記」的結構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發現桃花源(第一段);第二部分進訪桃花源(第二,第三段);第三部分尋找桃花源(第四段,第五段);第四部分「未果」。還要學習這篇文章的語言特色,作者用淳樸的語言來表達豐富的思想和深厚的感情,雖然語言易懂,但也需要仔細閱讀和細細品味文中的意境。
如何歸納《桃花源記》的中心意思。中心意思就是用桃花源的美滿安寧、豐衣足食的生活來襯托外界的黑暗、污濁,表達作者對沒有戰爭剝削、人人平等、幸福自由的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我們分析文章的其中兩段給大家以示例。第一段我們可以歸納出如下段意,第一段主要寫了漁人偶然發現桃林美景,引起他探尋桃林盡頭的興趣。首先交代了尋找桃花源的時間是晉太元中,人物是武陵人。那麼武陵人的職業是什麼?既不是探險家,也不是旅遊家,而是一個漁民,以打漁為生的人。人都有高興的時刻,有一天,這個武陵人心情特好,他就沿著溪流一直往前走,沿途的美景十分好看,就忘記路的遠近。邊走邊欣賞沿途的美景,沿途的景色應該是很美,不然怎麼能邊走邊欣賞,忘記回家了。他運用了一種寫意的手法,來渲染環境,引人入勝而又富含哲理。
漁人是怎樣發現桃花林的。是偶然發現的,是通過「忽逢」發現的,下面幾句話是描寫發現桃花林的:「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這個「忽」字表明桃花林出現的很突然,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個桃花林一定艷麗多姿、萬紫千紅。漁人發現的這個桃花源景色如何?有哪幾句話是描寫桃林美景?有什麼作用?漁人發現的這個桃花源景色很美。以下這幾句是描寫桃林美景的:「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也就是兩岸幾百步都是桃花林,中間一棵別的樹都沒有,全部都是桃花樹,桃花的色彩艷麗,小草十分鮮艷、美麗。這幾句話的作用就是渲染神秘氣氛,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暗示本文中心,為下文做鋪墊。
第二段的段意我們歸納如下幾點。漁人是怎樣進入桃花源的,漁人進入桃花源的所見所聞有哪些,所以第二段是描寫桃花源中的生活環境。漁人是「便舍船」而進入桃花林的,「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這幾句就是描寫「便舍船」而入桃花林的情景的。漁人進入桃花林首先寫環境,比如:「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次寫人,比如:「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其手法是敘情、寫景、議論緊密聯繫,讓人看了情景交融。
下面我們提出幾個問題。為什麼不足為外人道?因為怕外人擾亂破壞他們與世隔絕的和平安寧生活。第二段哪句話是總寫漁人的感受?「豁然開朗」這句話是總寫漁人的感受。這篇文章有一個最著名的成語就是世外桃源,那麼世外桃源的意思是什麼?世外桃源原指與現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後來也指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也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學完這篇文章,小編歸納幾個知識點如下。交通:古義指交錯相通,今義指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妻子:古義是指妻子和兒女,今義是指男子的配偶。無論:古義是指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是表示條件關係的連詞。不足:古義不值得,今義不夠。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是味道好。絕境:古義是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是沒有出路的境地。間隔:古義斷絕來往,今義是事物在空間或時間上的距離。彷彿:古義是隱隱約約,今義是好像。
這篇文章中的為、聞、通、屬、舍、尋、志等是多義詞。由於篇幅關係,我們只給出文中出現的「為」和「通」的多義詞,餘下的以後有機會再分析。「捕魚為業」中的為是當作、作為的意思。我們再看其他和「為」有關係的多義詞。「願為市鞍馬」中的為是為此的意思。「為宮殿」中的為是雕刻的意思。「孰為汝多知乎」中的為是認為的意思,「為」字我們就給出這些詞句。「才通人」中的通是通過的意思。我們再看其他和「通」有關係的多義詞。「仲永之通悟」的通是通達的意思。「通計一舟」的通是總共的意思。「政通人和」的通是順利的意思。「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的通是通曉的意思。「中通外直」的通是貫通的意思。另外還出現一個通假字是「要」,「便要還家」中的「要」通「邀」,意思邀請的意思。
學習這篇《桃花源記》,就可以理解世外桃源這句成語的意思了,怎麼樣?世外桃源這句成語是不是很有意思,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