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必修一20课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课

火烧 2023-03-07 02:33:34 1039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课 1.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课的课后答案看看是不是这个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参考答案)【学思之窗】1.结合史实思考,这些重农抑商的具体措施,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答:作用:保护秦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课  

历史必修一20课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课

1.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课的课后答案

看看是不是这个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参考答案)

【学思之窗】

1.结合史实思考,这些重农抑商的具体措施,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答:作用:保护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

2.请你谈谈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看法。

A:通过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 ; B:重农抑商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C:保证赋役征收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D:限制富商大贾,有利于稳定封建经济,维护国家统一。

本课测评:

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原因:A、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的发展;B、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等,都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巩固,影响社会进步。

影响:A、“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B、封建社会晚期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的发展,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封建社会晚期造成中国的落后。

学习延伸: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国内外学者展开长期的争论。(观点略)你认为上述各种观点中,哪种看法比较有道理?为什么?

答:我认为第三种观点是比较有道理的。原因: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调整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A、政治上,明朝废除宰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都直接听命于皇帝。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了顶峰。获得一定财富的工商业者也无法实现其对政权的要求。

B、经济上,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继续推行,对某些商品实行专卖政策,又对商业征收重税;同时两朝对国际商业贸易严格限制,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始终没有能摆脱资本主义的束缚。

2.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课的课后答案

看看是不是这个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参考答案) 【学思之窗】 1.结合史实思考,这些重农抑商的具体措施,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答:作用:保护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 2.请你谈谈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看法。

A:通过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 ; B:重农抑商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C:保证赋役征收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D:限制富商大贾,有利于稳定封建经济,维护国家统一。 ? 本课测评: 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原因:A、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的发展;B、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等,都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巩固,影响社会进步。

? 影响:A、“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B、封建社会晚期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的发展,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封建社会晚期造成中国的落后。 学习延伸: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国内外学者展开长期的争论。

(观点略)你认为上述各种观点中,哪种看法比较有道理?为什么? 答:我认为第三种观点是比较有道理的。原因: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调整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A、政治上,明朝废除宰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都直接听命于皇帝。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获得一定财富的工商业者也无法实现其对政权的要求。 B、经济上,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继续推行,对某些商品实行专卖政策,又对商业征收重税;同时两朝对国际商业贸易严格限制,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始终没有能摆脱资本主义的束缚。

3.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列举商朝冶铸业、唐宋制瓷业、汉唐丝织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3、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4、农业政策(1)重农抑商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②评价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抑制土地兼并①均田制(北魏—唐) 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古代手工业分类x09特点x09地位x09成就官营手工业x09①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②产品不计成本,不流通,供皇帝使用x09在明中期以前,在手工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x09冶铁:东汉的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制瓷丝织: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民间手工业x09①由民间私人经营②产品供民间消费x09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x09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x09产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x09农户的副业x09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古代商业(商品经济)时期x09发展状况x09表现春秋战国x09商业繁荣x09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秦汉x09发展艰难x09开始重农抑商隋唐x09商业发展x09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柜坊、飞钱问世; “扬一益二”; 外贸港口广州两宋x09空前繁荣x09交子;商税成为主要财源;市的发展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商业名镇;话本、词的盛行;《清明上河图》元x09商业繁荣x09国际商业大都会:大都; 天下第一大港:泉州明清x09城镇商业繁荣x09农副产品大量成为商品;长途贩运贸易;著名商帮:晋商、徽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①时间:明清时期②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③评价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和发展历程1、新航路开辟——雏形开始出现①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②过程③影响A、对世界a、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B、对欧洲a、引发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扩张3、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 x09时间x09特点x09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x09交通工具的革新第一次工业革命x0918c60d-19c中期x09手工工场工匠技术积累x09工厂x09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x0919c中后期-19c末20c初x09科学理论与技术相结合x09垄断组织x09汽车、飞机▲形成途径——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和扩张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②表现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近代企业的诞生(洋务运动)c、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19c60、70d)▲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③发展历程(见以前的讲义)④特点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b、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c、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⑤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⑥启示:a、实业救国的道路行不通 b、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渡时期(1949—1956, 发展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并举)①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②三大改造(1953—1956)a、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制——公有制b、意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正式进入社会主义;③一五计划(1953—1957):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①中共八大1956: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②八大二次会议1958: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③大跃进1958: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④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⑤八字方针1961a、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引起严重的经。

4.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总结怎么写

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十八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条件 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转好,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2.1953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主张。 (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3.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一五计划”。 (4.成就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3.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 1.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委托经营”为特征。

2.高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 手工业 1.1953年底,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

2.后来,改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 1.采用利用,限制,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2.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3.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结果: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4.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议 1.基本形势: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已基本确立。 2.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2.左倾错误发展 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1.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

3.发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1.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大跃进”期间,中国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以上。 2.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背景:1959-1961年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2.内容:1960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3.作用: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1.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2.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3.“文革”十年,中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第十九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 时间:1978年12月 2. 内容 (1)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当地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2)强调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解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家庭连串承包责任制 1. 概念|: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 试点:安徽省和四川省。

3. 特征:包产到户 4. 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到1984年,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3乡镇企业 1. 概念: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2. 意义 (1) 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2) 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国有企业 1. 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 意义 (1)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2) 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火力的大企业集团 (3) 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 (4)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过程 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3.发展创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2意义: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第二十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2过程 1经济特区 (1) 含义: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2) 概况:1980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3) 原因 A地理优势:它们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

5.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二、三、四单元的详细内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8)明清: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

6.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课

古希腊哲学中的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1.基本内涵: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2.具体表现:⑴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人是客观事物的主体,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⑵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强调美德即知识,他进一步提出要加强人的精神修养,改造自己的灵魂。

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⑶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客观的,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