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冤案:1927年给蒋介石写“求降信”?
贺龙冤案:1927年给蒋介石写“求降信”?
原标题:贺龙冤案:1927年给蒋介石写“求降信”?
贺龙元帅为党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1974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为贺龙冤案平反昭雪,但在平反前还有一个重要疑点没有查清,即1968年3月李仲公上交的1927年贺龙写给蒋介石 “求降信”的真伪。
李仲公是何许人?李仲公,1898年生,贵州贵阳人。早年肄业于北京法政专门学堂,1913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研究系,1916年与李大钊等人发起创办《晨钟报》(后改名《晨报》),1924年在上海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长、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务,是国民党要员中有名的诗人、书法家。解放后任民革中央常委、民革中央宣传部长。1950年7月21日第42次政务会议被任命为政务院参事。1956年2月8 日第24次国务院全体会议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1978年5月26日被撤销参事职务。1978年6月死于北京。
“求降信”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大革命时期,贺龙任国民革命军独立15师师长。蒋介石认为贺龙仗打得很勇猛,是个难得的人才,在1927年以后几年间,曾先后派人游说贺龙,许以国民党中央委员、江西省政府主席职务,还要在上海、南京为他建造别墅,外加一笔巨款,企图拉拢贺龙,为其所用。结果,蒋介石派去的说客不是被贺龙抓起来,就是被枪毙了。蒋介石为此伤透了脑筋,蒋曾哀叹:“贺家军难得,贺龙更难求。我还不曾花过这么大的代价!”

李仲公就是蒋介石派去游说贺龙的第一个说客。李当时的头衔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1927年3月初,李仲公到武汉,执行蒋介石策动国民党将领反对武汉国民政府,与其一起反共的使命。李仲公不惜花费巨款宴请贺龙,邀他听堂会、打牌。贺龙从李仲公的出手就看出他是奉命来活动的。贺龙先是佯装有兴趣与蒋联络,并利用打牌的机会与李仲公套近乎,待李向贺龙透露蒋的真实意图后,贺龙遂将李仲公逮捕,甚至要把他枪毙。但蒋介石当时并没公开反共,考虑到各方关系,贺龙将李转押给国民革命军第8军总指挥唐生智,唐生智将李放掉了。
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要给一批民主人士安排工作。李仲公跑到中南海找到相熟的政务院总理ze,以他是贵州人、熟悉家乡情况为由,要求担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职务。ze对李明确表示,你有想法可以提出来,但中央要统筹考虑的。在得不到周总理肯定答覆后,李仲公耍起赖来,纠缠不休。此时,ze忽然想起,他听贺龙说起过李仲公。于是,打电话将贺龙叫到中南海总理办公室。贺龙一进门,ze便指着李仲公说:“贺胡子,你认识他吗?”贺龙听说此人正在跑官,一见李仲公已明白了七八分,当即接口说:“认识么,老朋友了。”贺龙看周总理一眼又说:“李先生,那年在武汉,我送你到唐生智那里,后来你怎么就走了呢?”李仲公心中有鬼,害怕贺龙抖出他的老底,敷衍几句后,马上起身告辞。后来,李仲公只被聘为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他认为是贺龙从中作梗,从此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
“文革”初期,李仲公为发泄不满,便采取报复行动,诬陷贺龙。之后,就有了李仲公上交所谓贺龙的“求降信”。
为了辨别“求降信”的真伪,在ze总理的要求下,公安部门进行了认真的技术鉴定。
李仲公上交的1927年贺龙写给蒋介石的‘求降信’,信用的是印有红色边框和竖线的纸张,毛笔书写,落款的年代距今已40多年,纸张已经发黄,字迹也已变暗,从表面上看,时间确已久远。如果从辨别字迹来确认信的真伪,难度很大,因为人的字体会随时间的流逝发生改变。再有,万一是别人代写的呢?于是技术人员将辨认字迹和所用信件的纸张、墨汁同步进行鉴定。几天后,化验的结果出来了,信件所用的纸张是建国后生产的,与40年以前造纸用的纸张完全不同。书写用的墨汁也是解放后生产的,里面含有建国后才能生产的成分。由此可以确认,李仲公上交的贺龙“求降信”确系建国后伪造的。
事后,有人建议:“应该以诬陷罪给李仲公判刑!”周总理轻轻嘘了一口气说:“算了吧,李仲公已经80多岁了,不要说给他判刑,就是把结论告诉他,也会吓死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