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多坎坷 揭秘商鞅2300年前找工作真相:坎坷的四轮面试
揭秘商鞅2300年前找工作真相:坎坷的四轮面试
商鞅画像
找工作,先笔试,后面试,或者就只有面试一关,这些程序很多时候是以招聘方的主考官为主导角色,单向地对应试者进行观察和考验,考生的命运掌握在考官手里,理想的面试是这样的吗?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也是一个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也有各种考试,最多的是面试,例如商鞅,就是通过面试进入秦国管理层的。下面我们来再现一下两千三百多年前那场决定秦国命运的一场面试,它是以面试官秦孝公为主导角色的吗?商鞅表现又如何呢?
面试前履历:
这是公元前359年代西北的秦国,来自魏国的实习生商鞅,通过秦国的管理高层、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取得了面试机会,面试老师就是秦国的老板——秦孝公。
在再现这场重量级考试之前,我们先得交代一下商鞅同学的求学和实习经历。翻开商同学的简历,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姓名:公孙鞅,又称卫鞅。(注:商鞅此名是后来秦国重新取的名)右贴免冠画像一张。
性别:男。
年龄:36岁(约出生于公元前395年)
身份:卫国贵族
毕业院校:刑法学院(好刑名之学)
社会实践经验:长期在魏国从事行政管理实习工作,具体职位为中庶子,指导老师为魏国最高经理人公孙痤。被公孙痤老师定位五星级(最高级别)实习生,公孙痤老师在临终之际向魏国老板魏王(魏惠王)单独推荐,建议要么委以重任,要么杀掉,因为如果此人才流入其他诸侯国,会成为魏国最可怕的竞争对手。这种重口味的推荐没有引起魏惠王的足够重视,因此商鞅同学未得到面试机会。听说秦国老板要做大做强,因此弃暗投明,前来贵公司寻求发展机会。
考生商鞅的履历经由景监先生递交上去后,从一大堆应试人员当中脱颖而出,进入了秦孝公的视野。估计秦孝公比较重视工作经历,商鞅同学虽然在魏国谋职失败,但他曾经与魏国经理人长期共事,而且得到最高等级的评语和推荐,就凭这一点,秦孝公就拿起那份用竹简做的简历,请董秘发了份这样的邮件:请商鞅同学明天早上来参加面试。
接下来,商鞅肯定做了精心准备,但他是怎样准备的呢?仅仅是讨主考官的欢心,但求有份工作就行,还是有所建树和图谋呢?下面正式进入面试场面。
相关文章
- 商鞅之死 商鞅为何选辅佐秦国 秦短命乃商鞅之过?
- 以现代眼光看王安石变法 商鞅和王安石变法后,为什么他们结局都不好?
- 商鞅之死 读透《商君书》,才能真正明白商鞅最核心的变法思想
- 未央和商鞅是什么关系 现实当下,是否仍有像姜太公、商鞅、张良、刘伯温、诸葛亮等经天纬地的大神级人物?
- 商鞅之死 他是商鞅的一生宿敌,历经秦国四朝,堪称战国时代的「 ”司马懿”
- 商鞅是哪国人 凿颠是商鞅发明凿人头顶的死刑,成为民间隐蔽的杀人手法
- 商鞅之死 商鞅,为秦国统一六国、合并天下,打下了的基础
- 一生多坎坷 揭秘商鞅2300年前找工作真相:坎坷的四轮面试
- 商鞅是哪国人 商鞅之死,并非因为旧贵族的怒火,而是怪他自己完成了变法的使命
- 赢驷 赢驷和秦穆公是什么关系 赢驷为什么要车裂商鞅